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不慈则子不孝。什么意思

父不慈则子不孝。什么意思

出自《颜氏家训·治家》。

原文是: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白话文释义:因此父亲不抚爱儿子,对儿子不慈祥,儿子就不会孝顺父亲。兄长不友好的对待弟弟,弟弟就不会对兄长恭敬。丈夫做不道德的事情,妻子也不会对丈夫顺从。

中国是一个讲求孝义的国家,从古到今,我国历代君王莫不“以孝义治天下”,万事以孝为先。诚然,世上大多数的父母都是疼爱儿女,视为生命延续心肝宝贝的,但谁都不能否认,这世上也有很多不负责任的父母,有虐待孩子的,也有视儿女为负担冷漠以对的,那些被父母宠爱着长大的人们大多是不能理解这种事情的。现在的人们曲解古人,认为无不是的父母,可古人认为责任是相对的,从父母为孩子成家立业,然后才能要求儿女奉养晚年这种老风俗就可见一斑。

《三纲五常》里也说,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所以,慈和孝,是相对的。有人会说,父母给予了生命,可以要求一切。坦白说,父母可以选择不生孩子,可是一旦生下孩子,难道不是为了让他享受父母百般疼爱的吗?难不成反而要让他尝尽人情冷暖,饱受世间酸楚吗?没这个道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4
这句话出自《颜氏家训·治家》。

原文是: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白话文释义:因此父亲不抚爱儿子,对儿子不慈祥,儿子就不会孝顺父亲。兄长不友好的对待弟弟,弟弟就不会对兄长恭敬。丈夫做不道德的事情,妻子也不会对丈夫顺从。

扩展资料:

这则家训体现了古代的“礼”,“礼”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礼”代表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礼”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

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第2个回答  2016-09-14
有什么样的父亲就有什么样的儿子。父亲如果不是有爱的人,那么儿子也会被他传染,会学着父亲的恶习,从而不孝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5-19
,对儿子不慈祥,儿子就不会孝顺父亲。兄长不友好的对待弟弟,弟弟就不会对兄长恭敬。丈夫做不道德的事情,妻子也不会对丈夫顺从
第4个回答  2021-03-14
从字面可以理解为如果父亲不抚爱儿子,对儿子不慈祥,儿子就不会孝顺父亲。这句话意思就是做人做事应该更好的树立榜样,作为家长,应该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孩子有很强的学习和模仿能力,而从小的教育对孩子未来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建造一个温馨的环境,给孩子树立榜样,这样有助于孩子建立争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更加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健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