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如题所述

应试教育问题的主体是学生的问题。毕竟,学生如果觉得所受教育有问题,可以采取许多形式进行抵抗。多余且没意义的作业可以不写,占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的课程可以不参加。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思想都是由自己所掌控的,在如今的法律法规下,完全可以不被他人操控,所以理论上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想要的教育。
但实际上,学生都是很被动的。因为教育的主体并没放在学生身上,而在于“名师出高徒”的名师身上。而教员本身并不是教育的主体,只是起到促进作用的指引者。如果把重心放在教员身上,那么教员往往会为了自己的需求(如奖金,声望等私利)采取一些不当的举措。之所以把教育的主体建立在教员上的,并不是家长的偏见与教员的独裁,而是学生的不作为。
学生们在面对现实时,感到压力后,总是不愿意思考,而喜欢沉溺于幻想之中,想避开选择,自然而然的把选择权交给别人。而在关于学生生问题上,最合适的代行者莫过于老师。所以,就变成了教员所主导的教育,也就造成了应试教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身应该认识到个人的权利,并站出来进行反抗。老师应加大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家长应多听取孩子的想法,肯定他们的个性与独立性。而政府应给予他们体面的,对教育的不公进行反抗的权力。
还有关于人才选用机制的影响的说明。如果学生们真正自我觉醒了,这点不用担心,竞争是有的,不过那种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是很少会出现的,因为他们更喜欢向对自己有利方向前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18
教师不是先知先觉者,也不是知识的源泉,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不能仅仅把教师定位在“知识的占有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上,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仅是专业知识,也包括教学艺术和手段。“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现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