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课堂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如题所述

  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优化练习设计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让数学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突出“优化练习为重点,提高效率为目标”的练习原则。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段的不同要求,从不同角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采取多种形式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练习的内容科学
  数学练习的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以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因此,应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注重学生经历、体验、探索的学习过程,突出练习的趣味性、生活性、层次性、典型性、开放性。
  1、突出练习的趣味性。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是如此。他们往往从感兴趣的数学生活开始,由兴趣到探索,经过体验,获得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从而不断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进步。
  2、体验练习的生活性。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体现“生活性”,让学生经历“生活——数学——生活”的数学学习过程,即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出发,抽象出数学知识,最后将数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注重练习的层次性。设计练习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让各种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可能,以增加学习的兴趣。根据知识的序列和结构设计,安排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性的变式练习,再到综合练习,拓展性的思考练习,把巩固、应用新知识的基本题同综合运用知识的综合题和富有思考性的题恰当配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层次性。
  4、强调练习的典型性。课堂练习必须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而精心设计,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注重最能凸现教学重、难点的练习,练习的量可以少一些,但一定得保证每个练习之间既存在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又不能是形式上的雷同,避免重复练习。要注意将学生中最易出错的题目拿出来练习,通过对学生错误练习的讲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认知结构。学生在练习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做,做到循序渐进。
  5、凸现练习的开放性。传统的数学练习设计讲究答案的唯一性,这样的练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程式化,解决问题单一化,没有半点创新意识。因此,课堂练习一定要注重“开放性”,使练习的过程开放,练习的结果开放,更富有挑战性。
  二、练习的形式多样
  小学数学练习要转变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练习方式,提倡多样化的练习方式,让学生成为练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练习一般有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游戏练习、竞赛练习和动手操作练习等形式。通过采用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和侧面组织多样性的练习,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在同一种练习形式下,教师也可围绕教学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三、练习的安排合理
  练习的安排要科学合理,不是机械的重复练习,也不是整节课的满堂练习,更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要将练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合理安排练习的量与度,提高练习的实效性。
  1、练习时间科学合理。练习一般以课堂练习为主。因此,我们要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在课中要腾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分量不宜过重,并及时评价,使练习收到较好的效果。
  2、练习“点面结合”有度。传统的练习是教师在新课结束后集中进行练习,而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练习应“以练习为主线,做到点面结合”,即每学习完一个知识点后应安排适当的、巩固本知识点内容的练习(点到点的练习),在学习完本课时内容后集中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综合练习(点到面的练习)。最后,安排适当的开放性练习。这样,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降低教学的难点,既符合知识的形成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使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①基本训练。安排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一是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运用法则、性质、公式等进行基本计算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基本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落实到每一堂课,坚持长期进行训练,才能熟练掌握;二是通过与本课新知识联系密切地旧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打下基础,使之前后衔接,便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温故知新。另外,上课开始就立即进行基本训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
  ②尝试练习。这是学生刚学过新知识后的练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尝试”一下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当堂理解,当堂消化,并初步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同时通过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果学生掌握的好,应及时强化;如果发现学生不理解或理解有错误,应采取措施及时补救。
  ③综合练习。综合练习题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对比性的题和有不同解法的题,也可以是综合运用知识的题等。对比性的题,形似质异,让学生在对比中学,在思辨中学,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数量关系,促进思维的缜密程度,并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④开放性练习。课堂练习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或者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的,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有利于不同水平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⑤课堂作业。安排这一教学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全面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情况,查漏补缺,并重点对差生进行辅导;三是可减少学生课外作业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作业不要“一刀切”,既要有足够数量的基本练习题,又要有一定数量的综合题和思考题,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提高认知水平。
  实践证明,不论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为知识的迁移作准备,或引入新课,使学生理解新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乃至系统梳理,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等,一般都是结合练习进行的。学生通过练习,能将所获知识逐步内化,这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日积月累就能逐步稳定、转化,形成智能。在练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等性格。所以,设计好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一定要组织好、设计好,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3

如何提高听课效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