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什么和蒙古关系好

如题所述

1、基本以怀柔为主,主要体现是和亲、政治笼络、爵位世袭、利益共享等。
2、策略讲究公正平和,即以信义公允实现和平共处、互相信赖,使之从内心臣服于清朝中央政府管理。
3、政策沿袭一脉相承,鲜有变化,同荣辱,共进退。
4、清朝肇建之初取得蒙古臣服是以打为主,以威治服,其后以安抚为主,即为怀柔。
5、政策评价是基本成功的,获得政治联盟,成为辅助的统治集团,出现众多的武将更为其征战四方献力,立下赫赫战功,巩固了统治基础。蒙古族群在清时期较其他族群是处于优势地位的。漠南蒙古中察哈尔部势力最强,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虽然为漠南蒙古各部的宗主,但林丹汗并不能有效统治漠南蒙古各部。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注重与蒙古族的联盟,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和建立后金政权的过程中,对邻近的漠南蒙古科尔沁等部采取了联姻通好的亲善政策,为后来统一漠南蒙古作了良好的开端。皇太极即位后,通过联姻与征伐双重手段,漠南蒙古很多部落归顺后金政权,又经过三次征讨察哈尔部,察哈尔部势力大衰,1634年察哈尔部首领——漠南蒙古宗主林丹汗病逝,次年,察哈尔部首领额哲投降后金,至此,漠南蒙古各部全部臣服后金。清政府参考八旗制度,把漠南蒙古被分为16部49旗,纳入清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

漠南蒙古成为清入主中原取得全国政权的坚强后盾,并为这种制度扩大到其他蒙古各部奠定了基础,可是清政府的势力仅限于漠南蒙古,漠西蒙古与漠北蒙古虽然向清政府朝贡,但清廷对其的控制力度十分有限。

漠北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包括车臣汗部、土谢图汗部、札萨克图汗部,其三部虽然早在皇太极时期就向清廷朝贡,但联系不如漠南蒙古各部紧密。康熙年间,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向东扩张,漠北蒙古三部受到威胁,加之漠北蒙古内部的矛盾。为了亲自解决漠北蒙古的问题,康熙帝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在多伦会盟内外蒙古各部首领,经过此次会盟,喀尔喀三部各汗仿效漠南蒙古编旗设盟,正式臣服于清廷。

漠西蒙古又称厄鲁特蒙古,共分为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准噶尔部、辉特部、土尔扈特部。早在清廷入关前,土尔扈特部便西迁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清廷入关前后,漠西蒙古四部中,和硕特部实力最强,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为漠西蒙古四部盟主,皇太极和顺治帝时期,固始汗曾向清政府朝贡。康熙初年,噶尔丹成为准噶尔部首领后,准噶尔部兴起,打败了和硕特部,称雄于漠西蒙古,并与清廷对峙。后经康熙帝三次亲征,准噶尔部遭到沉重打击。噶尔丹死后,准噶尔部虽然表面上投降清廷,但始终未能臣服。后来由于准噶尔部内部纷争,势力大为削弱,一些小部纷纷内附。清廷乘机向西北用兵,经过雍正、乾隆两代人的努力,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准噶尔汗国彻底灭亡。清政府在进兵西北的过程中相继在漠西蒙古实行盟旗制度,漠西蒙古最终归顺清廷。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率部东归,清政府完全统一了漠西蒙古各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