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时方法的演变过程?

如题所述

发展过程:

人类社会早期对时间没有精确的计量,只能用“太阳出山”“鸡叫3遍”“月挂树梢”等模糊概念计时。直到进现代,一些地方还沿用“吃晚饭时”“一袋烟的功夫”等提法。

春秋时期已经用圭表~漏刻等计时器,对一天的时间做比较精确的划分和记录。

圭表即日晷,有日晷针盘组成。晷针插在盘中心,晷盘上刻着表示时刻的分划。太阳照射的针影投射在晷盘的分划上,就能指示出时刻。

阴雨天和夜晚则用漏刻。漏刻又称漏壶,包括下有小孔的铜壶和带有刻度的刻箭两部分。水匀速流下,通过刻度观察水位变化,即可确定时刻。

唐代僧一行发明了最早的自鸣钟,用漏水激轮,一日一夜转一周,29转多为一个月365转为一年。同时装有2个木人,每一刻一击鼓,一个时辰(相当于一个2个小时)一撞钟。元代郭守敬也曾发明出不同声音的机械报时钟。民间更多使用燃香,蜡烛等计时方法。

现代机械钟,电子钟,石英钟等钟表是从西方传入的。

漏壶也叫漏刻,古代利用滴水、沙多少来计量时间的一种仪器。

按流媒分可分水漏和沙漏。按计时方法分可分箭漏和称漏。各种漏壶漏壶因原理不同在结构上也存在差异。

水漏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 历史可追溯到夏、商时期。

沙漏是为了避免水因气温变化而影响计时精度而设计的。其原理是通过流沙推动齿轮组_使指针在时刻盘上指示时刻。最早记载见于元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