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为什么会灭亡?

如题所述

  1.经济决定一切
  在关羽挂后,荆洲丢失后,以蜀一地之力已无法确保自身安全,更别提北伐了.
  至于诸葛及姜维北伐,其实目的已经从逐鹿中原变成自保.利用全蜀之力来来对西北之地进行打击.让自己能多活几年.
  但受当时条件限制.可以说,粮食限制了发展.而不是人口限制.当时来说,亩产200斤小麦,已经算是丰收了.
  后面姜维屯田十年,所剩余的粮食还不够一次北伐,可见当时的粮食产量之低
  2.三分天下,战略错误
  新野时,刘备与诸葛三分天下设想,其实是完全错误的.
  北方让曹,南方让吴,没错,但自己取荆洲,后取西蜀则是错误的战略.应该是西北之地的凉洲.
  以当时冷兵器时代,骑兵在中原/河北来说是最理想的部队.但在新野时,完全可以从上庸出兵到汉中,以当时张鲁的力量,是无法抵抗的.再依托汉中对西凉进行攻略.完全有能力西取西凉,使骑兵有马匹供应.退一步说,不取西凉,按照当时马腾和刘备的奉血诏,应该说能支援刘备的.
  结果,战略错误,使北伐没有一次平原对战,无法有效消灭曹魏的力量,使得陇西地区一直无法占领,从而让自己的北伐成空.既花费了大量的储备,却无法得到回报.多次北伐,全是粮食供应不上.一次是马谡没守住街亭(属于用人不当)
  3.至于彝陵之战,刘备原意是想夺回荆洲.否则,以蜀一地之力,根本就无法对抗曹操的.这点.刘备是看得很准.包括诸葛亮,但按照历史来说,那个时候法正死后,诸葛才总领蜀国的,而不是,三国演义上说的诸葛总领蜀国
  不幸,刘备失败了,同时,损失的还有蜀80%的兵力.最后,加上南征孟获,最后北伐的兵力只有8W,根本就无法和曹魏对抗.加上当时的蜀道艰险.所以,以8W之兵对抗,根本就无法胜利.
  4.用人之道,诸葛时期,全是荆洲派.西蜀之地的官员全没有.难道西蜀之地就没有一个人才?诸葛的选人眼光确实不怎么的,仔细看下,三国里面除了早期跟随刘备的外,就是荆洲派,法正挂了后,最有名气的李严却去守白帝城.以当时白帝城的地理位置,加上当时东吴的不善攻城,随便一个将都能守住,还需李严去吗?加上李严因粮食不够,不得编谎言东吴进攻.想想看.从白帝送粮食到关西.加上四川全是山区.可想当时粮食的紧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1
1.君臣不能齐心合力
2、连年征战劳民伤财
3、国力不敌魏国
4、内部矛盾重重
首先是政治上的问题,1.蜀国君主昏庸无能,朝政荒废,重用宦官,不思进取.2.蜀国内部矛盾尖锐,忠臣得不到重用,姜维等要臣屡次有杀身之祸.经济上自诸葛亮死后经济萧条,兵甲不足.粮草不济.军事上蜀魏两国军事实力确实相差甚远.军事将领的素质有有很大差异.蜀国除少数像姜维这样的后辈英雄外大多都是老臣且并不是很优秀,在魏国的攻击下虽然有地利可守但终究趋于灭亡.邓艾的奇兵,钟会的雄军,刘禅在并围成都的时候不战而降最终蜀国灭亡
魏国方面:
主要原因:1 魏国占有中原.人口众多(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且人才济济.劳动力兵力资源丰富.经济发达,且民心所向.
2魏成立前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方针的正确性.使得大量才士投奔曹操,而且汉帝的手下,大多也为曹操所用,如徐晃等.
次要原因:1曹氏家族的雄才伟略.曹操就不用讲了(前期主要),至于他的子孙虽次于他许多,但护卫他打下的江山还是足够的.
2中原地势较平稳.可较快的调动军队去支援.而且粮食也可调动自如.
3司马家族的出现.司马一家多次打破蜀国灭亡中原的愿望.

蜀国方面
主要原因:1地方偏远.交通极不发达,而且人口较少,地处蛮夷,人才较少,兵力也不足.只有魏国的六七分之一.
2后主的无能.我想不用讲了,要不是诸葛亮死撑住,蜀国灭的更快. (其实也有说法是诸葛亮对刘禅不注重培养,事事亲为)
3荆州失去,刘备新败的沉重打击,元气大伤,政局混乱,要多年才能恢复. 而且也导致由来诸葛亮只能出祁山。
次要原因:1达成不能尽全力.当宦官黄皓乱政时,有几人进谏:刘禅投降时,有几人制止?
2诸葛亮为国常年征战,使百姓负担沉重,民心失去.
3天公不作美,又多次绝好机会,蜀国多错过了.
4与吴国配合不紧密,没见过两方同时胜利.

这是别人写的,我觉得说的很准确,就抄来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