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怎样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

如题所述

所谓理性消费,就是指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在消费时能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正确地、有节制地进行消费方式。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消费时都能根据自身财力状况进行理性消费,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会受虚荣心的驱使或其他种种原因,盲目跟风,相互攀比,导致不合理的冲动消费和盲目消费。

要改变这种不正确的消费方式,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大学生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炫耀,不攀比,养成科学合理的消费习惯。
二,在平常的生活、工作中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成由勤俭败由奢,颠扑不破的古今至理!
三,要认清自我,学会判断,不要盲目跟风,不在意他人的眼光,不受任何思维惯性或心理上的支配,合理地、正确地进行消费。
四,家庭、学校和社会也要努力为大学生们营造良好和谐的消费环境,引导他们朝着健康理性的消费方向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1
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进理性的消费教育。高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品格养成之地,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消费教育。一方面要开展好理财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家长赚钱不易,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引导大学生避免进入消费误区,让大学生把钱用在文化、公益等领域;另一方面要开展好“勤俭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使大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高校也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电子屏幕等,在大学生上学、放学、就餐等课余时段播出勤俭节约的消费画面;结合劳动教育、节约教育、环保教育、法治教育等开展各类“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主题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节约消费的观念。不仅如此,超前消费还会影响到大学生日后就业,因为以他们所得的工资有时很难满足他们在校时的消费水平。这相应又加大了他们就业的压力,缩小了他们就业的范围。教育专家指出,高校应加强超前消费的风险意识教育,以及开展消费道德及理财教育,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帮助大学生合理、适度消费,形成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在学生自制力有限的情况下,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为他们提供一个理性消费的氛围。大学生应该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合理地、有计划地进行消费。要让大学生回归理性消费,仅靠学校的教育远远不够。理财人士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依赖父母,有钱就花,花完再要,花得心安理得,有时还没来得及要就已负债累累。如此恶性循环就形成了不良的消费心态,这种不良消费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扭曲了校园的人际关系,增加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一方面,大学生家长要有责任、有义务用实际行动帮助大学生子女建立正确的消费观。不想在物质装备上委屈了大学生孩子,家长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更应该看到,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孩子节俭的习惯,从心理上给予他们更多关怀,让大学生孩子体会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人生必备的品格,才是大学生孩子一生的财富。如果给大学生孩子过多的物质和金钱,让他们的消费超越了合理的水平,最后可能是害了孩子。另一方面 ,社会各层面都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良性消费,避免传递错误信号。比如,由于社会风气浮躁,个别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偏差,虚荣心和攀比心蔓延到了孩子身上。再如,一些媒体对此类问题的报道,存在就高避低现象,为了吸引读者关注,放大高消费现象,向大学生和家长传播不正确的信息。因此,全社会要从关心爱护下一代的角度出发,多反思自身的行为,为大学生们创设健康的成长环境!
第2个回答  2019-04-11
1.加强对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教育 
作为青年一代,必须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培养正常的消费方式,以适应当今社会的经济活动需要。培养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需把握好消费的“度”,明白理性消费对个人、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意义之所在,力戒攀比消费心理以及享乐消费倾向,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理性消费观。 
家长应督促子女理性消费观的养成。家庭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对子女的消费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家长在做好言传身教的同时,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对其消费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学校应加强教育指导,把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在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学生党支部、团组织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有效作用,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播工具,积极营造健康消费、合理消费的校园氛围。 
2.加强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在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上,家长要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家长对子女的消费观念态度要明确:凡是子女学习生活所必须的合理开支,即使钱再多,也应尽全力给予支持;凡是非理性的消费,即使钱再少,也应严格控制。同时把自己“勤俭持家”的行为言传身教给子女,摆脱依赖心理,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应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和机会,让他们不仅增长社会阅历,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自食其力。大学生只有通过培养自己的才智,才能增强经济独立的能力,也才能提高消费水平。 
3.加强消费知识教育水平 
高校应开设《消费经济学》、《个人理财》等消费理财教育的课程或讲座,使学生了解消费与理财的基本知识,知道如何合理消费,学会如何科学消费,文明消费,引导学生自觉理性消费,杜绝一切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4.通力合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性消费观 
大学生消费观的成熟是其成人和成才的重要一环,集中表现是能否理性消费。我们建议构建以高校教育管理为主体,社会、家庭和学生积极参与的大学生理性消费引导、教育体系。高校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和养成科学消费观方面应该起主要作用;政府要积极倡导理性消费的社会环境氛围;家长应当坚持科学教育引导、监控子女理性消费;大学生自身应该增强独立意识,勇于承担起应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树立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坚持可持续消费、适度消费、理性消费。通过多管齐下、全方位协调、通力合作。
第3个回答  2019-04-11
先应树立适度消费观。适度,就是适家庭经济条件之度,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花钱要考虑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顾家庭生活条件而追求超前消费是不应该的。父母辛苦工作抚育孩子本已不易,怎么能以自己可花可不花的消费要求加重他们的负担呢?适中学生消费需求之度,这就是说,提倡同学们在为了自己成长方面该花的钱还要花,但在享乐方面不过分追求。比如身体发育需要的营养饮食,培育智力需要的有益书刊,符合中学生身份的衣物,该买的就买。而时髦地去穿、去吃、去玩,互相攀比着花父母辛苦挣来的钱,是很不合情理的。穿的只要朴素大方即可,在我们的校园里以后只能穿校服,这既有整体美,有能彰显我们青少年青春的活力。吃的方面,大家更不能挑食、偏食,吃饱,营养足即可,我校餐厅的膳食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去配制,而有些同学不到餐厅吃饭偏去吃零食,这既是一种浪费和奢侈,也对自己的身体发育不利。
其次,中学生要防止盲目消费。盲目消费表现在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只要人家说声:“现在就兴这个”或“这东西国际正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中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比如走读生的交通用具方面,有些同学看别的同学的车是品牌的,就去盲目攀比,一辆车就花上千,够我们家长一个多月的工资了。同学们,这纯粹是虚荣心作怪,愿我们多为父母着想,学会过节俭的,有爱心,有责任感的生活,不要盲目攀比。
第三,中学生要抵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内容。有个城市对中学生作了一项调查,吸烟的占35%,饮酒的占38%,会打麻将的占70%。此外,还有同学进营业性歌舞厅、玩游戏机赌博,这都是不良的消费行为。抵制不良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中学生应在修身、砺志、促学、健体上下功夫,这样才是一个正派而有风采的青少年。
同学们,有错可以改正,我们应该珍惜父母辛苦赚来的每一分钱,改正错误的消费观,真正的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中学生。
第4个回答  2019-04-11
大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花的是父母的钱。自己没去工作挣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自己去尝试谋生赚钱养活自己。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到社会上锻炼锻炼就知道节俭了。
应该先做一个消费计划,量入为出。养成记账习惯,每个月看一下账本,看看有没有非理性消费,如果有的话改正过来,逐渐就能养成理性的消费习惯了。还可以勤工捡学,努力学习,得奖学金,增加收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据我观察周围的大学生,没有良好消费习惯的同学比例确实不低,当然不只是大学生,全社会都被鼓动着去“买买买”。恭喜题主,早早意识到了这一点。
首先,最好系统读一些书籍,俗话说的好:“思想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简单入门书如《小狗钱钱》、《穷爸爸富爸爸》等,再深入一点可以读一读《聪明的投资者》、《穷查理宝典》等,了解财富的本质、建立理财的思维、储备基本的知识,绝对事倍功半。
其次,了解一些习惯培养的方法和技巧——比如如何激励自己、如何自律、如何行动等,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从想到到做的的距离,知道有哪些好习惯不难,难的是要付诸行动,了解一些关键的方法技巧不仅能让自己尽快投入行动,同时一定程度避免三分钟热情。
最后,搜集了一些大学生用得到的消费的好习惯:(1)避免冲动消费,非急用的东西先放购物车;(2)记账,了解自己的消费习惯;(3)增加拿到钱的难度,大钱尽量不要放到随时可以支取的网银里;(4)量入为出,慎用花呗、京东白条等的分期消费同,每月做出预算;等等
查看全部137个回答
我来答
我来答 查看全部137个回答

赤璇枫橙
LV.4 14 分钟前

1.加强对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教育 
作为青年一代,必须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培养正常的消费方式,以适应当今社会的经济活动需要。培养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需把握好消费的“度”,明白理性消费对个人、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意义之所在,力戒攀比消费心理以及享乐消费倾向,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理性消费观。 
家长应督促子女理性消费观的养成。家庭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对子女的消费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家长在做好言传身教的同时,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对其消费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学校应加强教育指导,把引导大学生理时把自己“勤俭持家”的行为言传身教给子女,摆脱依赖心理,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