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水淹七军后,曹操是真的想迁都还是另有它意?有什么依据?

如题所述

我认为,曹操当时是真的想迁都,但是,曹操说这话是有时效性的,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之前有效,十月曹操回到洛阳之后就失效了。

关羽水淹七军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八月,当时,于禁七军已被消灭,而曹操率领的曹军主力还在关中(曹操建安二十四年五月自汉中退至长安,十月才返回洛阳)。因此,站在当年八月这个时点来看,曹魏在河南地区确实没有能拿的出手的精锐了,曹操命徐晃紧急增援被关羽包围的樊城时,徐晃率领的大多是新兵,“晃所将多新卒”(《三国志》徐晃传)。

但是,曹魏在河南地区没有精锐了,不代表曹魏没有精锐了,曹操手里就有一支绝对的主力,只不过不在河南,而在关中。

因此,在建安二十四年八月这个时点,曹操应该是真的考虑过迁都暂避关羽的锋芒;而等到当年十月曹操率主力返回河南洛阳后,说实话,曹操手里的兵,压都能把关羽压死,怎么可能再考虑迁都呢?

这里多说一句,曹操迁都的想法,按照《三国志》和《晋书》的记载,就是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八月关羽水淹七军之后,“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三国志》蒋济传),“及蜀将羽围曹仁于樊,于禁等七军皆没,修、方果降羽,而仁围甚急焉。是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晋书》宣帝本纪)。但是,《资治通鉴》将此事排在了十月曹操返回洛阳之后。我认为,《资治通鉴》的排序是有问题的,八月于禁全军覆没,河南地区骚乱不已,亟需曹操作出决断,岂能迁延2个月,到十月曹操返回洛阳再从容商议迁都?

按照《三国志》魏武帝本纪的记载,八月于禁战败,当月曹操就派出徐晃增援,“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这才是曹操作为军事家该有的反应和判断速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13
关于水淹七军后,曹操是真的想迁都。随着于禁统帅的精锐七军全部复没,追随曹操30多年的大将于禁投降于关羽,这一战可以说让曹操非常吃惊与失望;汉中刚刚损兵折将,荆州这边再度损兵折将;关于水淹七军之后继续围困襄樊,曹仁,吕常岌岌可危;对援军徐晃能不能救出曹仁,关羽有很大的怀疑;徐昌曾经发生了叛乱,深受曹操信任的臣子王碧也在叛乱中死亡,这时候人心更加浮动;众多原因导致曹操必须迁都。
第2个回答  2021-10-13
曹操真的想迁都。因为曹操当时真的对其他的地方进行了考察,也进行了很多的研究,还对很多地方进行了检查,所以他真的想要迁都。
第3个回答  2021-10-13
曹操应该是另有他意,毕竟关羽这个时候受到了打击,所以曹操可能是想趁这个时候去打击关羽。曹操在之前并没有迁都的想法,但是关羽水淹七军以后才是想要迁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