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为什么劳动教育扩展到了小学阶段?

如题所述

劳动是生活中的美好品德,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是时代发展以及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一种美好品德。

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素养是小学教学目标之一,旨在让学生从小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进而提高全民素质教育。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素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部分,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在小学阶段提倡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劳动观,懂得劳动光荣,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美德。

一、从学校实践活动方面来说
学校定期组织大扫除活动。

可以说校园是学生的第二个家,除了每周放学回家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生活,在这里学习、吃饭、睡觉等,因此定期组织大扫除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基于现在劳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大扫除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小学时期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偶尔劳动可以很好地锻炼身体;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校可以创设班级流动红旗,每周进行一次卫生评选,卫生干净的班级便可以拿到这面红旗。

这也是对学生清洁卫生的一种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更有动力,并且使班级的学生更加团结、更加热爱班集体。
二、从家庭实践活动方面来说

劳动素养的培养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努力,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劳动意识的过程中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学校氛围的熏陶,家庭教育的熏陶也很重要,所以家长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家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劳动能力。

家长可以通过奖励零食或者零花钱的方式激起他们做家务的干劲,如洗碗一次奖励十元、扫地一次奖励一个新书包、叠被子奖励一个新玩具、倒垃圾奖励五元零花钱等。
并且在孩子做完家务后家长要检查,用夸赞的语气给予他们直接的赞美和肯定,这种劳动的方式不仅让孩子乐于劳动,也让他们体会到劳动之后的成就感,使得家庭氛围更加融洽,增强他们的劳动意识。

这种家庭实践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为孩子的身心发展提供了有效帮助,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其乐于奉献、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高尚品质,促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劳动光荣,并养成爱劳动的生活习惯。

三、从社会实践活动方面来说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安排学生到社区服务中心或农业生产基地体验劳动的辛苦,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但由于小学生没有自觉劳动的习惯,因此学校应重视对学生劳动的奖赏和表扬,及时给予他们鼓励。

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活动载体达到育人的教学目标,现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在长期依赖父母的环境中会形成懒惰的毛病,而这种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勤劳刻苦的品质,感受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1.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服务中心并给他们安排简单的清扫活动。

比如帮忙打扫社区前坪卫生,帮忙给社区老人整理家务、倒垃圾等,并且学校要规定奖赏制度,将每个清洁小组进行排名,最终评选出劳动速度最快的小组给予奖励,这是对他们劳动成果的肯定,促使学生享受劳动成果带来的好处。

2.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也是培养劳动习惯的一种途径。

参加春天植树节的植树活动、秋天的除草活动、冬天的扫雪活动等。
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日积月累,像这种实践活动学校应该定期开展,逐渐让劳动意识深入学生内心,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将教材上的知识活学活用,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创造思维,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四、结语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从小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磨炼他们的意志,懂得劳动成果的珍贵和来之不易,逐步形成自主独立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让学生在学校实践活动、家庭实践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劳动素养,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全民劳动素质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18
劳动教育作为刚性需求,之所以把劳动教育拓展到小学阶段,就是因为劳动教育的培养要从小学生的时候进行培养,让他们从小就能够有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他们的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毕竟要想能够养成好的习惯,激发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兴趣,从小培养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是利用晋级方式打造特色的关键所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