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有权拒绝公司乐捐制度吗

如题所述

有的企业为了对员工进行有效管理,在企业内部规定了一种名为“乐捐”的制度。例如,有员工上班迟到,未规范着装或被客户投诉的,该员工就应当支付一定金额的款项或被扣除相应金额的工资。“乐捐”的金额一般不大,往往是几十元或几百元。根据百度百科,所谓“乐捐”,就是向关帝庙捐款,这种民俗早在明清时代就流行了。善男信女,为了表达对关帝的敬仰心情,或为了报答关帝保佑的圣德而进行乐捐,俗称“添香油”、“还愿”。 乐捐的现代用场为:1、一些慈善事业;2、娱乐业的一些税费;3、公司内部的罚款雅称。可见,在劳动关系中,“乐捐”其实就是公司对员工的变相罚款。那么,公司的这种行为合法吗?员工是否有权要求公司返还被罚的款项?

一 两种观点对于该问题,社会上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有的观点认为,法无禁止即自由。并且,罚款是企业对员工实行有效管理的手段。如果企业在规章制度中进行了相关规定,经过了民主程序,并向员工公示,那就有权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员工亦是自愿接受了单位的管理。更何况,有的企业并未将“乐捐”的款项归为己有,而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系用于员工的集体活动。因此,罚款制度是一种企业文化,是企业进行内部管理的一种有效的、必要的手段。有的观点认为,公司有权处罚违纪的员工,但无权对员工进行罚款。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罚款是经济处罚的一种方式,必须要有严格的法律依据,罚款主体仅限于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国家机关。1982年颁布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虽规定企业可对员工进行经济处罚,但该条例已不适用于如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被废止。并且,并非所有通过法定民主程序制定的企业规章制度均系合法有效的。因此,企业的罚款规定无效。

二 司法实践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均认可上述第二种观点,即企业在规章制度中设立罚款条款无效。相关判例如下:

1、在(2010)甬鄞民初字第2016号案件中,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公司因2010年5月6日交通事故仅造成损失15434元,即使按照公司规章制度规定,也只能对李某处以3%即463元的罚款,而公司垫付的交通事故罚款2100元,李某本人仅对“不按交通信号灯规定通行”的行为负责,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李某最多承担200元的罚款,其余因车辆超载而被处罚的罚款应由公司自行承担,故公司因2010年5月6日交通事故对李某罚款3000元并在工资中予以扣除的行为显然不当,李某要求公司返还罚款2202.80元,理由成立,予以支持。宣判后,公司不服提起上诉,后经二审法院主持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并已履行完毕,公司撤回上诉。

2、在(2020)粤19民终11016号案件中,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公司主张“乐捐”是公司的企业文化,系员工自愿缴纳。但唐某予以否认。公司未能提交证据证明该扣款的合法性或合理性,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故公司依法应当向唐小飞退还无故扣款639元。3、在(2021)粤06民终7727号案件中,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据查明,公司两次以邹某早上迟到为由分别要求其乐捐50元及100元,公司上述行为没有理据,应返还邹某乐捐款合共150元。

三 员工应当向企业支付款项的情形如上所述,企业无权对员工进行罚款。但是,员工也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无需承担任野液何经济责任。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员工应当向企业支付款项的三种情形:1、《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2、《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3、《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大数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四 遇到这个情况律师建议

1、对于企业,企业应知悉其自身不享有处罚权。若对员工罚款,可能面临被起诉要求返还款项,或承担经济补偿金等诉讼风险,并有可能受到劳动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因此,企业应当根据我国劳动法,合法解除劳动合同,要求劳动者赔偿损失或主张违约金。同时,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不仅要内容合法、程序合法,还应当具有合理性。对于违纪员工的处理,可在薪酬制度中规定针对奖金的具体考核办法。

2、对于员工,若遇到用人单位随意罚款的情况,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同时,也可以组织证据,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向自己返还被罚的款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