苏轼"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的 道、溺 是指?

如题所述

道,指儒家思想;溺,指当时社会状况。主要是指他的反佛兴儒活动。这是当时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韩愈生活在“安史之乱”之后的中唐时期,他一生经历了代、德、顺、宪、穆宗五个皇帝的执政年代。这个时期的主要社会矛盾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和藩镇割据的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统治阶级认识到只有大力提高儒家思想的政统地位,才能形成适合封建统治阶级要求的意识形态,巩固其统治地位。韩愈自幼学六经百家之书,《旧唐书?韩愈传》记载:“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答李翊书》说:“始者非三代两汉之收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说明韩愈的世界观自幼就是在儒家学说的熏陶下形成的,成为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欧阳修说:“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苏轼谓:韩氏“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浩然而独存”。(《潮州韩文公庙碑》)韩愈自认为在“抵排异端,攘斥佛老”,复兴儒学方面有“回狂澜于既倒”之功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14
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道济天下之溺”云云,如果从政治及哲学的角度来看,韩愈实际上是担当不起的,然而如果从文学角度立论,“文起八代之衰”的赞语,韩愈却是受之无愧的
第2个回答  2010-11-14
道:哲学,
溺:困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11-14
道:文章中的内容
溺:处在困境中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