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觉醒》读书有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当孩子在周末,空着或者无所事事的时候,我总是有催促的冲动,总是想让他去学这个干那个,觉得他就那么呆着有些浪费时间,之前就有过因此带来的不愉快的周末。后来心里也明白这也是是一种焦虑的体现,也明白应该让这样的周末成为愉快的家庭时光,孩子的作业应该让孩子自己来安排,让孩子自己去掌控自己的事情,从而才能有自觉自愿的上进,但其实在执行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像我们这样马上就要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之前已经催促和控制很多,孩子的自我意愿的伸展已经受到了很多的阻碍,因此存在着很多的叛逆和不乐意,所以面对的局面已经是比较复杂,想要在这样不上不下的时期改变和孩子的相处方式,并能较快达到效果,这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最近看这本《家庭的觉醒》,也不断对照着文中内容来看自己和孩子的相处,自己家庭中当下的问题。

今天早上和孩子孩谈起了这个话题:父母要不要管孩子的作业。孩子马上就说不要管,而且管了也没用。可是爸爸说那肯定还是要管的,毕竟你们还是小孩子,很多时候管理不好自己。小孩子不管那么多未来的事情,因此着眼于当下,其实我看我儿子就没有什么学校里的压力和困惑,他对自己的成绩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在他看来,生活其实可以很美好。可是父母呢,总是发愁孩子初中的学习,总是忧虑中考,高考,因此总是想让孩子现在多学一点,多养成一些好的习惯,以便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至少也不要太落后,所以就会去催促,去各种引导,于是造成亲子关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确是父母的忧虑造成的,父母对未来的恐惧造成的。在这一点上和孩子的出发点是完全不一样的,永远达不成共识,而且父母总是非常顽固,所有的控制,强制都是基于这一点的。不管最后父母用了什么样完美的理由来遮掩,用各种委婉的手段来伪装,比如以爱的名义,比如用各种威逼利诱等,都是因为父母对未来的担忧,对未来的恐惧。

这的确是父母自己的问题,父母对自己的未来也是担忧的,但逼迫自己总是很难的,特别容易找各种借口,而逼迫孩子就相对容易的多,孩子往往就成了父母担忧未来并尝试解决的一种方式,因此一代一代的,从小孩开始,就已经继承了这种思维方式,对未来的担忧,对不确定的恐惧,深深根植于人的思维中。你可能会说,这种思维也是有好处的,这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只有人才会为了未来打算,筹划,其他任何的动物都不会这样。说的没做,但关键在于这个度,当下的生活是主要的,努力的让孩子在当下去体会生命,去体验,去感受,去展开生命,而不是整天为了明天做准备,而干脆不要今天了。看看现在的孩子们的生活,就有点只为了明天而努力这一条了,整天学这个学那个,在今天的感受来说,一点乐趣都没有,而只是父母所谓的如果今天不努力那就怎么样怎么样了,其实孩子一点都不理解,不认同,但是他们没有选择。

我是一个十二岁孩子父母,对这其中的矛盾深有体会,我也特想改变,但是我知道对孩子未来的担忧深深抓着我,我也是社会中非常普通的一个母亲,于是在实际的生活中总是会去安排孩子,去督促孩子,做不到真的放手让孩子真正去享受当下,虽然我现在慢慢有了更好的认知,也尝试让自己对未来的担忧和孩子分开来,自己对未来担忧自己来解决,自己来承担,还孩子以自由。但担心在于如果让孩子自己去管理自己,孩子总是就管不好自己,就知道玩,不能真正的相信孩子自己可以,这可能也是源于对自己的信心,从而对孩子也没有能完全相信。

在看《家庭的觉醒》这本书的时候,越来越觉得养育孩子,就是在照镜子,看到的都是自己的问题,自己的复杂。当前教育内卷化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想要独善其身的确是非常难的,没有几个人能真的做到离开洪流,走入旁边的小径。因此父母的不断学习,不断觉醒,看到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责任,至少可以留给孩子在家庭中一点愉快的空间,我们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理解孩子,支撑孩子,还孩子一点自主,给孩子多一点信任。

如果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抽丝剥茧的去看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那么你的问题将会在孩子身上延续,或者更加严重。你看似在为孩子好的种种行为中,其实都呈现着你自己的问题。让自己变的更好,是养育孩子中带给孩子最重要的礼物。这里说的变的更好,并不仅仅指挣多少钱,获得多大的社会成就,这些只是外围的条件之一,更重要的是指更好的自我,更独立的思想,对人性更加成熟的认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