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

块块!!!好急的。。。。

近日偶尔看到一则颇有意思的古代廉政故事《公孙仪嗜鱼》,其文虽仅寥寥百余字但读下来却让人感慨良多。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试想公孙仪“嗜鱼”肯定不是一天两天了,可为什么要等他“相鲁”之后才有“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呢?想来自然不可能是他“相鲁”之后鲁国的鱼突然变多了,也不会是大家的思想境界突然提高了。而是因为相鲁之后的公孙仪手中有了权力,只有这强大的权力才能驱使和诱惑举国争相献鱼。而且我想别说是鱼,即使他嗜银、嗜金,争相来献的人也都不会少。当然,这些人也不会把“鱼”白白送人,他们指望的是能从吃鱼的人手里获取更大的利益,这也正是自古以来一切权钱交易的本质所在。

两千多年过去了,公孙仪的生平事迹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已经被淡忘了,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千古不易。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 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 鱼, 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 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25
试想公孙仪“嗜鱼”肯定不是一天两天了,可为什么要等他“相鲁”之后才有“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呢?想来自然不可能是他“相鲁”之后鲁国的鱼突然变多了,也不会是大家的思想境界突然提高了。而是因为相鲁之后的公孙仪手中有了权力,只有这强大的权力才能驱使和诱惑举国争相献鱼。而且我想别说是鱼,即使他嗜银、嗜金,争相来献的人也都不会少。当然,这些人也不会把“鱼”白白送人,他们指望的是能从吃鱼的人手里获取更大的利益,这也正是自古以来一切权钱交易的本质所在。
第2个回答  2009-02-12
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
拿了人家东西,就要帮人办事。一般都是一些违背原则、法纪的事。
所以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
第3个回答  2009-02-12
他知道别人给他送鱼是投其所好,是想和他搞好关系。
鱼本身不值什么钱,谁都知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