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历史

如题所述

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历史:

德国曾在80年代于柏林铺设磁悬浮列车系统。

英国的伯明翰国际机场曾于1984年至1995年使用低速磁悬浮列车,全长600米。由于可靠性的问题,该线后来也改用单轨列车行走。

德国的Transrapid公司于2001年于中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至地铁龙阳路站兴建磁悬浮列车系统,并于2002年正式启用。该线全长30公里,列车最高时速达430公里,由起点至终点站只需8分钟。

"十二五"期间,中国对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将磁悬浮发展提出了新的希望,按照安全可靠、先进高效、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要求,依托重大工程项目,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以及原始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技术和装备水平。

加大交通运输新技术、新装备的开发和应用,加快推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装备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和壮大。研究设置能耗和排放限值标准,研究制定装备技术政策,促进技术装备的现代化。

推进先进、适用的轨道交通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全面实现现代化。提升铁路高速动车组、大功率电力机车、重载货车等先进装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空调客车比例和专用货车比例,推进高速动车组谱系化,以及城际列车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先进技术装备的研制与应用。

通过工程应用带动技术研发,突破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牵引制动、运行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系统掌握高速磁悬浮技术,优化完善中低速磁悬浮技术。

在中小城市与城镇之间及城镇分布较为密集的走廊经济带上,视运输需求,加密高等级公路网络、提升省道技术等级或以城市快速路的形式建设相对开放的快捷通道,并注重与区际交通网络的衔接。

另一方面,2012年,中国共有城镇人口7.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2.6%,比上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如果把在城镇工作和生活六个月以上的农民工算上,中国城镇化比率已达到52.6%。在城镇化和"十二五"的规划下,磁悬浮列车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和未来国家的战略目标。

2012年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新型绿色轨道交通装备,它利用电磁铁吸引力使列车"浮

"于空中平稳运行,无摩擦、零排放、低噪声,安全保障可带给乘客贴地飞行的新体验。

磁悬浮列车以其速度快,高效,环保,安全,噪音小无污染的优点磁悬浮类车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由此可见随着未来磁悬浮市场化的成熟和技术的改进,其前景不可估量。

扩展资料:

长沙磁浮快线成湖南闪亮“名片”

2015年12月26日,长沙第一辆投入运营的磁浮列车缓缓发车,载着乘客,载着科研人员的努力,载着“交通强国”的梦想出发,开始了在长沙火车南站和黄花机场之间的试运行。2016年5月,长沙磁浮快线正式投入运营。

这是中国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铁路,由国防科大等单位共同研发设计。它的安全运行,标志着中国对于磁浮技术从研发到应用的全面掌握,长沙也成为了继上海之后,我国第二个开通磁浮快线的城市。

截至2018年5月5日,长沙磁浮列车已开通运行两年。两年来累计开行列车89450列次,列车正点率99.85%,总运营里程168.37万公里,累计发送旅客559.48万人次,为人们出行提供不少便利。

长沙磁浮快线被媒体评价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超级工程”和空铁联运的“超级枢纽”,长沙磁浮快线不仅是湖南的一张闪亮的“名片”,也是我国高端制造的一大亮点。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磁悬浮列车

人民网-长沙研制出全国首辆磁悬浮列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09

德国曾在80年代于柏林铺设磁悬浮列车系统。
英国的伯明翰国际机场曾于1984年至1995年使用低速磁悬浮列车,全长600米。由于可靠性的问题,该线后来也改用单轨列车行走。
德国的Transrapid公司于2001年于中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至地铁龙阳路站兴建磁悬浮列车系统,并于2002年正式启用。该线全长30公里,列车最高时速达430公里,由起点至终点站只需8分钟。
"十二五"期间,中国对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将磁悬浮发展提出了新的希望,按照安全可靠、先进高效、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要求,依托重大工程项目,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以及原始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大交通运输新技术、新装备的开发和应用,加快推进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装备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和壮大。研究设置能耗和排放限值标准,研究制定装备技术政策,促进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推进先进、适用的轨道交通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全面实现现代化。提升铁路高速动车组、大功率电力机车、重载货车等先进装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空调客车比例和专用货车比例,推进高速动车组谱系化,以及城际列车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先进技术装备的研制与应用。通过工程应用带动技术研发,突破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牵引制动、运行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系统掌握高速磁悬浮技术,优化完善中低速磁悬浮技术。
在中小城市与城镇之间及城镇分布较为密集的走廊经济带上,视运输需求,加密高等级公路网络、提升省道技术等级或以城市快速路的形式建设相对开放的快捷通道,并注重与区际交通网络的衔接。另一方面,2012年,中国共有城镇人口7.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2.6%,比上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如果把在城镇工作和生活六个月以上的农民工算上,中国城镇化比率已达到52.6%。在城镇化和"十二五"的规划下,磁悬浮列车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和未来国家的战略目标。2012年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新型绿色轨道交通装备,它利用电磁铁吸引力使列车"浮 "于空中平稳运行,无摩擦、零排放、低噪声,安全保障可带给乘客贴地飞行的新体验。磁悬浮列车以其速度快,高效,环保,安全,噪音小无污染的优点磁悬浮类车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由此可见随着未来磁悬浮市场化的成熟和技术的改进,其前景不可估量。 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首次考虑电磁悬浮铁路。
1934年,赫尔曼·肯佩尔获得制造磁悬浮铁路的基本专利。
1935年,赫尔曼·肯佩尔运用试验模型证实了磁悬浮。
1939年-1943年,赫尔曼·肯佩尔在格丁根空气动力学研究所进行电磁悬浮铁路的基本研究工作。
1953年,赫尔曼·肯佩尔写成科学报告《电子悬浮导向的电力驱动铁路机车车辆》。
1969年,大通过能力高速铁路研究会开始基础性研究。克劳斯-马菲公司制造出电磁悬浮模型TR-01。支承和导向系统按赫尔曼·肯佩尔原则设计,由一台短定子直线电动机驱动。
1971年-1974年,先后制造了TR02、TR03、TR04号试验车。
1975年,开发、研制和试验第一台长定子电磁行车技术功能的设备。由蒂森·亨舍尔在卡塞尔厂区内用试验平台MB1进行。
1976年,生产第一台用长定子电磁行车技术的载人试验车HMB2,在卡塞尔由蒂森·亨舍尔在厂区内进行。采用电磁式支承和导向系统,有10毫米空气间隙,车重为2.5吨,4个座位,最大速度为36公里/小时。
1977年,联邦德国研究技术部作出有利于发展电磁悬浮驱动系统的决定。筹建埃姆斯兰磁悬浮列车试验设施。赫尔曼·肯佩尔工程师逝世(1892年4月5日-1977年7月13日)。
1979年,在汉堡的国际交通展览会上展出5月17日投产的TR05号并引起轰动。
1980年,开始建造TR06号。
1984年,埃姆斯兰磁悬浮列车试验设施投产,用TR06号开始作行车试验。8月17日达到302公里/小时的速度。
1986年,在蒂森工业公司(亨舍尔)开发TR07号样车。
1987年,埃姆斯兰磁悬浮列车试验设施第二期施工最终完成并投入使用。TR07号开始组装。11月11日TR06号达到406公里/小时的速度。
1988年,TR06号的速度于1月22日达到412.6公里/小时。在慕尼黑国际交通展览会上展出TR07号。
1989年,在埃姆斯兰磁悬浮列车试验设施上开始检验TR07号。磁悬浮铁路快速列车技术已趋成熟。
2000年6月30日,中德两国政府正式签订合作开展上海磁悬浮快速列车运营线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协议。
2000年8月,国家计委批准项目建议书;同月,上海申通集团等6家公司联合出资20亿元注册成立上海磁悬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后扩股为8家公司,注册资金3亿元),上海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上海市磁悬浮快速列车工程指挥部。下面是磁悬浮下面是磁悬浮模型。 1989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中国第一台小型磁悬浮原理样车。
1990年, 第一次“磁浮列车、直线电机技术研讨会在西南交大召开。1992年,研制载人磁悬浮列车被正式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
1994年,西南交大研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可载人常导低速磁浮列车,
但是只能在完全理想的实验室条件下运行成功。
1995年5月11日,中国第一台载人磁悬浮列车在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继德国、日本、英国、前苏联、韩国之后,第六个研制成功磁悬浮列车的国家。
2000年,中国西南交通大学磁悬浮列车与磁浮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世界首辆高温超导载人磁悬浮实验车。
2001年1月23日,上海磁悬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与由德国西门子公司、蒂森快速列车系统公司和磁悬浮国际公司组成的联合体签署《上海磁悬浮列车项目供货和服务合同》,合同总金额12.93亿德国马克;
2001年1月26日,与德国线路及轨道梁技术联合体(TGC)签署《磁悬浮快速列车混凝土复合轨道梁系统技术转让合同》,合同使用德国政府赠款共1亿德国马克。
2001年3月1日工程正式开始。5月专用道路全线贯通。7月轨道梁生产基地投产。
2001年8月14日,由长春客车厂、西南交通大学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联合研制开发的我国首辆磁悬浮客车,在长春客车厂竣工下线,从而使我国继德国和日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磁悬浮客车技术的国家。
2001年11月24日北控磁浮第一台磁悬浮列车通过中试评审。

2002年2月28日,上海磁悬浮列车示范线下部结构工程全线贯通并开始架梁。
磁悬浮经过浦东30公里的商业运营,历经两年多的考验,应该可以得到逐步的延伸。
2003年,四川成都青山磁悬浮列车线完工,该磁悬浮试验轨道长420米,主要针对观光游客,票价高于出租车费。
中国成功研制一种新技术──永磁技术MAS-3,其造价比德国及日本的技术还要低。
2005年5月,中国自行研制的“中华06号”吊轨永磁悬浮列车于连亮相,据称其速度可达每小时400公里。
2005年7月,北控磁浮第二辆磁浮车在北车唐山机车厂下线。

2005年9月,中国成都飞机公司开始研制CM1型“海豚”高速磁悬浮列车,最高时速500公里,原本预计会于2006年7月在上海试行。 然而,由于技术难题,西南交大放弃研制,该车转交国防科大继续研制成功,该车在上海同济大学嘉定分校内。
同年由长春机车厂生产的另一辆高速磁浮车也研制成功,在同济大学校内。
2006年4月30日,中国第一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在四川成都青城山一个试验基地成功经过室外实地运行联合试验。利用常导电磁悬浮推动。
2008年1月青城山试验线遭到破坏。
2009年,北控唐山试验线第三代磁悬浮列车编组运行。
2010年4月8日,由成都飞机公司制造的中国首辆高速磁悬浮国产化样车在成都实现交付,标志着成飞已具备磁悬浮车辆国产化设计、整车集成和制造能力。
2012年1月20日,一列中低速磁浮列车在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内下线。磁浮列车采用三节编组,最高运行时速为每小时100公里,列车最大载客量约600人。
2014年5月16日,高铁长沙南站至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长沙磁悬浮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这是我国第一条完全自主研发的商业运营磁悬浮线,预计2016年上半年投产运营。届时,乘客从长沙南站至长沙黄花机场T2航站楼,仅需20分钟。
2014年8月,中国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技术在常州实现新突破: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西南交大常州轨道交通研究院联手,自主研制出时速可达40公里的磁悬浮列车车架。
2015年4月20日,北京第一条中低速磁浮线路,也是我国第二条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线路S1线全暴力面开工,计划在2016年开通试运营。
2015年12月8日,由中国铁建铁四院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湖南长沙中低速磁浮铁路工程全线疏散平台铺架完毕,将于近期开通试运行。据了解,长沙中低速磁浮铁路是中国首条自主研发的磁悬浮线,西起长沙南站,东至黄花机场,线路全长18.5公里,2014年5月开工建设。
2015年12月2日,长沙磁悬浮列车首次进行全线18.55公里的热滑试验,经磁浮梨站、抵达磁浮机场站后,顺利返回磁浮车辆段综合基地,现已全面进入联调联试阶段。

第2个回答  2016-11-10

-------磁浮示范运营线的列车德国曾在80年代于柏林铺设磁浮列车系统。该系统设有三个车站,长度1.6公里,用的是无人驾驶列车,于1989年8月开始试验载客,1991年7月正式服务。由于政治原因,柏林墙倒塌,该线于运行两月后改为普通轮轨列车行走。
  1994年,西南交大研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可载人常导低速磁浮列车,但是在完全理想的实验室条件下运行成功的。
  2000年,中国西南交通大学磁悬浮列车与磁浮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世界首辆高温超导载人磁悬浮实验车。   
  2001年德国的Transrapid公司在中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至地铁龙阳路站兴建磁悬浮列车系统,2002年12月31日全线试运行,该线全长30公里,列车最高时速达430公里,由起点至终点站只需八分钟。2003年1月4日正式开始商业运营。是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专线,为我国发展磁悬浮列车积累了经验。   
  2003年,四川成都青山磁悬浮列车线完工,该磁悬浮试验轨道长420米,主要针对观光游客,票价低于出租轿车费。
  2005年5月,中国自行研制的“中华06号”吊轨永磁悬浮列车于大连亮相,速度可达每小时400公里。
  2005年7月,首辆中低速磁悬浮工程化样车在唐车公司问世,并投入试验运行。  
  2005年9月,中国成都飞机公司开始研制CM1型“海豚”高速磁悬浮列车,最高时速500公里,2006年7月在上海同济大学1.7公里长的轨道上进行试车。
  2006年3月,国务院批准沪杭磁悬浮新型交通建设项目建议书。2010年3月14日沪杭磁悬浮已获发改委批复,总长199.4公里,并于当年开始建设。
  2006年4月30日,中国第一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在四川成都青城山一个试验基地成功经过室外实地运行联合试验。利用常导电磁悬浮推动。
  2008年5月,唐车公司建成了长达1.547公里的国内首条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工程化试验示范线,科技部将其确立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低速磁悬浮交通试验基地。
  2009年5月13日,国内首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型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在唐车公司完成组装,顺利下线,并随即开始进行列车调试。
  2009年6月15日,国内首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型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在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下线后完成列车调试,开始进行线路运行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产业化的制造能力。
  2010年8月14日,由长春客车厂、西南交通大学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联合研制开发的我国首辆磁悬浮客车,在长春客车厂竣工下线,从而使我国继德国和日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磁悬浮客车技术的国家。
  2012年1月20日,一列中低速磁浮列车在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内下线。磁浮列车采用三节编组,最高运行时速为每小时100公里,列车最大载客量约600人。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国外,
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首次考虑电磁悬浮铁路。
1934年,赫尔曼·肯佩尔获得制造磁悬浮铁路的基本专利。
德国曾在80年代于柏林铺设磁悬浮列车系统。
英国的伯明翰国际机场曾于1984年至1995年使用低速磁悬浮列车,全长600米。由于可靠性的问题,该线后来也改用单轨列车行走。
德国的Transrapid公司于2001年于中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至地铁龙阳路站兴建磁悬浮列车系统,并于2002年正式启用。该线全长30公里,列车最高时速达430公里,由起点至终点站只需8分钟。
国内,
1989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中国第一台小型磁悬浮原理样车。
1990年, 第一次“磁浮列车、直线电机技术研讨会在西南交大召开。1992年,研制载人磁悬浮列车被正式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
1994年,西南交大研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可载人常导低速磁浮列车,
但是只能在完全理想的实验室条件下运行成功。
1995年5月11日,中国第一台载人磁悬浮列车在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继德国、日本、英国、前苏联、韩国之后,第六个研制成功磁悬浮列车的国家。
2000年,中国西南交通大学磁悬浮列车与磁浮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世界首辆高温超导载人磁悬浮实验车。
2001年1月23日,上海磁悬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与由德国西门子公司、蒂森快速列车系统公司和磁悬浮国际公司组成的联合体签署《上海磁悬浮列车项目供货和服务合同》,合同总金额12.93亿德国马克;
2001年1月26日,与德国线路及轨道梁技术联合体(TGC)签署《磁悬浮快速列车混凝土复合轨道梁系统技术转让合同》,合同使用德国政府赠款共1亿德国马克。
2001年3月1日工程正式开始。5月专用道路全线贯通。7月轨道梁生产基地投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6-11-10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悬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排斥力)来推动的列车。由于其轨道的磁力使之悬浮在空中,行走时不需接触地面,因此只有空气的阻力。磁悬浮技术的研究源于德国,早在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1970年以后,随着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2009年6月15日,国内首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型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在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下线后完成列车调试,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中低速磁悬浮列车产业化的制造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