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美术出版社 蓝色暑假 高二语文答案

如题所述

这里比较对,不过下要积分http://wenku.baidu.com/view/11c3d3254b35eefdc8d33317.html

下面是偶们老师对过的标准答案

基础知识:
BDDBB ADACA BAAC

语言运用:

古诗词鉴赏:
(一)把握古典诗歌形象

1.《流莺》答案:

一方面写流莺的流转无依,漂泊不定,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另一方面写流莺的苦苦吟唱,佳期难遇(或无人知赏)。

2.《浣溪纱》答案:

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思念的词人形象。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渲染。西风夕阳中独自哀伤伫立,思念往事,动作描写直接体现人物伤感的内心情感。萧瑟黄叶,紧闭疏窗,残阳营造了悲凉、冷清的气氛,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和满心的凄凉。

3.《山园小梅》答案:

(1)“独”字可看出,百花飘零凋谢,只有有梅花却茂盛妍丽地独自开放。然而梅品虽高,却不骄傲,只在一方小园而且是山间小园孤芳自赏,“尽”可以表达出小园中只有她占尽美好的风光。歌颂梅花的耐寒清高,寄托诗人在逆境中坚贞不移的品格。

(2)诗人借物喻人,以梅自况。梅花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4《分题得渔村晚照》答案:

徐照笔下的渔翁是一个道道地地、处境艰难的渔民形象。他辛苦地打了近一整天的鱼以后,时已傍晚,他把小渔拢了回来,横系在自家的柴门外,然后就沿溪叫卖去了。但他用少得可怜的卖鱼钱又买了酒,在回家路上胡乱地喝了个醉,到家就闷声不响地躺在地上睡着了。他的生活清苦辛酸,是当时许多贫苦渔民的缩影。

5《塞下曲》答案:

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战争的环境很恶劣,军情紧急,边将离家很久)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一) 赏析古典诗歌语言

1.《小园》答案:

(1) 答案一:“窥”。角度巧(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园景物之富于魅力);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与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二:“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2.《浣溪纱》答案:

(1)“出”字用得好。“绿杨楼外出秋千”,写出了美景中人的活动。“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象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

(2)“逐”刻画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船的热衷之情。“拍”刻画了春水活泼泼的生命。

3.题《访戴图》答案:

⑴王徽之受景物的感发,动了访友的念头,“剡中雪月并明时”既有画意,更具诗情,作者将王徽之置于雪月并明的剡溪之上,更显出他洒脱高远的风姿。

⑵“兴发”而往,含有会友的意念,难以全神贯注静赏雪月,待打消访戴的念头“回船去”,诗人才能凝神揽胜。“兴尽”是访戴之兴尽,而赏景之兴转浓,访戴而不见戴的事不挂心头,才能真正领悟到山阴山水的奇妙。

4《如梦令》答案:

“人与绿杨俱瘦”用了拟人手法,一个“瘦”字写出了主人与绿杨的消瘦与憔悴,人物因伤春而瘦,形象表达了主人公伤春忧思哀伤之情。

5.《诉衷情 宝月山作》答案:

一个“乱”字写出了一个缁衣白足的诗僧,徜徉湖边山脚的花径上,周围是缤纷的花雨,耳边是纷乱的茑声,组成一幅惬意的游春图景。作者将春色之丽写得荡人心魂,美不胜收,让人喜爱。

(三)分析古典诗歌表达技巧

1《听流人水调子》答案:

实写景物,描绘出层层山岭雨雾迷蒙的视觉形象;(2分)虚写音乐,以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了音乐复叠、繁促的听觉形象。(2分)

2《馀干旅舍》《宿洞霄宫》答案:

.(1)第一首诗歌景物基调凄清冷寂。作者通过霜叶、孤城、独鸟等意象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围,描写了一幅萧条冷落的秋景图。第二首诗歌景物基调鲜艳绚丽。作者通过碧涧、红叶、青林、白云,写出了秋山的无限生机,勾画了一幅明丽纯净的秋景图。
(2)两首诗歌结尾都采用疑问(设问)的形式,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第一首用捣衣声以动衬静,真切感人地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苦,那凄清的乡愁,那缠绵的苦情弥漫天地间,拂之不去,剪之不断。第二首结尾是作者的想象:雨打芭蕉的声音,谁能在枕上听到呢?这就留下了悬念,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3《黄州》答案:

江涛吼鸣,似前朝英雄的怨恨之声;草木临秋,荣枯皆有天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草木入秋,纷纷凋零,犹如千古英雄相继消陨,自己也终不免与草木同腐,于是不能不感叹天意无私(拟人)、不遂人愿了。这饱含了感念身世的不尽慨叹,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恨。

4《谒金门》答案:

(1)拟人,春来燕归,而归来的燕子却满怀愁苦,因为旧巢无觅处。燕子旧巢,比喻自己故居,春来到来了,人无归处,表现了一种无处可归的飘泊之感,其中还寓有家国之感。表现了国家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社会现实。

(2)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形象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一方面是戍边将士风餐露宿,日夜守卫边关;一方面是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在灯红酒绿中寻欢作乐。一苦一乐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苟安江南,不死抗敌的愤慨与失望之情。

5《忆秦娥 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答案:

(1)承上启下(过渡)(2分),承上文‘“伤”,点明了引发伤感的原因,

(1分),又引出了下朗对赵国故都繁华奢靡景象的思忆(1分)。

(2)虚实结合。运用想象虚写了古时繁盛一时的丛台歌舞奢摩的画面,实写了邯郸古道的萧瑟秋风中衰草连天的凄凉景象,以虚衬实,(2分)怀古伤今,寄寓了作者对宋王朝割土分疆、国家衰微的悲痛之感(2分)。

(四)理解古典诗歌思想情感

1《观雨》答案:

(1)云和雨。颔联写景,景象壮阔,气势雄浑。江壑林岭,风起云涌,雨声阵阵。诗人既写出了夏季云雨的固有特征,也表现了他此刻浩茫深沉的思绪:广大地域的风云翻涌、大雨滂沱,不也是整个国家颠覆播迁的写照吗?这里不单写雨景,也是在写时局,最高统治者不作有力的抵抗,致使金兵势如破竹,这里的“云”“雨”又是两层含义巧妙的融会在一起。

(2)尾联用典,出句化用了杜甫的“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对句也是老杜的“洗尽甲兵长不用”诗句的化用,在此均为反其意而用之。”我大宋王朝如果兴兵伐金,可以借助这大雨洗刷兵器吗?果真如此,我个人的屋子漏雨又何妨。表达作者心系天下,关心时局,不顾个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

2《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答案:

.欧诗中的“常日醉”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一起开怀畅饮时的神情意态和诗人矛盾、激动的心情,饯行时当地民众所表现出来的真挚友好之情,使诗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黄诗中的“常日醉”是说我只是像往常那样喝醉了酒,下文景物的多愁善感与自身的浑然沉醉构成对比,因而他的醉是借酒浇愁的外在表现。(4分)

3.《送裴侍卿归上都》答案:这首诗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但全诗并未着重渲染离别的凄然和伤感。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裴侍御人还没走,离魂已先到长安。表现了裴侍御归心似箭的心情。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景中寓情,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4《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答案:(1)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的境界。写出了作者感到苍茫大地、身无所寄的惆怅心情。(2) 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5《乌江亭》答案:(1)杜牧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王安石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李清照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2)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高考衔接集训1.《次石湖书扇韵》答案:(1)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2《喜外弟卢纶见宿》答案:(1)【答案】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3《三月晦日偶题》答案:(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伤春情怀)(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首尾呼应。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4《问秦淮》答案:(1)借代,反问。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与“笙箫”类似的有“丝竹、胡琴、羌笛”大诗句中常代音乐。

(2)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5《满江红》答案:⑴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要多角度多方面考虑)6《小重山 端午》答案:(1)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2)对比手法,上阙中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7(1)春风吹拂,江面水波荡漾;阳光普照,江水波光粼粼。远眺水天相接处,阳光随着波涛的涌动仿佛在漂浮、游弋、升腾。“浮”写出了春风、江水、阳光的融合,赋予静态的景象以动态的美感。(分析2分,效果2分)

(2)诗人以不见迎春花作结,(1分)含蓄地表达了国土被占的愤恨之情,(1分)

(3)从首联两句可以看出。(1分)诗人乘着春风,跃马扬鞭踏上辽国的土地,却似乎感觉是来到了“旧山河”,没有一丝脚踏异国土地的感觉。(2分)含蓄的语言,蕴藏着诗人收复国土的理想。(1分)

参考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11c3d3254b35eefdc8d33317.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27
  有一部分
  如下
  实用类文本集训
  (一)严复
  1. B (B.严复选择西方的社会学著作并非受戊戌变法的影响)
  2.(4分)
  既突出严复的务实英勇,对国家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对理性思想的追求,对国民思想的启迪意义;又突出严复翻译态度严谨、翻译水平高。(答对一点得2分)
  3.(6分)
  答案示例:体现在思想方面。与同时代的思想家相比,在理解时代、观察社会方面,严复确是一个感觉锐敏的思想家。首先,他著译西方的社会学著作,宣传进化论观点,是现代文明的窃火者,开启了一代新风,影响巨大。其次,他富有强烈的危机意识,通过中西历史的比较,深入探讨中国落伍的原因,提出要认清时势、要自强自立的思想,意义深远。(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二)马连良与“马派”
  1. B (A马连良是向茹莱卿等学艺,而为谭鑫培等配戏;C因果关系不成立,“新鲜、动听”的原因是“每个字安排得都很得当”;D给人们一种特有的艺术享受的是马连良的韵白。)(2分)
  2. (3分)不能。两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吐字运腔要从人物出发。(1分)第一例,强调体会人物的不同心境(1分),第二例,强调注意人物的不同身份。(1分)(亦可先分后总)
  3. (6分)①多方学习(或:多师,兼收并蓄)。他曾向茹莱卿、叶春善、王月芳等学艺。②大胆改革。他在《借东风》中前饰鲁肃,后饰孔明,使这出戏后来成了“马派”的代表作。或:他突破了传统句法,把每个字安排得都很得当,唱腔有“味儿”。③练基本功。他掌握了戏曲表演艺术唱、念、做、打等各种手段,具备了无比宽广的舞台表现力,使之得以表现类型繁多的舞台人物。④形成特色。马连良在舞台上做功很“帅”。或:马连良的唱腔有“味儿”。或:马连良的舞台念白很有特色。(答出一点2分,观点1分,材料1分,答出两点4分,答出三点即可满分。)
  (三)苦闷灵魂的呼声
  1.B
  (B项的错误在于强加因果:即“也因此引发了他久已郁积于胸之苦闷情绪的必然爆发”的原因是五四狂飚之后,社会依然“黑夜漫漫,风雨沉沉”等,而不是因为“朱自清写了当时对《湖畔》进行全面评价的第一‘篇文章《读(湖畔>诗集)一文,给予湖畔诗社大力的支持”。)
  2.①人生信念:虽苦闷却不颓唐,直面现实,不甘沉沦,苦苦探索;坚守“从小处下手”,不务空想,崇尚实际的平凡主义(刹那主义)。
  ②教书育人: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平易近人;有责任地支持、指导“湖畔诗社”。
  ③交际为人:真诚守信,呵护家人。
  3.第一问:①社会黑暗,时局动荡不安;②看不清现实,找不到前进的方向;③工作不稳,来去不定。
  第二问:①改变旧中国,让祖国面貌焕发一新;②向往光明,寻找人生前进的道路;③坚定从小处、近处着手,切切实实做些眼前的事情的主张(坚定主张“刹那主义”)。(3分,一条1分,意思对即可)

  (四)人类征服流感之历程
  1.C (A、病死率相近。B、应是“中度”流行的年度D文章并未提到约翰.斯诺获得何种特殊的荣誉。)
  2.(6分) (1)、全球升温导致了热带疾病产生,还会使许多古典传染病“复活”。 (2)城市膨胀,人口密度增大导致细菌的迅速蔓延。
  3.(6分) (1)流感的分类:流感病毒甲、乙、丙三型。(1分)甲型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可引起中等流行;丙型多为散发病例。(2分)
  (2)用熏蒸法或消毒水防治。(1分)隔离、洗手、禁止随地吐痰。(1分)综合防治法,如消毒、药物治疗、隔离、疫苗防治等.(1分)

  高考衔接集训
  (一)画家黄永厚
  1. B
  2.(6分) ①对绘画艺术的毕生追求和热爱,②丰富、传奇、坎坷的人生经历,③涉猎广泛的阅读,④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与思考,⑤独特的生活态度。
  3.(6分) ①既关注现实、褒贬是非,又淡泊宁静、低调处世;
  ②对懂画的朋友慷慨相赠而把重金购画者拒于门外;
  ③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态度借历史人物的孤高傲世表达出来

  (二)顾城:顾城,一顾倾城
  1.(3分)B(“让他始终无法找到并实现自己的梦”一句,原文无此意。)
  2.(6分)①一个顾城足以倾城:顾城内心纯真,其自由舒展的诗性人生,令人倾倒(3分);
  ②回顾顾城遗留的孤城,为之倾倒:顾城所创造的童话王国和精神世界,令人倾倒(3分)。
  3.(6分)①生活在幻想中,不想长大(2分);
  ②历经幻灭,拒绝世俗世界(2分);
  ③偏执自闭,自己无法跳出,别人也无法介入(2分)。

  希望有帮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