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试教育的利弊”的辩论?

我是正方:应试教育是有利的 、希望来一些有水平的人、毕竟现在我们的唯一出路就是考试、

就当前教育现状来看,人力素质比人本素质更被教育者所看重。因此,对关系人本素质提高的价值、人格、权益、政治思想、社会参与等意识方面的教育则注意不够。教育的过程是发展提高人的价值的过程,而人的价值的核心就在于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由于人的价值是在社会参照系中受评判的,所以自我意识实质就是个体在社会背景中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从而明白如何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和符合社会需要。自我实现的核心就是受人生观驱使,追求个性丰满、并在从事社会事业中实现人的价值的行动。如果我们的教育把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视为自私和个人主义,并对此采取虚无主义,甚至以社会整个需要的名义来规范限制个体的个性发展的价值形成,后果只会导致真正的个人主义和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自私行为。人格教育有益形成人的尊严,这种人的尊严既要求社会确认“人是最高的价值,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也要求个体自尊自重,自我约束,并能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能公正评判是非,与人建立互相尊重和关心的社会关系。与此同时,我们的教育也应当使人意识到:人之所以是人,因为他享有一个公民具有的权利和义务,享有一份责任。如果我们缺乏上述意识,只能说我们的人本素质还不高,改善、发展、提高这一素质,正是我们教育的任务。当前人们有世风日下之叹,这与我们对人本素质教育重视不够不无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6
你们这辩论,我也想参加,不过却是反方。
我是反方:应试教育带来了什么?从小学至大学,12年学到了什么?思维的固定化,想象力的干涸,学到了胆小,懦弱(应试教育上课时,就是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还禁止学生再下面做讨论,搞得学生不敢发言,时间一长,结果,想象力失去了,思维也固定化了,人生也被特定完毕了。)
应试教育,带来的是什么?带来的是腐儒,带来的是行尸走肉,为何国内的科学没有国外先进?这是科学家的问题,再归根结底,就是国家教育的问题…………
吃饭了,没时间,总之我就是绝对抵触应试教育。
第2个回答  2022-04-18

认识真正的教育

教育是什么?可以先按词本身来理解:所谓‘教’就是教授知识,技能。所谓‘育’就是德育和体育。为了搞清楚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我们还应该知道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技能,什么是德育,什么是体育的问题。所谓知识就是前人总结得到的各种有用且正确的经验,理论,认识的集合。所谓技能就是人通过运用知识而实践得到的对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用的能力。所谓德育就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只是道德而不包括思想,思想是自由的,只要其符合社会道德目的都是被允许】所谓体育就是对人的身体素质的培养。

所以教育就是:人被教授知识和技能,培育品德和体能的一个过程。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要知道目的是什么就要先知道这么一两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教育对人有什么意义?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不妨对比下接受教育的人和没有接受教育的人的区别:接受过教育的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很明显要比没有接受教育的人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要有更大的优势。所以可以从中到这么一个认识:教育可以使人更好的学习,工作,生活。抽象一点回答就是:教育可以使人更好的认识和适应外部环境,从而更好的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所以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被教育者】更好的认识和适应外部环境,从而更好的满足教育对象的物质,精神需求。

所以判断一个行为是不是教育就看其是不是为了“使人更好的认识和适应外部环境,从而更好的满足教育对象的物质,精神需求”而进行的“教授知识和技能,培育品德和体能的一个过程”。


认识中国大陆高中及以下的“教育”

国家“教育”目的:使极其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公平”的分给全国学生。【其实不应该叫学生因为其不在接受教育只是在接受培训应试技能培训】

国家“教育”方式:建立所谓的“学校”实行中考,高考制度。

国家“教育”结果:各种“衡水中学”出现,各种高分低能的思维逻辑混乱的人出现,各种没有理想浑浑噩噩过日子的人出现,各种自卑的人出现,各种容易服从的人出现,,,,等

学校“教育”目的:考高分从而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这里用学校这个词不是因为我认为它是学校,而是为了让读者更好理解,真正的应该叫应试培训机构】

学校“教育”方式:设语数英,政史地,物化生等多门课程进行填鸭式教育。

学校“教育”现状:十分看中学生成绩,背诵和解题能力。从而不断压缩学生的休息和锻炼时间来提高“学习”时间【这里用学习这个词其实不对,而应该用背诵或记忆这样的词,为了让读者们好理解才这么写】。强调死记硬背不注重探究原因。【即使探究也是为了更好的记忆而不是真正的探究】


现状产生的内在逻辑

抽象推理过程:国家“教育”目的决定国家“教育”方式,

国家“教育”方式决定学校“教育”目的,从而决定学校“教育”方式,

学校“教育”方式决定了学校“教育”现状,从而决定现在是怎样的“教育”结果。

具体推理过程:国家用“建立所谓的“学校”实行中考,高考制度”这种方式来达到所谓教书育人和教育资源公平的目的。而因为国家的这种中考,高考制度的原因,学校的主要目的就不再是教书育人而是使学生们考高分从而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也是因为国家的这种中考,高考制度要考“语数英,政史地,物化生等多门想考高分就不得不花大把大把的时间精力的课程”所以学校为了达到“让学生们能考高分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就不得不设语数英,政史地,物化生等多门课程,很必然的就会十分看中学生成绩,背诵和解题能力。不断压缩学生的休息和锻炼时间来提高“学习”时间从而进行填鸭式教育。而这种填鸭式教育就佷必然的不会强调理解,探究原因。【学校老师是不是常说这么一句话“不用理解,记的就可以了”现在知道了吧】而这也是最恶心的一点。


填鸭式教育的对人智力,独立思考能力的破坏的内在逻辑

第一:正是因为这个填鸭式教育让考生们逐渐习惯“不求甚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小学时这么多为什么而现在却这么“佛系”的原因所在,逐渐习惯“服从”,【因为不求甚解久了就懒的想为什么,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只要其对考高分有用】也正是这种习惯性思维让学生逐渐变成很功利【对考试有用就学,没有就不学】,没主见,没观点的,易洗脑的人。【以下为个人观点:中国人最大的特性就是“听话”不是没道理的】

第二:也是因为这个学校老师也不求甚“教”为了赶进度对很多应该进行认真解释的东西不解释,最多就是提一下,只要学生记住就可以了。这就导致学生对很多知识用了都不知道是什么。【特别是词语的概念的东西的理解非常迷糊,而这些词语如果被乱用就会出现用词不当的问题,也就很容易导致逻辑混乱,难以交流】

第三:因为要记很多东西,就会赶,赶就会逐渐变的浮躁,在加上现在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就会浮躁加浮躁,变的更加浮躁。【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有父母总是感觉自己的孩子很不耐烦的原因】

总结这三点可以看出经过这种填鸭式教育的结果就是使人变的“智力低下”“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智力低下的解释:现在一般认为智力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逻辑推理能力组成。因为学生的“不求甚解”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也就不会去特意观察什么东西,也就没什么观察力。因为学生的“服从”也就不会去多想从而记了很多“死知识”固化了思想,也就不会有什么想象力。因为学生因为赶时间而产生的浮躁,“佛系”就更加不会专注于某些事物,也就没有什么注意力。因为老师的不求甚“教”学生的“不求甚解”而导致学生很多知识基本的概念的东西都不知道,思维逻辑混乱,也就没有什么逻辑推理能力。而记忆力可能是中国教育制度唯一的优势吧!【如果死记硬背能提高记忆力的话】

【有人可能会说我们中国学生不是数学特别好吗?数学要的不就是要逻辑推理能力吗?我想说的是:首先你数学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记了答题模板才依葫芦画瓢作出来的,好了,就算不是这样,你也不可以说这个学生的数学好就逻辑思维好,数学的解答过程虽然很讲究逻辑,但和我们平时交流时还是有很大区别,数学的解题过程是用非常精确的数学逻辑符号即数学语言而我们平时交流时用的语言是词,数学的逻辑通除了推理过程,数学语言的准确运用也是关键,而我们的学生平时交流时却因为词的概念不清而导致交流时的逻辑混乱,这样你还说数学好就逻辑好吗?这种例子有很多,自己注意观察就知道了】

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解释:人都没有自己的主见了【上文第一点论证】还能有什么独立思考能力【很容易理解,在此不细说】


其他因为填鸭式教育而带来的恶果

厌学,厌世,身体素质差,道德品质差,高分考生骄傲,低分考生自卑,知识体系脱离实际,动手能力差,,,,,,等【太多人论证过了不想多说】


应试教育制度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来说为什么一无是处?

因为其对我们的智力,独立思考能力,道德品质,身体素质是个非常全面的破坏,而这些却是真正的教育应该培养的东西,所以我说应试教育制度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来说是一无是处的!

应试教育比素质教育更公平?

现在网上察看应试教育的词条会看到这么一段话:素质教育能满足发达地区的公平竞争,选拔出优秀和有创造力的人才,但却忽略了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其本质是比拼教学资源,是不公平的,最终结果只会是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而贫困地区却越来越贫困。应试教育虽存在弊端,但却能为中国各个地区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教育模式,让贫困落后的地区也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我的观点: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公平?公平可以理解成:裁决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暂时或永久的对公正双方的可控条件进行剥夺或给予,从而使双方的待遇相接近的一种行为方式。因此认为素质教育不公平的人的逻辑推论是这样子的:

为了尽量让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孩子有相同的上大学的待遇相同,就剥夺双方的接受真正的教育的权利,让双方都用这种能对智力全方位破坏的方式来尽量使双方在上大学的待遇上相接近,这就是他们的逻辑本质。

大家想想,难道只有这样用牺牲大家的智力的方式才能保证大家有尽量相同的上大学的待遇吗?就算是,难道和让大家接受真正的教育相比,能有尽量相同的上大学的待遇更加重要吗?

首先是第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用这种假的教育就是为了让双方有尽量相同的上大学的待遇,哪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进去?【虽然只有不到GDP百分之5的财政支出,但也是一大笔钱。注:2015好像刚超过百分之4,之后每年就是增长百分之10左右,看不到占比了,算下来绝对不超百分之5】如果只是为了有尽量相同的上大学的待遇,还不如全部一起比吃辣条,看谁吃的快,吃得多!反正大家这方面的能力都差不多,这样多公平啊!多经济实惠啊!

如果不只是为了让大家有尽量相同的上大学的待遇,也要让大家接受一点基础教育的话,哪就不能办这种假教育,应该办真正的教育。而为了使贫困地区的孩子在上大学的待遇上和发达地区的孩子也相同的话,就不是怎么搞,而是投入更多的财政到这些地方,通过对双方的教育教学资源这样的可控条件的管理控制使双方的在上大学的待遇上相接近,即:不是通过剥夺双方的接受真正的教育的方式,而是通过给予弱势方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的方式使双方在上大学的待遇上相接近。

然后再说一说现在的为了公平而设的假教育给贫困地区带来了什么?网上有一份关于广西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辍学率的调查:调查了广西1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乡)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率,调查发现:生源地来自镇和乡村的比例为百分之20和百分之78!先不讨论调查数据的真实性,我认识的来自农村的亲戚的很多小孩也有很多辍学打工的。而其原因基本不是没钱这种外在原因,而是学生自己厌学!来自城市的人不知道吧?不要惊讶,在农村有如此高的辍学率,在城市的就是自杀率!大家回忆以下,自己的高中有没有学生自杀过?原因就不细说了。

这种假教育对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是好像公平了些,只是公平的结果就是促使他们宁愿不要这种公平而选择出来打工,还剩的哪少部分孩子,才是这种假教育的“受益者”!如果让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自己来决定“是受假教育让自己的智力受到全方位的破坏”还是“接受真正的教育,培养自己的大脑,牺牲一点所谓上大学的公平性”的话【一起比素质,谁的素质高谁可以优先上大学,这可以说是不公平的吗?注:素质即文化,技能,道德,体育的水平和能力】,我想绝大多数都会选择接受真正的教育。

再说一说所谓的教育教学资源的问题,在上大学之前的真正的基础教育很差资源吗?大哥,只是基础教育,而不是高等教育要各种科研设备,哭个鬼的穷啊!

其次第二个问题:

很显然和让大家接受真正的教育相比,牺牲一点上大学的所谓的的公平性不算什么。因为如果一个人从小接受了真正的教育,即使竞争不过别人,上不了大学,他(她)也比智力被全方位破坏后上大学对以后人生的发展要好。


应试教育这种假教育为什么还存在?【列举四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国家不尊重教育,把教育当做随意玩弄的jn,随意扭曲教育的本质,这虽然也是有科举制,八股取士的历史遗留的糟粕的影响。

第二个原因:民众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相比对物质文明的追求要低的多,完全对素质教育没兴趣,这也是这种假教育带来的恶性循环。

辩论稿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0-16
我觉得是教育制度的问题,我一开始就不认同中国的教育制度!受苦的是孩子!有多少学生因为学习成了社会的负担!分数不能体现一个了的综合素质,只能体现少部分的!比如说一个低分的考生可以将知识运用到社交上,而高分的有的只是理论.....................我都不想说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