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去幼儿园上学吵着要带上玩偶一起午睡,该怎么办?

如题所述

刚入园的小朋友情绪还不稳定,许多小朋友缺乏安全感,需要带依恋物来上幼儿园,这是很正常的表现。有些小朋友要带玩偶,有些小朋友会带一块毯子,这些熟悉的物品可以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

这种时候,家长和教师都不宜强行收走幼儿的玩偶或其他依恋物。但是可以和幼儿约定好,开学第一个月,可以抱着玩偶睡,但之后玩偶需要在家休息,就不能再抱着了。幼儿渐渐习惯幼儿园的生活后,注意力被转移,就不会对依恋物那么执着。

虽然依恋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的焦虑情绪,但幼儿过度依赖这些物品,会影响自身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影响社交行为。所以,慢慢地戒掉依恋物也是有必要的。首先,教师和家长都要给幼儿足够的安全感与信任感。在幼儿园里,教师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对教师产生初步的喜爱之情;对幼儿温柔耐心,充满热情,则会让幼儿产生信任与依赖;提供各种玩具和材料,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的环境。家长则要给幼儿足够的信心,说好什么时候接就什么时候接,不要让幼儿产生被抛弃,不被喜欢的感觉。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的生活后,对依恋物的依赖会逐渐减少。这时教师要进行进一步的引导,例如曾有一个幼儿每天要抱着小被子睡觉,教师引导幼儿小被子身上脏了,要去洗澡,要去晒太阳,幼儿愿意暂时脱离小被子;后来继续鼓励幼儿长大了,要盖幼儿园的被子睡觉,幼儿也欣然接受。抱玩偶也是同理。但重要的一点是,家长的态度要与幼儿园同步,避免幼儿“恋物”行为的反复性。

总之,不强行阻止幼儿带依恋物睡觉,通过正面,积极的方法引导,是能够帮助幼儿戒掉依恋物的。

总的来说,不强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1

可以带,针对新入园的小朋友,很多幼儿园老师也提出可以让孩子带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玩偶或者玩具去幼儿园。


这是因为,新入园的小朋友,所面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床和教室,全部陌生会让他/她内心始终处于紧张和恐惧当中,找不到一点安全感,所以他们才会不愿意来幼儿园,即便来了,一天都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心情中。

而带一个陪伴自己很久、自己最喜欢的玩偶,则能在一片陌生中,找到一种熟悉的感觉,这对他们内心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和安全。而且玩偶本身也不会影响孩子,或者其他孩子,是一种即对孩子安全,对其他人也无害的方式,挺好的,幼儿园也会支持。

特别是,我们都知道孩子越小,午睡越重要,午睡不但保证下午的精神状况,也对孩子身体发育很有帮助。但是处于紧张害怕感中的孩子无法入睡,如果有一个喜欢的玩偶抱着,孩子能放松下来,很快入睡,这对孩子、对幼儿园老师,都是非常乐意的。

我有一个邻居家的小女孩,从小班开始,抱着她的一个白色毛毛虫玩偶去上幼儿园,早上抱去,晚上抱回来,一直到在这个幼儿园上完学前班,整整4年,每天都这样,老师和家长都习惯了,孩子就是睡觉的时候抱一下,其他时间都跟其他小伙伴玩的非常好,可见这种方式挺好,长远来看也没有负面影响。


我是知心妈妈燕燕,将论语、三字经等融入育儿实践,关注公众号:两位妈妈

第2个回答  2017-10-19

这是孩子心理焦虑的一种表现。突然去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一群陌生的人,心里害怕是很正常的。孩子自己想出来一个办法,就是把一个自己熟悉的角色带去幼儿园,帮助自己克服焦虑心理,大人应该理解。

可以跟老师沟通一下,给孩子一段时间的适应,允许他带去幼儿园,然后适应了再带回来。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再想一些办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焦虑。

1)每天郑重的与孩子告别

每次离开的时候,家伙在那个一定要非常郑重的举行一个告别仪式,与宝宝拥抱、告别,让他明白妈妈的不舍,然后让宝宝看着妈妈离开。

2)让孩子对幼儿园产生期待

为孩子报好名之后,就要经常与孩子交流幼儿园的事情,经常带孩子去幼儿园看看小朋友上下学、做操等情况,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激起他对幼儿园的向往。让孩子对上幼儿园充满了期待,安抚好宝宝由于和家人的分离而产生的焦虑、不安、恐慌的感觉。

3)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信任感

最最重要的,是把老师介绍给孩子认识。一般开学前,老师都会先进行家访,了解孩子的情况。此时,是把老师介绍给孩子的最佳时机。当介绍老师给孩子认识时,态度一定要郑重,真诚!

4)让孩子掌握基本的交往能力

让孩子学会排队、学会分享与等待都是很重要的。家长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告诉孩子,如果与小朋友出现了争执需要怎么解决。现在也有一些非常好的绘本,家长可以在陪孩子看书的同时让孩子学习如何与小朋友相处。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去儿童乐园等同龄小朋友比较多的地方,让孩子亲身体会。

通过跟同学们交朋友,孩子的焦虑心理会很好地克服,慢慢地也会“忽略”他的玩偶了。

专注高等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苏苏快跑,邀你一起关注教育问题。欢迎关注“苏苏快跑”微信公众号。

第3个回答  2017-10-19

我们都知道,去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件大事。第一次离开妈妈,进入集体生活。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所以如果带一个玩偶能够让孩子感觉安心和放松一些,那就带着吧!其实我还想说,如果一个不行,那就来两个!我相信对于大多数妈妈来说,只要条件(规则)许可,我们一定是愿意竭尽全力让孩子感觉好的。

所以,我想妈妈的“怎么办”更多来自和孩子商量怎么带,以及怎么和老师沟通获得帮助。

一、和孩子沟通。

认同孩子的感受:妈妈看得出你很伤心(生气、委屈),因为你想带玩偶去幼儿园妈妈却不同意。我猜你一定想每天带着你最喜欢的玩偶去幼儿园。

待孩子情绪平复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来想一想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妈妈已经明白你想带玩偶去幼儿园的心情,可是幼儿园的规则是不可以带的。现在怎么办呢?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获得老师的帮助,允许我们带玩偶去幼儿园呢?

孩子有可能说“不知道”,也有可能提出一些鬼马的办法。但既然我们选择提问而不是告之,那么无论孩子给什么答案,都请放开心态倾听和接纳。然后,我们也可以给出一些建议和方法。和孩子一起选择一个或两个可行的方案,在这个基础上去和老师沟通。

二、和老师沟通

同样认同老师的感受并表达感谢:孩子在幼儿园中午入睡困难,老师确实多费心了,谢谢这么用心照顾我们家孩子。

与老师建立连接后,提出孩子的请求,以及我们和孩子商定的方案,并及时核实老师的感受。孩子提出想带玩偶到幼儿园来,我知道幼儿园有规则不可以带玩具,可能我们带了对其他孩子也会有影响。我在家与孩子充分沟通过,带着玩偶能让他感觉踏实和放松,对他的入睡会有帮助。我和他也商量了一些办法,我和孩子特别需要你的理解和帮助,帮他度过入睡困难的阶段。老师看我们这样尝试几天行不行?

三、给孩子和老师分享绘本故事《阿文的小毯子》

孩子的选择和决定是根据自己 的感受确定的,成人也一样。如果我们能够接纳孩子的情绪与决定,他们的需求得以满足,也会让他们感受到被支持,这对年纪小的孩子发展“自我认知”尤其重要。你会看到孩子与玩偶的关系,就像阿文与小毯子一样,从密不可分到自然分离。

第4个回答  2017-10-20

首先确定一件事,题主所说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一种情况,一般这种情况会出现在小班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

对于孩子来说,3岁左右上幼儿园,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父母及养育人,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内心一定是紧张、害怕又焦虑的。这时候,带着他熟悉的玩偶一起上学,一起午睡,会给他一种安全感和熟悉的感觉,会帮助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寻找到安慰,帮助他放松下来。

更深层次的原因,要从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来分析了。孩子从刚出生时,还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这时他的内心中认为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这个时候,妈妈的陪伴,妈妈情绪稳定和夫妻关系和谐是孩子的安全感来源。到了2岁左右的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步觉醒,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了“我”的概念,“我”和妈妈是不同的。

这个时候,孩子会有比较强烈的意识开始逐步脱离母亲,他开始更多的说“我”,说“不”,表明自己的意愿。但我们都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他离开妈妈独立的意识越强烈,内心中那种拉扯和不安全感就越强烈。他一方面希望可以独立去完成很多事情,一方面自己的能力又让他陷入恐慌和焦虑中,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典型的就是会出现分离焦虑。

同时,这个年龄的孩子开始逐步脱离母亲,寻找可以给自己内心带来安全感的“重要他人”,这个“重要他人”可能是身边的养育人,比如爸爸、爷爷奶奶,也有可能是个物品,比如玩具、衣服、枕头等,甚至有的孩子会喜欢抱着妈妈的袖子、内衣等等物品,但普遍来说,孩子在这个阶段容易寻找柔软的物品成为“重要他人”,给予自己心理上的安慰和过渡。

所以,对于这个问题,题主只需要放轻松,明白这是孩子心理发育的一个必经阶段,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会逐步摆脱对玩偶的依赖,轻松快乐的迎接幼儿园生活的。

我是小咪,热爱学习的亲子讲师、职业规划师,带娃奔跑的二宝妈妈。微信公众号:小咪孵化器——“持续 陪伴 成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