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省是矿业大省,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矿产资源的开发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为提高我省矿产资源的支撑与保障能力,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应加大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深化资源整合工作,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依靠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管理水平,建立我省矿业循环经济模式,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关键词:矿业;矿产资源开发;支撑与保障能力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极大推动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据统计,工业原料的80%以上来自矿产资源,90%以上的能源也来自矿产资源。矿产资源通过形态或能量的转化,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生产、生活需要。当今社会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热点问题。在自然资源中,矿产资源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矿产资源的稀缺性、耗竭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保证程度的突出地位。随着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实现经济翻两番。为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我省提出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并着手打造中原城市群,力促中部崛起。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我们的矿产资源能否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矿产资源需求有多大?矿产资源能否保证国民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提高我省矿产资源保障程度,更好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加强矿业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保障能力。
一、河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保障能力分析
我省是矿产、矿业大省,矿业是我省支柱产业之一。矿产采选及矿产原料加工制品业在全省工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河南处于“重工业化”阶段,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加大,矿产资源对河南经济的影响逐渐加大。我省人均占有矿产资源水平比较低,资源保障和矿产资源储备严重不足,矿业发展开始出现危机。由于多年的强力开发等原因,我省一些优势矿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持续支撑强度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直接威胁能源、电力、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河南省政府“十一五”期间培育提升支柱性产业中的“建设全国重要铝工业基地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和“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为主的煤化工和石油化学工业”两个资源性产业发展形成制约。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瓶颈制约已经凸现,因此进一步加强我省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水平,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持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河南省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分布广泛,已发现矿种127种矿产(含亚种为157种)。截至2005年底,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73种(含亚矿种为81种),矿产地1021处。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钼、钛矿(金红石矿物),居第2位的有耐火粘土,居第3位的有钨,居第4至第10位的有铝土矿、金、晶质石墨、饰面用大理岩、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石英岩、玻璃用脉石英、钛矿(原生钛铁矿)、轻稀土、硫铁矿、煤、石油、铁、普通萤石、盐矿等15种矿产。
煤炭、铝土矿、黄金、钼矿、耐火粘土、天然碱等查明资源储量较大,而且在矿产开发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我省的优势矿产;蓝晶石、矽线石、红柱石、珍珠岩、蓝石棉等查明储量大,品种与质量在国内比较少见,为我省的特色矿产。
河南省矿产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分布和矿种组合配套特点。中北部地区集中分布着煤炭、铝(粘)土矿以及冶金、建材、化工类非金属矿产组合,可综合互补开发,形成配套的产业链;西南部有高铝三石(蓝晶石、矽线石、红柱石)、石墨等,可形成配套的高级耐火材料资源基地;西部山区是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集中区,可形成贵金属和有色金属资源及加工基地。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河南省现有的工业结构以初级加工业为主,原材料及加工业是其经济发展的基础。采掘业、原材料工业所占比重高达60%左右,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占70%以上。在工业的增长中,资源和原材料工业的拉动作用非常突出。2005年非金属矿物制品增长176.77%,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5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41.8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3.2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93.28%,都超过全部工业当年17%的增长速度。6大行业新增利润占全省新增利润的73.6%。这显示出,河南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靠资源型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支撑。
河南工业企业100强中(2004年),资源型企业有31家,但销售收入占100强工业企业总收入的62.46%,利润总额占100强工业企业总利润的76.15%,利税总额占100强工业企业总利税的61.59%。由此可见,河南矿业经济在河南国民经济中具优势地位,河南矿产资源对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河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河南省已开发利用86个矿种(固体矿产75种),目前主要开发利用的矿种有煤炭、石油、黄金、铝土矿、石灰岩、耐火粘土、铁、钼、铅、锌、铜、锑及其他非金属矿产,以此建立了强大的煤炭、石油、电力、有色、冶金、建材、化工工业,形成了平顶山、焦作、安阳、鹤壁、义马、濮阳、舞钢、灵宝、永城、渑池等一批以矿业为依托的资源型工业城市。
截至2005年底,河南省各种性质的矿山企业4549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矿山259个,其他经济类型矿山(点)4290个,生产矿山(点)3234个,筹建矿山302个,关闭矿山38个,停产矿山975个。57.51万人从事矿业生产。2005年,河南省生产煤炭1.88亿吨、金矿石343.504万吨、铝土矿412.71万吨、石灰岩6272.36万吨、耐火粘土11.26万吨、铁矿367.19万吨、钼矿石814.68万吨、铅矿石30.71万吨、锌矿石24.84万吨、铜矿石15.49万吨、锑矿石1.69万吨。
2005年,河南省进行了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全省小煤矿由1569个减少到592个,铝土矿从144个减少到52个。经过整合,提高了采矿业集约化程度,使河南省矿业开发逐步走上了安全、规范、有序的轨道:整合后全省百万吨死亡率1.17,同比下降45%;全省煤炭、氧化铝产量增长50%。
(二)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
(1)资源保证程度下降。由于多年强力开发,部分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明显减少,储采比降低,资源保证程度下降。黄金资源由于长期持续强力开发,已明显出现资源不足的问题;氧化铝生产能力的快速提升,远远超过了我省铝土矿资源的承载力;煤炭资源已属强力开发。矿产资源保证程度问题已成为我省矿业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产业集聚度仍然偏低。主要表现在矿山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矿山布局不尽合理,缺乏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规模小、产量低的小矿山大多采用最原始的采矿方法,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回采率普遍较低,这种小规模的无序开发既破坏了矿业生产和经营秩序,又浪费了资源,同时给矿产开发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不少小企业采用土法选冶,造成综合回收率低、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3)矿产资源深加工利用程度低、产业链延伸度低。铝工业为我省支柱产业之一,我省已形成相当大的氧化铝、电解铝生产规模,但目前尚无形成规模较大的高附加值铝业精细加工工业;钼矿是我省极具优势的矿产资源,目前我省的钼业主要是采选业,缺乏下游产品;信阳沸石、珍珠岩、膨润土目前主要以销售原矿为主,缺乏深加工产品;南阳蓝晶石、红柱石、矽线石的开发利用程度极低。
(4)矿山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河南省是矿业大省,矿业开发在为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了对植被、岩土、水域及大气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许多矿山只顾生产,不顾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三废”排放达标率、土地复垦率和生态恢复率低,使环境污染加剧。
四、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根据河南省“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规划、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及能源、交通、钢铁等相关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的目标预测,“十一五”期间,我省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期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12%以上。“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总体上处于上升态势。
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品的需求主要反映在相关行业的生产对矿产品需求上,“十五”期间,我省主要矿产品产量(除石油外)及深加工行业的产品产量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图1~图8),根据我省“十一五”预期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些行业依然保持强劲的势头。
图1 2000~2005年河南省原煤产量变化图
图2 2000~2005年河南省天然气产量变化图
依据“十五”期间河南省主要矿产品及深加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及河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预测,2010年,河南省主要矿产品消费与工业需求为:煤炭2.1亿吨,黄金32吨,铝土矿1800万吨,石灰岩15000万吨,铁矿石1600万吨,钼矿石800万吨。其他矿产品需求量也将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五、河南省主要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分析
“十五”期间,尽管国际经济形势起伏变化,在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背景下,河南省国民经济发展也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其 GDP增长较快,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河南省统计局(2006)资料分析,河南省GDP增长的主要贡献是第二产业的快速增长(图9)。从图9 可以看出,“十五”期间河南省的第二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增长率也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高增长率主要与主要矿产资源的采掘业及矿产品加工业“十五”期间的快速增长有关。有关资料预测,“十一五”期间河南省GDP仍将保持较高增长率,根据“十五”期间河南省GDP增长与工业相关性分析,两者有密切的正相关性,而现阶段河南省工业的增长主要是以消耗资源方式经济增长。即矿业经济的增长是支撑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基础。因而,对矿业经济占有较大比重的河南省工业经济来说,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至关重要。要保证河南省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保证其重要矿产资源的有效供应。
图3 2000~2005年河南省发电量变化图
图4 2000~2005年河南省铁矿石产量变化图
图5 2000~2005年河南省生铁产量变化图
图6 2000~2005年河南省钢产量变化图
图7 2000~2005年河南省10种有色金属产量变化图
图8 2000~2005年河南省铝产量变化图
图9“十五”期间河南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及工业、建筑业增长变化对比图
据河南省主要矿产资源的保有资源储量(截至2005年)及经济发展的需求,将煤炭、铝土矿等主要矿种的保证程度分析于下:
煤炭:预测2010年煤炭消费与工业需求为2.1亿吨,预测2010年煤炭生产能力为2亿吨左右,供需基本平衡。截至2005年底,河南省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59.99亿吨,保有年限在百年以上。河南省煤炭资源成矿条件较好,资源潜力大,在切实加强地质勘查、合理开发利用、原煤产量保持稳定和适度增长的情况下,煤炭资源可保证长期有效供给。
铝土矿:2005年底保有资源储量4.59亿吨。预计“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氧化铝生产达到855万吨/年,按生产1吨氧化铝消耗4吨铝土矿资源储量,则年消耗铝土矿资源储量3420万吨;考虑到非铝工业消耗,全省消耗铝土矿资源储量将达3600万吨左右,则河南省2005年保有铝土矿资源储量能保障供应13年左右。资源总量预测我省铝土矿远景资源量约9.9亿吨,通过进一步加大地质勘查力度、充分利用低品位铝土矿及控制氧化铝产能,我省铝土矿保障年限可能有所增加。
黄金:2005年底,全省岩金资源储量257.78吨,按2005年产量和资源利用率50%计算,年消耗资源储量45吨左右,全省岩金资源储量的可采年限为5年。近两年全省黄金企业探矿每年可新增近30吨的资源储量,全省年消耗已查明的资源储量约15吨。据此推算,在全省黄金企业持续加强地质找矿和基本保证现有生产规模的前提下,河南省黄金资源还可保障8年左右。
钼矿:2005年底,全省钼矿资源储量374.575万吨,2005年河南省钼矿(矿石量)生产能力为650万吨/年,按2005年钼精粉产量2.2万吨和资源利用率85%计算,年消耗资源储量25 882吨,则全省钼矿资源储量的可采年限为144年。根据近年来我省钼矿探矿的工作进展和我省秦岭造山带的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我省钼矿仍有较大的资源潜力。
铁矿:2005年,全省年产生铁973万吨(据河南统计年鉴),按生产1吨生铁耗费1.6吨铁矿石计算,年需消耗铁矿矿石量约1600万吨。而2005年全省共生产铁矿矿石367.13万吨,河南省铁矿生产仅能满足其钢铁工业生产需求的1/4,因此,铁矿资源为我省比较短缺的矿产。截至2005年,我省虽然保有铁矿资源储量10.69亿吨,但主要为贫矿,贫矿占95%。实际上河南省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为富铁矿,而贫矿由于受经济效益的制约其开发规模受到很大限制,提高贫矿的选冶能力是保证河南省铁矿供应能力的重要途径。
六、提高矿业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已明确将“以建设全国重要铝工业基地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为主的煤化工和石油化学工业”等资源型产业列为我省今后重点培育壮大的五大支柱产业中的两项。可以说,矿产资源能否可持续供应将直接关系到我省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所以,必须确立科学、合理的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战略,进一步加强我省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从加强规划入手,做好矿产资源规划修编、地质勘查专项规划及矿产资源开发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增强政府对矿产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实行探矿权采矿权设置方案编制制度,严格实施煤炭国家矿区矿业权设置方案、全省探矿权设置方案,确保我省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供给,确保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供应,确保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地质工作,加大勘查工作投入
为缓解河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紧张局面,应加大河南省地质勘查工作投入,解决河南省重要矿产资源后备基地不足的问题,提高河南省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按照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河南省包括能源、有色、化工等在内的支柱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为确保这些工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有足够的矿产资源物质基础保障。因此,要重点加强对经济建设急需的煤矿、富铝土矿、金、银、铜、铅、锌矿和部分重要非金属等矿种的前期风险勘查评价和长期战略储备,确保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深化资源整合工作
在近几年我省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工作。通过总结煤炭、铝土矿资源整合取得的成果与经验,扩展资源整合的矿种范围,尤其对我省开发程度较高的钼矿、金矿、铁矿、石灰岩、普通萤石、盐矿、珍珠岩、天然碱、铅锌矿等矿产进行全省或区域范围的资源整合工作,提高矿产开发企业的产业集中度,提高矿产资源加工型企业对资源占有度。
(四)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机制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矿产资源管理,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现有各类矿山企业的联合重组,实现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提高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和有效利用率,提高开采的安全技术水平,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增强主要矿产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
全面实行矿权有偿取得制度,停止一切以无偿方式授予矿权的行为。凡国家有关部委已批准的矿山骨干企业的后备资源地、规划的接续矿区等,应依法缴纳采矿权价款后方可办理手续。
(五)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监管体系,强化矿产资源集中统一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保护矿权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矿产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日常监管,检查矿业权人义务履行情况、勘查设计方案、开发利用方案及储量动态监测等实施情况,进一步完善年度检查制度,逐步形成定期年度检查、面上动态巡查、重点实地调查、举报及时核查,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的监管责任体系,充分发挥矿产督察员和勘查督察员的作用,明确其监管的重点项目和重点矿山,实行任务到矿,责任到人。
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大对小矿山超层越界和矿山安全的专项治理整顿,坚决打击无证开采、乱采滥挖等破坏资源的违法行为,依法关闭超层越界、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的不符合规划的矿山,确保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根本好转。
(六)依靠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管理水平
以市场为导向,以矿山企业为主体,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研究及其开发与推广应用,特别是加强对提高资源回采率和深加工综合利用水平的研究,支持骨干企业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示范工程。
(七)逐步建立我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绿色GDP核算体系,建立我省矿业循环经济模式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忽视了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以及资源的开发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人类健康和财富的影响等因素,甚至用来维持环境质量的费用,也被当作国民收入、社会财富的增加来加以核算,而实际上这些费用只应当作为社会的维持成本。这些缺陷使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仅无法衡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相反还助长了追求高的GDP增长而破坏环境、耗竭式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其结果必然危及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的机会来获得的。绿色GDP核算则既考虑到经济的增长,同时还注意到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及其开发导致的环境影响。逐步建立我省矿业发展的绿色GDP核算体系,围绕煤炭、铝土矿、非金属等我省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打造“煤炭开采——加工——综合利用”、“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非金属矿产开发——加工——综合利用”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煤电铝一体化、煤化工、盐化工和碱化工等产业,建立具有我省特色的矿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对我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