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原始社会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相比,现代教育呈现哪些特点

如题所述

1、现代教育呈现特点:

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教育功能扩展和增强。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不断变革——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

2、原始社会教育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整个教育融合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尚未成为独立的社会现象。年轻一代在跟随成人劳动和生活实践中接受长者的教育。没有文字、书籍和专门的教师。人们依靠把生产、生活经验物化在工具上和记忆在头脑中的办法,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给下一代。

教育面对全体儿童,只有学习内容上存在男、女儿童之间的微小差别。如男孩随男人学狩猎,女孩随妇女学采集。整个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是原始的、简单的,而且长期发展缓慢。

这种自然进行的教育称自然形态的教育,即自在的教育。从原始人群经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时期,教育内容从茹毛饮血、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到学会用火、构屋、制陶,经过 160 余万年历程。

3、古代教育形成如下特点:

教育脱离原始的自然形态,从生产、生活、劳动中分化出来,成为具有独特社会职能的社会现象。出现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机构——学校,但体系极不完备。 

教育内容丰富起来,由于文字的产生,体脑劳动的分工,人类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上升为知识,出现了图书典籍。学习文字、书本知识、统治阶级伦理道德和一定的军事知识技能,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教育内容仍很贫乏,自然科学不被重视。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严重脱离。读书人不参加生产劳动,劳动者得不到受学校教育的权利。学校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扩展资料

相对于古代教育而言的现代教育,从生产力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是现代生产的产物,是指18世纪从英国开始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原来工场手工业生产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以现代化的大机器生产作基础,处于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因而,与古代教育相比更具有新的特点。

现代教育的特征有公共性、生产性、科学性、国际性、终身性和未来性。现代教育之所以称为现代教育,首要之点就在于它能提出培养现代人即全面发展的个人这一目的并将它付诸实施。以往一切教肓都不能做到这一点。换言之,如果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就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现代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13
一、我国古代社会教育具有下列特点1、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古代社会的学校已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能和独立的社会过程;脑力劳动者也逐渐从体力劳动者中分离出来,出现了专门的职教人员。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在古代社会,学校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选择和传承文化的同时,承担着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和教化或愚弄百姓的双重任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或宗教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分离和对立学校与社会生产劳动相脱离,主要传递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军事、道德或宗教知识,人文学科在学校中占据主要位置。4、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古代社会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虽然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古代社会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总的来说,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教学水平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5、官学、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古代社会,随着人们对教育需求的增加,既有国家和统治者建立的学校教育系统,私人学也逐渐兴起,教育体制呈现官、私并行的特点。另外,还产生了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形式。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局限,教育的组织形式以个别施教为主。这种教学形式最显著的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缺点是教育效率低下。二、中国古代社会教育1、古代社会教育的概念按照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可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以上统称为古代教育)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等。中国古代教育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说文解字》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思。古代教育在原始社会大多由长者通过实际活动身教与口耳相传。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有了文字自然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最初萌芽。2、官学教育中央官学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是同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汉代特别重视发展官学,重点是太学。东汉末年创立的鸿都门学,南朝的史学、儒学、玄学,唐宋明三代分别创的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都属于培养某种专门人才而设立的专门学校。此外,还有研究科学、玄学,如唐朝咒禁学、崇玄学等,都属于特殊的专门学校。隋文帝设国子寺,隋炀帝时改名国子监,是中国设立专门教育管理机构之始,一直延续到清代。太学和国子监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学育人、繁荣学术、发展科举取士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其前期教育事业空前发展,地方官学繁盛。自天宝安史之乱后,即告衰废。地方官学除由长史管辖的“儒学”外,还有直属太医署的“医学”。明代早在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初,既在全国诸府州县设立府州县学,又在边防区卫学,乡村设立社学。最盛时期,全国共计有学校1700余所。清代基本上沿习明代学校的规模。3、私学教育古代社会教育分为官学,还有私学。中国古代私学教育主生于春秋时期,其中以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私学是与官学相对而存在的,并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秦朝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颁“禁私学令”,否定教育的作用,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实为秦二世而速亡的原因之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今文经学为官学,但是并不禁止私学。于是古文经学面为由私人传授的私学,到东汉末年已取得了压倒官学的地位,如马融、郑玄等古文经学大师的私学学生多达千人以上。汉代尤其重视师传家法,皆由孔丘以来的私学培养而成。唐代以后,宋元明清私学教育,一方面是书院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形成私学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蒙学教育主要是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
第2个回答  2017-10-06
现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9-13
多样性和实用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