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中等生的英语学习潜力

如题所述

英语是一门语言,要真正的学好并掌握一门语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在教学上,往往片面的追求升学率,狠抓优秀生,而忽视了中等生和后进生.本文通过对中等生心理和学习状况分析,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设法努力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等,挖掘学习潜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总体英语素质的目的。
一、现实背景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关注的是优等生及后进生,而对中等生往往关注得较少,其教育教学理念是所谓的抓两头,带中间,但往往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这些学生在长期的班级群体中,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热情如何,情感体验、心理状态怎样,却被大多数教师所疏忽,或者说无暇顾及,得不到积极的诱导和开发。经过小学阶段几年的忽视,造成在班级里占多数的这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持消极心理,缺乏主见、自信心和上进动力。到了初一他们的学习也大多是被动的学习,学习效率不高,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学习能力的提高是缓慢的。
二、研究意义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我们的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受教育者受到关注、重视。但长期的辅优补差的传统观念使我们的教育者忽略了班级里的大群体----不大引人关注的中等生。针对这一现象,有关专家提出中等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们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如果教师的心思都花在尖子生和后进生身上,那么损失的就是大部分,而且对中等生也的确是一种不公平。作为教师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感倾斜度,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让中等生发挥主体作用。一旦这部分学生的潜能被调动、被激发,将产生巨大的能量。
教育者应明智地看到,中等生无论是在思想表现、学习成绩还是在其它各方面,虽居中间状态,但不可否认他们同样具有塑造的潜能。在行为习惯、思想意识、学科兴趣逐渐形成的年龄阶段,如果不主动、深入地对这个群体加以培养,他们将错失发展的最佳期。
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平等的问题,是人权的问题,引申到小范围的学校教育、班级教育,同样如此。走近中等生,关注中等生,做好中等生的工作,对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
三、概念的界定中等生:学界对此尚无统一定义。本课题特指在知识、能力、品格等要素以及要素的融合方面没有结构性缺陷,智力、潜力等尚没有完全得到开发,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心理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瑕疵,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能力尚可或发展不均衡,进取意识稍欠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的群体。(每班大致控制在60%左右)
笔者认为,要培养中等生科学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益,必须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变应试性学习为发展性学习
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中等生的学习具有明显的应试倾向性,在他们的心中,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中考,平时考试成绩好,就意味着有好的发展前途,成绩的下滑则表示与大学无缘,前途无望,就有可能从此灰心丧气,一撅不振。有的学生甚至因此而自杀。分分分,真的成了学生的命根。可见,在应试性学习中,学习成绩的好坏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学生的考试分数成为能否激发学习潜力和保持学习热情的最重要因素。要实现中等生的转化,必须改变中等生应试性的学习意识,树立发展性学习观。
发展性学习就是指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自己今后在社会中求生存、谋发展,学习的过程,是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技能和技巧,提高自己驾驭社会的能力、应对社会复杂局面的能力、以及找准发展空间的能力等。在发展性学习观中,考试成绩并不说明学生的智商的高低,也不说明学生的前途(实践证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社会上前途无量的人不可胜数),成绩的好坏只能说明这部分知识和技能是某个同学的薄弱环节,尚需进一步强化。考试的功能也是为了提醒学生哪些知识和技能需要强化训练。
要实现学生由应试性学习向发展性学习的转变,要求教师要少用一种武器,善用一种武器。即少用批评、处罚而善于鼓励学生。过多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指责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已在老师中形成共识,要鼓励学生,对学生进行赏识性教育的观念也已为老师所接受,可是由于长期形成的批评 、处罚学生的教育习惯给新观念的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制约。事实上,学生需要的是指导而不是指责,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处方而不是处罚。所以,老师必须尽快摆脱旧习惯的束缚,将赏识性教育进行到底。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配合,才有利于老师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变监督性学习为自律性学习
中等生都有想学好的冲动,但特别易犯冷热病,有很多同学也有近期的学习计划,可总是无法科学控制时间而导致计划落空。在调查中有的同学说:我们想改掉这些毛病,就象抽烟的老师想戒烟的体验一样。我们常常为贪玩而自责,可到时候总是抵制不住耍的诱惑。有的同学说:在自习时间,有老师监督和没老师监督大不一样,没老师在场时,我们总觉得管不住自己。当然,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很复杂,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自律性不强。
学生始终在老师的监督下学习是不现实的。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就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律性学习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和这种能力呢?拿破仑。希尔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方法,他告诉我们:学会这种能力有一个特别的方法,他称为自制的七个C:(1)控制自己时间(Clock)对自己的学习、休息、娱乐、锻炼的时间要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做到有张有弛,松紧适度。(2)控制思想(Concept)当我们学习的情绪低落时,要学会用积极的情绪来取代消极的情绪,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适当地放飞我们的思想,但不能放纵我们的思想,我们应当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收缩,过度的放松于学习于事业都是不利的。(3)控制接触的对象(Contacts)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共度时间最多的同伴,也可以认识新朋友,找出成功的楷模,向他们学习。(4)控制沟通的方式(Communication) 我们可以选择有效的沟通方式来达到来解决问题的目的。(5)控制承诺(Commitments) 我们可以对自己许诺,并且有责任使它们成为一种契约式的承诺,定下次序和期限。然后按部就班,平稳地实现自己的承诺。(6)控制目标(Causes) 有了自己的思想、交往对象及承诺后,就可以定下学习和生活中的长期目标,而这个目标也就成为了我们的理想。有了理想,就给了我们信心和勇气。(7)控制忧虑(Concern)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对各种困难,解决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自我的满足感是在不断的努力中获得的。
走近学生心灵。传道先融情,育人先交心。魏书生老师说:心灵的大门不容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孩子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心灵的沟通,才能碰出爱的火花,有爱就有教育。总体讲,中等生一般心细,善于察颜观色,渴望教师和家长的关注。但中等生大都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缺乏与人竞争的勇气和毅力。这部分中等生缺乏教师应有的关心、帮助、教育和培养,在集体生活中缺乏唱主角的机会,往往形成目标观念差、控制能力弱、从众意识强的消极心理。要疏导和转变这种消极的心理,最有效的方法是运用心理换位,用假如我是一个学生这样的话来提醒自己,细心观察,全面了解中等生的优点和缺点,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理解与信任,用爱架起教育的桥梁,扬起激情的风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