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的对策

如题所述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现阶段,我国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来源于矿产资源,30%以上的农业用水和饮用水来自属于矿产资源范畴的地下水。可以说,没有矿产资源持续稳定的供应,就没有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

那么,如何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呢?笔者认为,应实施“利用‘两个市场’,开发‘两种资源’”的矿产资源发展战略。

一、健全、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矿业新体制及新机制

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与建立我国经济安全的需求上来看,国家要加强对矿业部门的管理,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矿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首先,要制定矿产资源的中、长期规划。考虑到资源利用和经济可行性两方面,应从需求关系上明确各种矿产品在“两个市场”中的份额,并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其次,健全、完善各种矿业政策、法规,政企(事)分开,保证国家政策法规在宏观上强有力的调控作用,保证市场机制对矿产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第三,加快培育矿业权市场的步伐,改善政策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收境内外资本、民间资本进入矿业市场。

第四,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公益性地质工作包括基础地质工作、国土地质工作(区域地质、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区域环境地质、区域水文地质、区域工程地质)、矿产态势系统调查及地质环境态势调查研究等。公益性地质工作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我国地球科学水平的提高和国家资源、环境的战略安全,国家应制定有关规划,组织专门队伍实施,促进地质成果社会共享。商业性地质工作包括矿产地质工作和广义的应用环境地质工作等,它是按市场机制运作的。

目前,我国矿业市场包括矿产勘查市场尚未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政策法规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国内外资本尤其是境外资本与民间资本不能进入矿业市场。另一方面,由于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风险很大,在前期地质工作程度偏低的情况下,更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在我国矿产品需求快速增加,矿业体制包括地勘体制处于改革转型阶段的特定时期,国家可以在改善政策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矿业市场的同时,加大投入,提高矿产勘查前期地质工作程度,以减少投资者的风险,进而促进矿业的发展。

二、加大投入,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扩大矿产资源储备

快速而准确地发掘矿产资源潜力,科学地制定矿产资源规划,既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又是泽及子孙后代的长远大计。

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深度上讲,目前我国固体矿产勘查深度一般为300~500米、开采深度一般在300米以内,流体矿产勘查开发多在5000米以内,而1000米以内的固体矿产和10000米以内的流体矿产至少有一半以上还未发现。与东部地区相比,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探矿经费投入较少,地质调查特别是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程度还很低,这与西部地区良好的成矿背景和条件很不相配。另外,新矿床类型的发展,新成矿概念的建立,新的技术方法的突破,采、选、冶技术方法的进步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对矿产资源的认识。

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产资源评价程度较低。我国西部地区虽然地域广阔,但地质工作程度较低,资源潜力尚未查清,东部地区勘查和开发深度也不够。由于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和隐性特点,决定了其需要耗费大量勘查劳动才能被发现和控制。经验表明,矿产勘查投资与可利用储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不确定的,它受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勘查投入、科学技术进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尽管我国陆续发现了大庆油田、金川铜镍矿、金堆城钼矿、玉龙铜矿等大批大型矿床,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地质工作程度还比较低、成矿规律不清楚,深部、覆盖区,尤其是面积广阔的西部地区地质工作程度更低。鉴于矿产资源从评价、勘查到资源开发利用一般需要10年至15年的周期,因此,国家必须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西部矿产资源评价,加大东部地区挖掘潜力,为未来10年可能出现的某些重要矿产资源严重匮乏和资源基地由东部向西部战略性转移做好资源接续准备。

三、最大限度用好国外矿产资源

不论从我国10年来矿产资源的消耗趋势(储产比),还是未来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判断或者按不同种类消费模式预测,未来30年我国对主要矿产资源的需求总量将数倍于现有探明储量,像石油、铜这样重要的资源储量甚至难于满足未来10年的需求。面临这样的形势,贯彻“走出去”的战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外矿产资源成为必然选择。其一,我国目前的地质研究水平表明,有些矿产难以找到或者未形成规模;其二,有些矿产探明需要一个过程,经济发展“等米下锅”;其三,目前国外能够较为经济地(与国内开发成本相比)提供我国所需要的矿产;其四,作为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应该细水长流,泽及子孙后代。

中国紧缺的重要矿产资源需要通过国外资源开发和市场两个渠道补足。无论是出于经济、安全还是方便、快捷的目的,周边国家无疑都是中国走出去开发利用全球矿产资源的最佳地域,周边国家是构筑中国矿产资源安全配置体系的内置层。

显然,在具体做法上,国家制定政策,鼓励中国矿业“走出去”开发境外矿产资源,国家应该设立“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基金”,扶持矿业(包括勘查业)“走出去”,并把境外找矿前期的地质工作列入国家计划之中,以促进“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略的实施。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加入WTO后的新情况,对矿产资源进出口比例要有恰当的把握,逐渐摆脱为发达国家提供原材料的角色。对有些优势矿产,如钨、稀土,甚至一些“假优势”矿产,如锌的出口要审时度势,从经济观点,从国家安全观点,从可持续发展观点从长计议。

四、调整我国的能源与矿产资源消费结构

面对我国石油和许多重要矿产资源严重短缺、潜力有限和未来30年经济建设所需能源与矿产资源剧增、缺口巨大的情况,面对我国目前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生活资料消费滞后于生产资料消费所带来的对能源及矿产资源消费新需求,积极探索并科学调整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消费结构已刻不容缓。

科学地调整我国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消费结构,需要从我国人口基数大、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比较客观和准确地预测未来二三十年经济高速发展和进入工业化高峰,以及社会全面进步,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对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化石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储量、潜力、实际开发条件等现状,综合考虑化石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储量的增长率以及境内外获得的比例,新能源的发现和多种替代品研制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多种因素,来科学地提出我国能源和矿产资源消费结构调整意见和建议。

五、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强化矿产资源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首先,加强科学研究,进行理论创新,成矿理论的突破往往使矿床批量发现,开拓新领域,发现新矿种,利用非传统矿;其次,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技术进步显得更为迫切。

开发引进应用航天、航空对地观测、监测与探测技术,地面快速勘查技术,深部探测技术,非传统矿床的勘查、选冶技术,高精度测试分析技术以及信息处理、集成、提取技术和替代品制造技术等,既可提高勘查、开发水平,又可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深刻地影响着矿产资源领域的方方面面,直至改变世界某种资源的配置,改变一个国家的资源和矿业地位。

六、科学开发资源,振兴我国矿业

矿业是连接矿产资源与矿产品的纽带,矿业的振兴是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供应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矿业不太景气。90年代我国矿业也举步维艰。表面看二者境况相似,但实际上原因大不相同,世界矿业的不景气是因为资源及其生产供应相对过剩造成的。而90年代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矿业不景气则与世界矿业背景相反,一方面由于矿产资源禀赋不佳;二是由于管理水平低、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综合利用能力差等,使得矿产品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经济效益差。此外,受经济利益和局部利益驱动,七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矿山企业数量急剧膨胀,数以万计的集体和个体矿山在生产和资源利用效益十分低下情况下无序地开采着本来就不多的矿产资源,结果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愈演愈烈。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进入WTO的挑战,国家要主动加大矿业改革力度,就像纺织行业“限产压锭”那样,大力度整顿,淘汰落后、分散和小规模的矿业生产,控制非理性的矿产开发。要花大力气通过关、停、并、转等方式重组,建立高起点、高技术、规模化、集团化的现代矿业企业,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振兴中国矿业。

七、加强管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依法治矿,形成良性循环

制定严格的政策法规,依法治矿,从严管理,宏观调控,加强监督,整顿矿业秩序。要进一步提高矿产品的科技含量,控制初级原料输出,扩大内需,拓展用途,保护矿业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从资源角度、经济角度研究决定“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中的勘查、生产、销售,做到资源利用与经济效益双赢。

废旧金属的回收再利用已经被许多发达国家政府高度重视。1999年美国回收金属在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和数量为:铜45%(135万吨)、铝23%(170万吨)、锌29%(43万吨)、镍38%(6.9万吨),美、德、意、日的铜铝回收一般占消费量或产量的30%—50%。我国铜的再生利用率在1992年、1994年和1996年分别达到23.95万吨、26.74万吨和42.75万吨,分别占当年精炼铜产量的36%、35.8%和61%,与发达国家相近。铝的平均回收率不足3%,锌的回收率不足5%。随着我国金属用量的不断增加,再生利用废旧金属对于缓解资源短缺具有重要作用。从政策上对废旧金属的回收再利用予以支持意义深远。

八、建立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供应保障体系

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然而,不安定因素一直存在。为确保国家独立自主和经济安全,建立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供应保障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供应保障体系应该包括下列内容:

①寻求多元、稳定、丰富的矿产资源来源。②确立科学、合理的矿产资源的储备。③构筑安全可靠的矿产资源运输通道。④制定应付突变事件的有效机制。⑤组建起点高、技术新、规模大的现代化矿业企业集团。⑥建立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机构。建立集资源、环境、经济、外交、投资环境和政策法规等多元信息于一体,具有信息快速处理、集成、提取和能够全方位跟踪、快速反应并对未来事件具有预测功能的全球矿产资源战略决策系统,是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供应保障体系的支撑。

(原载《中国矿业报》2003年3月4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