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围绕改善民生,提出了哪些基本要求

如题所述

十七大报告中提到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切切实实代表着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是切切实实坚持以人为本的,是切切实实想把民生问题解决好、落实好的。

正如十七大代表、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所说,关注民生是十七大报告的一条主线,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到生态建设,报告始终充满着人文关怀,贯穿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这也是十七大为何如此牵动平民百姓心的根本所在——忧民生者民必爱之。

连日来,围绕报告中的民生内容,十七大代表及中央有关部委领导纷纷进行了解读,本报特将这些观点、言论辑录成专题报道,以飨读者。

点题

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解题

近几年来,针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投资膨胀、重复建设严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不足等问题,党和政府实施了宏观调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矛盾和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长期关注中国改革发展历程的王永昌代表认为,之所以屡屡得不到解决,或一时解决后又屡屡出现反弹,关键在于体制机制未能理顺。他说,经过29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距离改革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不深化改革,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经济也难以高效有序地运转;不深化改革,经济结构就难以得到有效调整和不断优化,经济增长方式也无法实现根本性转变,科学发展观就不能真正落实。

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最近几年,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上学贵、上学难,看病贵、看病难,住房价格上涨过猛等问题,无不有着深刻的体制根源。在加大投入、增加供给的同时,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民生的难题。列席代表戴天荣认为,改善民生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打破经营垄断,扩大转移支付,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这一切,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紧密相连。”戴天荣说。

报告摘登

民生热点 之 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背景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代表说,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社会事业发展总体上仍相对滞后,在教育方面主要体现在“上学难、上学贵”。为了让贫困孩子上得起学、读得了书,从2004年起,国家财政逐步扩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实施范围,到2007年已在全国农村全面推开,惠及全国近1.5亿农村中小学生。从2008年起,财政将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到2010年达到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切实保障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需要。

解读

努力满足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

在仔细对比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后,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代表发现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阐述很有新意。他对此一一进行了梳理——

十七大报告将教育问题放在了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十五大、十六大报告分别将教育问题放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部分里,现在放在社会建设里,表明教育问题事关民生,事关和谐社会建设,也反映了党中央在‘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格局中对教育的新思考、新认识。”

“十五大报告谈到教育的基础性地位时,说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的基础地位更高了,上升到了民族振兴的高度。”

陈希认为,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样一个奋斗目标,是了不起的一个决策。“十六大报告时提到了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这次明确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从这个目标出发认识教育,教育的作用就更突出了。”

教育问题事关千家万户,社会上曾经一度出现过“教育产业化”的讨论。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陈希认为,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教育的公益性质,明确了政府和学校的责任,也是报告关于教育方面的一大特点。

教育部部长周济代表说,我国全面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坚持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好的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我国还建立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努力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上得起学、上好学。今后我国将进一步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

报告摘登

民生热点 之 医疗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提高全面健康水平

背景

资料显示,2003年以来,中国政府卫生投入大幅度增加,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001年的40%上升到2005年的48%。据卫生部副部长高强代表介绍,我国已经建立起世界上最庞大的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最先进的疫情信息网络报告机制。“现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如果发生了传染病疫情,当天就可以报告到卫生部。”此外,我国还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医疗保障体系,参加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近9亿。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翻了一番还多。5岁以下的婴幼儿死亡率降低到1.7%。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万分之四,低于世界平均孕产妇万分之四十的死亡率。美国人均期望寿命是77岁,比中国高4岁。但美国的人均卫生投入比我国的人均水平高80倍。“这说明我国卫生费用的投入产出效率是很高的,也标志着我国国民健康水平已经具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潜力。”

解读

基本服务要体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到2020年的卫生发展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高强代表说,提出这样的目标,在历届党的代表大会和我国发展历史上都是第一次,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世界上实施全民保健的国家行列。

他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内容非常丰富。第一,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如果到2020年的话,就要覆盖15亿人,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和艰巨的任务。第二,“享有”,一是“享”,即让全国居民都得到这样的服务;二是“有”,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成为民众的一项重要权益。第三,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二者不可偏废,不可顾此失彼。把卫生工作定位成社会基础性工作和民生问题,是给卫生工作的准确社会定位。

高强表示,中国目前正在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内容是为全体城乡居民提供一个安全、有效、方便和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卫生服务。同时,建立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城市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也包括农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政府筹措的资金主要通过预算安排,不需要动用外汇储备。“我们的目标是逐步增加政府的投入,逐步减轻居民的负担。我们也会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利用市场机制提供满足群众多种需求的医疗和健康保险。”

报告摘登

民生热点 之 住房

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背景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代表表示,预计在今年、明年、后年这三年内,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投资将呈翻番的趋势。对于房价趋高的问题,中国政府制定了许多措施,我们有能力解决好这个问题。

仇保兴说,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的房价上涨得比较快,这是一个事实。要调控房价,应该分两个部分:首先,要保证有效供给,对低收入人群提供足够的房源和采取有效的措施。其次,要利用各种宏观调控工具来调控房价。

他说,中国政府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根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我们在廉租房上的投入已经达到了71亿元,解决了30万户低保人群的住房问题。今年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国务院要求,今年底,对低保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二是提供经济适用房,每年大约有1.5亿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投入使用,到现在为止,已经解决了1600多万户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

三是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到现在为止,一共累计归集了14000多亿元的公积金,已经向交存职工发放个人住房贷款近8000亿元,4000多亿元被职工提取用于买房,4000多万职工的住房问题通过公积金制度得到改善;

四是推进棚户区改造,全国大概有集中成片棚户区1.5亿平方米。这项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解读

当前应提供具有政府产权的廉租房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代表说,健全廉租房制度,就是要从整个制度的层面逐步解决问题。廉租房覆盖将逐步从解决最低收入群体住房逐步过渡到低收入群体住房,并将采取措施保证各级政府、尤其是市县政府抓落实。在这方面,明确由省级政府负总责、市县级政府抓落实。

汪光焘说,在财政支持方面,国家明确了五条渠道:一,各地区财政要增加预算内资金支出安排;二,要安排不低于10%的土地出让金收入用于廉租房建设;三,将公积金结余用于廉租房建设;四,中央和地方基建等有关方面的资金要拿出一定数量支持廉租房建设;五,中央对困难的中西部地区通过给予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来解决,同时调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好廉租房建设问题。

他说,建设廉租房同时还要有土地保证。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已经全面确定对廉租房建设优先土地供应。“我们实行的制度是货币补贴和实物配租等方式相结合的制度,尤其当前供应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廉租房房源不足的时候,强调各级政府要适当提供具有政府产权的廉租房。”

关于财税政策问题,他说,按照有关规定,财政税务部门已经并将继续出台一些政策支持廉租房建设。

他说,对于需要合理改善住房条件的群体,各地将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建设一批限价房来解决。“我们整个思路是廉租房覆盖逐步从最低收入群体扩大到低收入群体,经济适用房从原来的中等以下收入群体逐步过渡到低收入群体。”

他表示,通过廉租房政策解决困难群众住房困难需要一个过程,要从最低收入过渡到低收入,要从低标准、广覆盖入手,有限期、有计划地逐步解决。

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 2007年底前,所有设区的城市要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底前,所有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十一五”末,全国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要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东部发达地区还要更快一点。”他说。

报告摘登

民生热点 之 就业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背景

从明年1月1日起,我国将正式实施《就业促进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代表说,各级政府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要把就业问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发展那些就业容量大的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努力落实《就业促进法》规定的促进就业的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劳动保障部门主要是做好对就业者、求职者的各项就业服务、职业介绍的工作,在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建立起一座便捷的桥梁。求职者本人也要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学习,提高技能,增强自己就业的能力和本领。

解读

落实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十七大报告关于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表述。王军代表说,自主创业有利于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在积极就业政策的指导下,财政部门将继续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创业,特别是落实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中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

鼓励创业需要创业环境的改善。目前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在20%至30%,而我国仅为1%至2%。我国传统“吃皇粮”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发生变化,大学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也很低。很多代表在讨论时认为,国家鼓励创业,下一步应该在减少企业税费负担,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等创业服务方面有所改善,努力营造和改善创业环境。

报告摘登

民生热点 之 收入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

拥有财产性收入

背景

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老百姓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当前居民储蓄在15万亿元左右。而随着股市等金融市场的繁荣,百姓投资理财热情高涨,到今年10月初,沪深两市投资者开户数超过1.2亿户;基金资产净值总计已超过3万亿元,基金投资账户数超过9000万个。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住户处处长陈小龙表示,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潜力很大。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投资渠道的拓宽,百姓财富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在这几年增速非常快。预计2007年的增速会更快。陈小龙说,现在统计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按照占比大小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大约占到70%左右。财产性收入占比位置较小,占比大约在2%左右。

测算来看,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240多元。“虽然基数小,但是发展潜力很大。”陈小龙说:“拿这两年来说,相比上一年度,2005年增幅为19.7%,2006年增幅为26.5%。”

解读

老百姓将拥有更多投资机会

收入分配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顾海良代表认为,十七大报告中就收入分配有两个重要的新提法,一是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前一提法针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劳动者工资偏低的现象,后一提法又体现了平等保护物权、鼓励多种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两个提法互为辩证关系,统一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中。

针对报告中提到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王军代表认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今后财政部门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将加强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对于“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提法,刘红代表说,“创造条件”是指多拓展渠道、多提供机会;“更多”意味着覆盖面更广;“群众”就是咱老百姓;“拥有”就是合理合法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指各方面的财富,涉及到诸多金融理财方式;整句话连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让老百姓的财富保值增值,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财富。”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代表说,目前百姓收入包括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前者涉及股息、利息、分红等收入,也就是财产性收入。报告的这个新说法,意味着老百姓的收入不光来自工资,国家还将创造条件增加百姓的多元化收入。报告的这一提法,有利于增加百姓财富,能使大多数人成为中等收入者。这也正暗合了报告提出的“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新要求。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代表说,财产性收入必然会涉及到各种投资,除了实业投资等,还包括投资金融产品,涵盖了储蓄、债券、保险、股票和基金等。资本市场是涉及投资金融领域最直接、最广泛的场所,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增加创造财富的机会,要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使广大投资者公平、公正共享经济增长的好处。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代表说,随着国家金融的发展和创新,老百姓还将会拥有更多的投资机会,比如通过QDII、境内居民可以投资香港股市等。

报告摘登

民生热点 之 社会保障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

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背景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代表说,这些年来,民政部着力推进建立一个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已建立了城乡低保制度、灾民临时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此外,还建立了医疗、教育、住房救助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保证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目前通过这些救助制度的实施,有1.5亿多群众得到了不同形式的救助。另据田成平代表介绍,到目前为止,全国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职工已有1.15亿人,每年还能够增加1000万至2000万人。

解读

逐步实现“人人无饥寒,寒室尽欢颜”

李学举说,在中国城乡建立的低保制度是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一项制度。目前城市低保的人数基本稳定在2200多万人。农村低保的人数已达2500多万人,预计年底将达3000万人。这两项制度的实施,基本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此外,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逐步实现了自愿救助和人性化救助。截至去年底,全国1189个救助管理站为129.6万人次提供了救助服务。李学举说:“我们将按照十七大的精神,进一步做好城乡低保和各项社会救助工作,逐步实现‘人人无饥寒,寒室尽欢颜’的和谐局面。”

田成平说,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保险是一项强制性的社会保险。一些大中型企业,管理比较规范的企业,基本上都为职工办理了工伤保险。但是众多的小企业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的情况就不那么好,不那么乐观。对此,劳动保障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各行各业、各类企业办理工伤保险的督促检查力度。对于农民工养老保险,田成平说,针对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性很强的特点,劳动保障部门正在探索一种以个人帐户为主,可转移、可携带的养老金办法。这种办法已在全国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了试点。

参考资料:新华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20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资料:http://learning.sohu.com/20071016/n252679954.s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