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BBC 纪录片拍摄水平和叙事水平那么高?

如题所述

以前在科学脱口秀上听过一个节目,请的嘉宾就是bbc《美丽中国》的中方负责人,副导演。里面叙述了他们花几个月的时间全国跑,寻找素材,写剧本。剧本写好后在用非常快的速度去拍摄。当年为了拍摄珠峰的一个景,bbc就在中国买了架直升机。他们请的都是世界顶级的摄影师。据说有一次在非洲拍摄,摄影师在一个伪装的物体里,忽然一群大象冲了过来,导演当时想的就是可能要去安排后事了,结果那个摄影师运气非常好的躲过了大象的踩踏,而导演冲过去问的第一句就是“刚才开机了吗?”这就是bbc精神。还有讲到当时要拍一个北京的全景图,但那几天下雨,天气非常不好,但在明知道几乎完全不可能拍到的情况下摄影师连续几天一直趴在摄影点等待机会,副导演问他为什么,这种情况你完全可以去休息的,他回答,你们花钱请我来不是叫我来这里玩的,这是我的工作,就算有一线希望我都会留在这里等待机会。他们就是这样拼命去拍这些纪录片的,你觉得有理由拍不好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9

除去行业起步的早晚,技术的差距等外观因素,我觉得还有一种差距在基础教育上。看纪录片《非洲》时,就心生感慨。我们哪能排出这样的纪录片。我们的教育没有教会人这样crazy的职业精神。拍摄小海龟孵化完奔入大海的场面,BBC的年轻的摄制组的男女工作人员就在海边搭着帐篷昼夜拍摄,打趣的避让着可能致命的毒蝎子,女生们一样晒的黑亮,在40度的高温下守着摄影机。这差距不仅仅是会使用摄像电视制作这些硬标准,我们的舌尖也可以把画面拍的非常优美。我看到的是冷静,专业和对工作的尽责。从小到大的各种学习课堂及课外活动中学到的综合知识,才可以应对各种野外状况。我相信他们在很小的时候是有机会亲近大自然的,而不是关在密闭教室里和外教互动。引用心理学家李子勋的话: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每个孩子从母体中新生也必然携带了全部自然的信息。孩子是在大自然信息引导下从生命内部唤起生命的智慧。家长要相信自然蕴含的智慧远胜于人类科学表达的智慧,所以让孩子亲近自然,接受自然的滋养正是提升孩子心智能力的最佳途径。——《家庭成就孩子:李子勋的后现代亲子课》自然的滋养提升孩子心智能力。加之学校的教育并不只是追求高分,更多的课外学习,丰富多元创新的教育系统才更有可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