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应不应该成为反腐的重点

如题所述

科研经费不应成为反腐重点,关键是创新,管得过细会影响知识工作者的尊严;央企不应成为反腐的重点,央企承担的任务与党政机关不同,央企要繁荣,党政机关要廉洁,当前主要是公权力腐败。这样的观点还可以开列一些,如金融不应成为反腐重点,金融业的强大对中国度过金融危机至关重要,且当下股市又……,房市又……,再也不能影响金融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应该加上这两年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员也不应成为反腐重点,因为要进行重大的政治经济改革,且领导层刚刚换届,又面临国际国内诸多困难与挑战。

  反腐败主要应该面对那些腐败高发的人群,如“医药代表”、“工程招标”、“律师”,比如火车票与紧缺门票的黄牛等等。总之,反腐败不应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腐败是一个发展中问题,是一个体制系统问题。经济发展了,体制完善了,一切自然就好了。事实真是这样吗?我以为恰恰相反,腐败问题的危害性严重性超越一切。它破坏国家的社会秩序,留下巨大的政治经济隐患,带来严重的伦理道德问题,是各类经济危机和群体性事件的根源。腐败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带来人观念的变异,出现许多奇谈怪论,这在我们自己也时不时会发生。

  看到那些动辄几千万几个亿贪污受贿,自己一念之差拿了几万几十万,感到确实够讲良心、够对得起国家了,有时还会为自己的素质点声赞。陷入这种变态思维中的人们,就会对形形色色大大小小贪污腐败现象予以同情式理解。高校或科研经费腐败是不是腐败的高发之地,相关人员是不是腐败高发人群呢?这要看你同谁比,同垄断企业比,同拥有数万亿投资的高度垄断国企招标投标、海外投资比,高校及其科研机构无论在质上和量上都排不上名次。但高校不是一个单位,高校的科研机构也不是一个或几个行业。即使是一个单位,腐败的刘志军手下同样有勤勤恳恳、清清白白的列车员售票员;即使干部吃请成为普遍风气,也有干部从不参与。

  高校尤其是重点名牌高校,现在早已成了垄断教育经费投入、垄断国内优秀师资生源、垄断各类社会资源的超级垄断机构。这类垄断机构不受限制的权力之大、相关费用开支之巨,腐败问题一旦发生之严重,不容小觑。单是一个招生主管贪污的数量就已到了一千多万,单是一个高校的招待费就相当于一个小省。再不要说学校兴建教学楼、建设新校址、建新的校大门花费之巨,更不用说国家对高校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在名牌重点高校的数量和规模了。这些,足以说明高校及其科研经费已成为需要社会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管理的公共管理部门与公共管理对象了。

  强化高校及其科研经费管理其实刻不容缓

  如果说,国企巨额投资还有一个盈利性要求在约束,还有一个同行业业绩在那里比照的话,高校科研经费,国家几千万上亿元的投入,应该有怎样的收益要求,投入的领域与团队是否合理,科研经费使用方式方向是否正确,科研成果的价值几何?虽然说起来有众多条条框框约束,有很多依国际惯例成立的科研基金具体管理。实际上身处其中的人都心知肚明:这些东西的管理要求约束规定模糊得很。科研经费投入与使用有许多灰色地带,单是创新性研究本身就不易为外人所了解,更不要说管理和监督了。这个领域如果再不建立严格的制度,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强有力的管理,不仅大案不可避免(如“汉芯”那样的弄虚作假事件),普遍性的贪污浪费便会随处可见。

  从相关人士的抱怨看,一是社会上居然认为高校和高校科研研究机构是腐败重地,这是误识;二是教授和高校科研人员经费使用报销还要要这个票那个票的,搞得学人很不斯文。实际上,纪委监察机关的反腐矛头指向高校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这既是整个社会整顿风气的需要,也是高校这个特殊垄断机构和科研经费这个高风险投入,在当下不完善的高校官员、教授选拔评价体制下,必然受到的高度重视与民众关注。

  从良心上说,从“刘志军也做过对国家有益的事”的角度,我也谈谈良心。良心应该包括怜悯恻隐之心和公平公正之心吧?现在社会风气差,使得我们很多人的心变硬了,明明是犯罪的事情,明明是严重违反社会道德的事情,我们却因为贪图的数量只有几万、几十万,而与其他大的贪污腐化相比只是零头而希望人们理解和原谅。而另一些人,仅仅因为住的离我们远一点,他们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乃至一年四五千块钱的收入,年老之后退休金只有50或80元,我们反倒觉得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不可能把农村的老人全包下来,西方国家也没有看病不要钱的。

  位置决定观念、存在决定意识,我一直以为人们观念偏向一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所处社会地位与所交往的社会人群不同所致。我自己在基层连队当领导的时候,对自己治下谋生的民工,他们的想法、追求、苦恼就不清楚,以至于总是看到他们干活偷懒、占公家的便宜、斤斤计较的一面,多年之后,我终于认识到自己的看法是片面的。

  高校教授应该更多的理解普通百姓的愿望与要求

  要想理解他人的立场,进而言之要想真正理解多数群众的想法和观念,就必须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站在他们的角度,用他们的切身感受来认识问题。这就是我为什么十分看好领导干部深入群众,以及各级干部每周或每月坐几个小时公交车地铁,对于树立群众观点、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决定性;现在我们应该都能理解:为什么改革之初经过三五年底层生活的老干部,一上台就能够制定出那样多反映群众心声、真正解决民众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政策与方针。

  大学科研人员或许应该比社会一般人士有更高的道德修养和理性意识,因为饱读诗书,因为通古知今嘛,因为为人师表嘛。但是在不合理体制激励约束之下,现在的大学老师教授已经愈来愈不受人们的信任。这不是谁刻意和大学及其教授老师过不去,完全是一些人用自己的所作所为争取来的。当普通人那样圣神圣洁的看待大学与大学生生活时,实际的大学校园竟然是导师手握巨额资金,将学生当马仔。教授拥有招收研究生、决定学生能否毕业、决定学生的经济收入以及在校地位等诸多不受约束的权力。以至于教授收礼、女学生被潜规则、科研经费用于洗脚、导师走到哪前呼后拥等等,竟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这如何不让人们对教授产生非议!

  现在严格财务制度约束,高校科研经费报销增加几条“出差到什么地方”,“开支要有正规的发票”,都感到不方便,这是凭良心说话吗?高校教师尤其是名牌大学教师都是有识之士,至少是看得远一点的人。我们都知道,平等公正是一个社会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基础,我们的社会历来被称之为是平等主义观念浓厚的社会,当不少社会成员还在为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工资争斗,为了每月50元或80元的养老金在费尽心思争取享有的时候,生活在另一个层次、手握着国家大量资源的人士,还是应该放下一点自己的身段,约束一下自己的行为,为新一届领导正社会风气的全面整顿,整顿干部作风的全方位反腐,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更积极的支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2-10
应该。太应该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