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的越多,错的越多,还不如不干”,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2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遇到一位非常踏实、认真的老前辈,工作也是极其敬业的,我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认为他还是值得学习的。后来年终在总结工作的会议上,一些人对他提出了一些看法,总之也有不好的看法,我刚参加工作只能默默的听听看看大家的意见和发言了。

一次在田间和他一起考种,他说了一句话,至今让我还是觉得太符合实际情况了,可能意思和题主的意思是一样的:‘ 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蛋的 ’,后来自己工作时间长了,我真的觉得这是至理名言呀!

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以前有个同事,整天到处搬弄是非,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他的口里,除了和他谈话的人之外,没有一个好人,没有一个干活的人,除了他自己!有一天他居然和A同事说B同事的坏话,回头又到B同事那边说A同事的坏话,大家看到他都头疼,但是每每单位的各种奖金和奖励都不会少他的,只要少了,便到领导那边闹个不停,有一段时间感觉都是在处理他的相关问题。而每年年底,总是要对各种工作进行一下总结,他啥事不干,也没有啥错误,干活的却老是落得埋怨。

其实在工作中也会有比较开明和懂得管理的领导,我也在工作中遇到过,有一年单位来了新领导,因为那时候和外面搞蔬菜推销,年底了,领导啥也没有总结,就是把每个做推销的员工的发票都拿出来,里面有一沓最厚的发票,是其他人的好几倍,领导说看看这沓发票,就知道他干了多少工作了,果然是一个比较能干的员工的报销发票。

我们很多人在工作中,确实是遇到上面的问题,干的多自然错的多,关键是要看如何对待错误,如果一味的追责问责,而忽视工作本身的出发点,那么没有多少人会干活了,自然会变成大家都不干活了,自然不会有问题。

我个人理解,说的对不对的,大家多批评指正。

我也工作有些年头了,说实话这种行为特别普遍。

这种事情,北方要多于南方(我去过的城市不多,所以就工作过的地方而论)

这句话,我记得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应该,跟您说的基本一样)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产生,我个人理解是领导的问题,而且问题,从上到下。

我详细说说我的理解。

首先,公司高层领导,能力一般。(当今就这样,有100万能力的人,都在500万的岗位上,有几个人不觉得自己的岗位委屈了自己的)

一个没有很强能力的高层领导的公司,下面的事就别谈了。很多,中小型的家族企业就更别说了。

中层领导,各部门直接虽然独立,但是总有些藕断丝连的关系。所以,碰到对自己部门不利的事,第一反应就是推出去,生怕影响到自己的仕途。哪个领导会让你多管闲事。你还敢多做事,粘上了怎么办。到时候怎么推出去。

基层领导,没权利,大多数就是迎合上边的领导,上边的领导让干啥就得干啥。

所以,到了员工,你想吧,你敢做啥?你敢多做啥?领导没让做的事,做错了怎么办?做对了,有什么奖惩制度?(恐怕绝大部分公司,都没有详细的制定这类制度,别抬杠,我说的是多做这部分,可不是你份内的事)

所以,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多做多错(也会有对的时候,但是有风险啊),有风险的存在,你的领导就不会让你尝试(他担心他的仕途啊)做对了,有可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奖励制度(如果明明白白的奖励制度,而且很诱人,你看看有人愿意多做事不)

就这样的前提下,谁愿意去多做事。

我觉得,有这样思维的公司(从领导到员工都这么想)。那就是高层领导或者说有决策权的人的问题。

俗话说的好,人为财死,无利不起早,等等。你得有实实在在的东西摆在那,才有人愿意付出,多做事,甚至为公司卖命。

我这也算,发牢骚。让大家见笑了。

这种观点我深有体会,虽然我是属于实干类型的,但是对于跟的多错的多不如不干这样的说法不认可!我是13年底到的这家单位,当时进来以后各种事物繁杂,上面老一点的根本不会给你说怎么做,只会让你去做,反正要的就是结果,加上我们部门阴盛阳衰,就是说只有我和另一个男同事干事,2个领导是男同事,8个女同胞,所以很多事情都落在我们2个头上14年的时候另一个同事跳槽,所以外面的事物我都包了,当然错误也不少犯,但是领导看在眼里,明白在心,到16年就被提起来当副主任到今天,我想每个领导心里都有一杆秤,不是说干的多就是坏事,有时候吃亏也是福!!

这个问题在我的工作中也遇到过!

这里我谈一下我的真实经历感受,刚入职时不会有这样想法,想多学点东西,所以肯定会多跟老师傅出去干一些活,积累经验,当再遇到问题时能够独立解决,但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很多员工就有这种想法,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多的容易出错被批评,久而久之这种消极的思想开始在职工中传播!

我们企业是按岗发工资,同样的岗位之间相差不能超过二百元,这就导致很多员工干好干差都一样钱,干与不干都是一样钱,即使有差别也不会超过二百,我想这是根本原因!

时间一长,大家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就会有这种消极的情绪,对于有进步空间的职工,希望还是摈弃这种思想,多干点,多学点,以后有机会晋升!

干的越多,错的越多,干不如不干。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我有在行政机关工作经历,根据我的观察和遇见,在机关事业单位“干的越多,错的越多”这种现象还是有的。但是,总体上看,绝对不是“干不如不干”, 社会 和单位还是欢迎干事创业的人,笑到最后的人也都是干事创业的人。

现在机关事业单位里,不管单位大小,人员多少,人员大体情况都差不了多少,一般分为三类人:

第一类人是“只干不说”的人。这些人一心工作,埋头干事,心无旁骛,不攀比,不叫苦,不怨天,不忧人,埋头苦干,本本分分干好自己的份内工作。有了困难也都是自己想办法克服解决,很少请示,很少给领导和同志们添麻烦。工作上班时间干不完,自己就会主动加班加点干。不是自己的工作,只要别人有求于他,他也是无怨无悔,像干自己的工作一样干好完成。这种人不分份内份外,从不争功推过。这是机关单位的支柱和中坚力量,是他们支撑着单位的高速运转,撑起了单位的“天”。这些人干的工作多,自然出现失误的就多,错误和毛病就多。有时候成了一些“只说不干”的人攻击和非议的对象。但是,遇到好的领导,这些人有的会被评为优秀,会大会小会受到表扬,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欢迎。另一方面,由于不争不抢,单位的好处,比如,提拔升迁,往往轮不到他们头上。

第二类人是“说多干少”的人。这类人脑子灵活,善于见风使舵,只干明面上工作,台面上的事情,或者只干领导眼皮子底下的工作。表面上忙忙碌碌,风风火火,出工不出力,在领导面前一个样,背后一个样,从来都不去默默无闻干工作。干一点工作,都能说成是天大的功劳,只能锦上添花,绝不雪中送炭。这类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表面上工作干了,工作错误也少。往往是单位里的“小精人”,很多也是领导的“红人”,评先进,选优秀,这类人往往中彩几率高。

第三类人就是“只说不干”的人。这类人是不干活专门挑毛病的人。他们自己的工作干不成,一遇到困难就找领导,推诿扯皮,虚与蛇尾,不出工,不出力。凡是这种人,都是眼高手低,自己干不成,挑别人的毛病往往头头是道,说起他人的错误就是一套一套的。最喜欢对他人评头论足,指手画脚。这类人不是多数,不是单位主流,只是几个别现象。但是,人数虽少对单位风气负面影响很大。当然,这类人在单位也没有市场,多数人对他们敬而远之,在单位“人缘”也不好。

看到很多人回答,这是员工心态的问题,什么懒惰消极,格局太小。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而且错的非常离谱!“干的越多,错的越多,还不如不干”,诚然,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但是,这是员工的问题吗?不是!这是典型的企业文化问题!

有一个词叫“动辄得咎”,意思就是员工这种矛盾的心态!员工为什么有“干的越多,错的越多,还不如不干”的想法?因为公司的价值导向错了!很多公司,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还一个样,在这样的公司,别人不干,没有任何责任,你干了,就会犯错的风险!既然出现错误,公司就会追究责任,好了,因为是你干的,那就拿你开刀!其实,如果你跟大家一样选择袖手旁观呢,自己一点责任没有,最多就是有难同当!板子打在一个人身上,跟打在大家身上,痛苦程度能一样吗?

我曾经工作过的一个私企,就是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文化。老板对管理一知半解,而又对下处罚太狠。所以大家见到老板哄着说,遇到问题绕着走,只要能把事推出去就行,否则,只要你发扬团队精神,一伸手,事就粘上你,一出错,板子就打在你的屁股上!所以,公司上下扯皮成风!没办法,为了不挨罚,大家个个都是太极高手!我刚进入公司的时候,不了解公司文化,看到问题就跟老板建议,老板说,非常好,你就牵头去做!我一听就傻眼了,这算怎么回事啊。干起来才知道,太难了,根本没人配合,大家都跟见到瘟神似的躲着我!搞得我被罚好几次!从此以后,我也不敢乱提建议瞎放炮了,因为,罚的我心惊肉跳啊!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职责开始梳理!为什么大家认为“干的越多,错的越多,还不如不干!”因为他们知道,即使不干,棍子也沦不到我的头上!他的理由很充分:“我不知道该谁干!”这就是典型的职责不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干与不干一个样!职责如何建立?两大职责缺一不可,一是部门职责,二是岗位职责!职责清楚以后,这事就是你的,不干不行!然后,还要规范公司的流程!流程是干什么的?是指导人们如何做事的,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形成什么结果,白纸黑字,一清二楚,就解决了员工“我不知道怎么干”的借口!接着,就是检查与考核,职责有了,流程有了,工作标准也有了,必须进行检查,做的好,奖励,做不好,惩罚,立刻就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如果公司制度完善,职责清洗,流程明确,检查到位,员工怎么会有“干的越多,错的越多,还不如不干”的想法呢!

有人问种的树叶子黄了是怎么回事,我们不能只讨论叶子的问题。

看水、空气,这是着眼外部影响问题(外部因素)。

看树干,这是聚焦中层传达问题(组织衔接)。

看树根,这是聚焦机制运行问题(问题核心)。

这种消极行为的本质,是在一个不客观、不合理的评价机制下,员工产生的趋利避害的行为,要批评,请着重批评评价机制,不要把重点放在其中生存的员工。

“多做多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然而,创新和发展本身就离不开试错的过程,一个人循规蹈矩可以安安稳稳过一生,他为什么要去创新?

如果机制能够给予其足够的保障,能够在他做错的时候给他更多的机会,那么,作为一个有心做事、有心创新的人,才能安下心来去做,否则,试错成本过高,只会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毕竟,人人都需要先生存下去,而犯错的成本可能会很高。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做法虽然不积极、不值得提倡,但是却也充满了生存智慧。 现在的老人们都喜欢说90后工作不积极,不像当年他们努力,问题是他们那时奋斗的预期结果也是很丰厚的,反观如今,丧文化开始逐步抬头,全都怪罪于他们没奋斗精神难免有失偏颇,谁都要恰饭的,墙上的大饼吃多了才悟出来这点应对措施,反过来被怪工作不努力,是不是有点冤枉?

如果有奔头,谁不愿意去努力奋斗改善生活?

当然,从老板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是特别不可取的,毕竟员工们一个个都不努力奋斗,明年老板的车就没法换新的了。

从员工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虽然消极,却也是无奈之举。

如果投入产出比过低,而消极应对并不会对自己的饭碗产生太大的影响,那么这种想法也是情有可原的。

当然,对于想要在事业上做出大的功绩,有情怀有理想的年轻人,你大可不必被上述论断束缚了手脚,尽管施展自己的本领,争取早日大展宏图即可。

毕竟,虽然做的多错的多,但成功的概率也是跟着次数提升的。 有什么追求,就要承受什么后果,耐得住什么考验,才有可能得到对应的收获。

每个人的人生追求不同,没必要强求他人,对得起薪水的大前提下,过好自己的就好。

“干的越多,错的越多,得的越少,还不如不干!”

“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为什么要干?”

“不干白不干,干了也白干!”

这是一种典型的管理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问题就出在劳动分配机制上。

我们说管理管什么?管人管事。管人里面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人的指导和指引。

一个管理者,领导,要对员工、下属做事要进行引导、指导和教导,而不是一味的下“死命令”让其执行。

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员工和下属,就得去新人和锻炼他,把交代给他的事情让他放手去干,不要怕员工出错,即便是错了,也不要就轻易的责怪和指责他,而要给予指导,教给他做事的方法方式和专业知识技能。但现实中往往却是员工犯错下属犯错,上级对事情的原因和过程不管不问,先考核、罚款、责罚。这样久而久之,大家觉得还不如不干。

管理者、领导是干嘛的?不是把事情交代给下属让其执行,到时候只看结果就完事了。作为管理者和领导你要明白,只要是人去做的事情,就有犯错误的可能,就有把事情做失败的风险。 作为管理者和领导,你要关注过程,在事情的执行过程中能够及时的预防和控制事态的发展, 杜绝主观方面的错误和风险,减少客观因素造成的错误和风险。这样才叫对事情的策划、计划、对人员的执行管理。

有些管理者,搞绩效考核,设定一个目标值,大家完成了就奖,完不成就罚。至于完成、完不成的多少,于奖罚的多少无关。对于一些有挑战性的工作,完成的难度很大,完成了的奖励还没有完不成的处罚多。对于这样的分配机制,怎么能够调动起来员工的积极性呢,简直是扼杀员工的积极性。 分配给制不合理,就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既然干多干少一个样,我为什么要这么拼命的干?干的多了出错的几率就多,得不偿失,我还不如不干。 大家都混日子呗,何谈效益和创新。

对于员工,不是说上级容许你犯错,你就什么错都可以犯。如果明知这件事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你还要以身试法,那就要承担购过和责任。对于那些初次尝试和挑战的事情,出错了,失败了,你得学会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不能对于错误都付之一笑,如果在同一个地方反复跌倒,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总之,这种现象是一种典型的管理问题。作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有值得去反思的地方。我们一直说卓越绩效管理,什么是卓越,怎么做到卓越,是需要管理者好好去探讨和研究的。

我是国企的。

这种现象太普遍了,说的严重点,已经深入骨髓了,尤其是在8090后身上。

我个人观点是,缺少羞耻心。主要是国企考核机制健全,现在更是有连责机制,一个人犯错,工作班组成员都要进行考核。使得干活的积极性不高,因为不去干,就不会犯错,就没有考核,都是赚一样的钱啊,我干什么活呢?不干活,就成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是事实,不干活的人,就不会出错,就不会被考核。所以考核机制是对的,但缺少的是或是奖励机制还要丰富健全一些儿。罚得多的同时,就鼓励嘉奖真正去干活的,我想,还是会变好的。

小凌子子认为,如果你想在全单位上上下下众多人员中脱颖而出, 就必须多干活,而且多干“漂亮活”。

员工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想多干事,多出成绩,渴望升职升迁。

二是听从安排,做好自己工作。

三是混日子,能明天办完的,不会今天做完,拖拖踏踏熬时间,等工资。

但是大家可以观察周围人, 不管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但凡那些一把手,或者在重要岗位负责人,哪个不是干事干出来的?

就是利用各种背景上位的一把手,怕干活出错行么?他们各种“干”的高明之处在于“会干”,慢慢才得到大家认可。

我们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本来就经验不足,要想升职加薪,有所收获,不提高能力一辈子止步不前?

因为年轻,刚入职场,试错成本也是最低的,好多时候做不好,领导一顿臭骂,再有甚者扣些钱了事。

如果人到中年,手底下管着几十号人,还有勇气大胆提问,大胆做么?

这样一不小心所承受的后果就是卷铺盖走人了,真的是人到中年不得已呀。

年轻人职场人也别怕别人的眼光,大胆试错,积累自己所需要的经验,迅速提高自己能力,才是王道。

1倾听、理解,不要完全用结果导向。

管理者,也需要升职吧?升职需要业绩吧?完全依赖前文所需要的第二,第三种人能行么?

当想干事的人,提出新想法的时候,要的结果不是一句“ 那行,你去办吧 ”,他们想听的是“ 行,有什么困难,找我,我替你协调 。”

而在他们遇到错误的时候,认真倾听,不要一票否决,把所有辛苦,劳累都忽略不计,受苦受累又寒心,应该对于他们给予最大的宽容,鼓励。

2多与大领导接触,获得信任,少一些推诿扯皮。

很多的事情是需要其他部门配合的,这个时候已经办不了,那么只有请求老板了,不要想着怎么脱手,大胆的去做。

作为管理者,当所有人能推就推活,你支持下属,做出了成绩,那么你就是与众不同的。

而这样来讲平时你和领导关系就变得至关重要。

平时多与大领导工作、生活交流,一切的一切都能促使有困难找他,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END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