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认为大学和职场脱节在哪里?

如题所述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个人认为,大学与职场主要有以下五点脱节的地方 :
1. 从「成功师兄/师姐」到「职场小白」到了大四的时候,因为已经是学生中最老的了,走出去无论去哪里都是“师兄好”,参加很多聚会都会被邀发言,经常也会有师弟师妹询问我一些大学经验 渐渐的,我变得飘飘然了,慢慢的变得自大 毕业后,直接从学校「年龄最大」变成职场「资历最小」,从指挥别人工作到被别人指挥,从校园百事通到职场小懵懂。这种脱节是无法避免的,只能通过不断的调整自己,进而达到平衡。
2. 从「理论家」到「实践派」
在大学,我们学习主要都是课本上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撰写人员提前撰写好的,「按部就班」的学就行。「就算我们学不会,那也没什么关系」 可是工作后会出现「更多的实际问题」,你懂原子弹的原理知道宇宙的起源,但是你不一定会修打印机。而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是「必须解决的」,不可能一句“不会”就放弃。 这个脱节情况我觉得是正常的,毕竟不是每个大学生都知道未来会从事什么工作。我们在大学只能通过学习各种「大而杂」的知识,来了解各个行业。工作后,再去解决「小而细」的问题。 我的建议是第一次遇到问题,问人,争取弄懂,然后用笔记下来,争取下次不要犯第二次就行。
3. 从「专业技能」到「社会技能」我记得我上班第一天,主任叫我泡茶,泡单从,然后我拿起来了四五瓶茶叶,最后还是问了周围的同事“单从是哪个?”然后茶叶放太多,被同事嫌弃了一天。 刚开始连打印机都不会用,纸要放哪里?怎样双面?怎样缩小?都完全不懂。然后默默记下打印机型号晚上回宿舍百度使用手册。 大学学的更多的是专业技能,但是工作中不只用到专业技能,用的更多的反而是社会技能,刚毕业的学生会对很多职场常识不了解,会制造很多笑话。 像这种类型的笑话,多看别人怎么做,多总结,多思考,自然而然会慢慢好起来。
4 从「随心交友」到「被迫奉承」
学生时代,我们可以按着自己内心的想法交朋友,讨厌一个人可以完全不搭理他,甚至连老师,我们都可以给脸色他看。 出来工作后,无论你多讨厌你的领导,你都要装成一副很爱戴他的模样。 社会有太多的年轻人出到社会后因不懂得调节这点,与同事相处不和谐,被领导“穿小鞋”。愤而不平只能辞职。
5 从「群居」到「独处」
我们上学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宿舍住,一宿舍基本上4-6人,每天吃饭上课游戏都是抱团而行 工作之后,大部分人下班后都是独居或者回家住,生活圈子越来越小,朋友也越来越少 这种脱节会让我们从「群居社会」直接转到「独处社会」,很多年轻人习惯了大学在宿舍聊天吹水的日子,刚毕业的时候就会很不习惯。这种脱节只能靠自己调节,别无他法。
我是重玄,欢迎关注,了解更多职场干货及高效工作技巧。

                                              高效工作技巧、新媒体运营实用干货及其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大学和职场的脱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大学教育仍然不是技能教育

大学还是偏重理论方面的教育,而职场则是实践的地方,的以有很多名牌 大学毕业还不有技校的学生受社会的欢迎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这种脱节导致很大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适应复杂的职场环境,这也是近年来离职率,跳槽频繁的根本原因。

【2】专业的设置与社会的需求之间总是缺少一个快速的更新机制。

现在大学开设的专业,想调整的话受到机制的约束太大,导致专业的设置不能快速的与社会需求匹配,这也是大学和职场脱节的地方,大学不断的培养人,职场上不断的招需要的人,这种脱节导致单位找不合适的人,而大学生找不到匹配的职业,这个矛盾不解决,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入学时候很多人填志愿和未来就业方向就是脱节的,在完全不清楚本专业的就业前景的时候,就选了专业。结果可想而知。

【3】专业太宽、太泛、太过于理论。

大家都知的文科专业,太泛、太宽、太过于理论,不知道干什么,觉得自己没技能,心虚迷茫。

理工科专业,太精专,讨厌技术类,但除了这个不知道能做什么。觉得自己既没技能又没热爱,也不知道擅长什么,迷茫又讨厌自己专业,又不知道怎么找到职业方向。

【4】实习时和以后就业岗位相关性不大,为了实习而实习。

由于各个学校的资源并不充分,不能给大学生针对专业的实习环境,甚至发生为了实习而实习,最终只是要单位盖个章,表明完成了实习这个环境,至于真正对就业的影响就非常有限了,实习时,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进了一家单位,就完全是为了在实习表上盖上单位的那个章,而没有与以后的就业匹配而实习。

【5】供需失衡的脱节

社会上急需的与互联网相关的专业非常少,导致靠企业自己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而大学里面至今很少有学校开展与现代商业相适应的专业,再加上由于近几年国家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数字在一直在增长,这样以来,就业压力呈现了出来,大学就业时为了快速就业,不管什么兴趣与爱好、也不管什么专业对口不对口,完全是先就业后再择业。

第2个回答  2020-09-20

大学和职场脱节特别严重,这也往往导致多数应届生对职场会有恐惧感和不适感。

大学的生活,除了学习基本没有太多特别的事情,但职场特别复杂,除了工作,你要考虑升职加薪、人情世故,面对各种矛盾和冲突。

关于大学和职场脱节的地方,大致上在这2个方面。

01人事情故

大学和同学相处特别的简单,根本不需要考虑太多的人情世故,这也是导致多数大学生不成熟、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的重要原因。

到了职场,你会发现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职场上特别讲究人情世故,会做人,你才能获得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及帮助、不会做人,轻则别人不爱搭理你,重则遭到别人的排挤和针对。

02实践经验少

多数大学生毕业后还是小白,要么大学课程没学好,要么学的还不错但没办法落地。工作后你会发现,职场上要求的很多技能、思维,大学期间并没有太多的接触,这也导致一个学了4年的应届生,并不能胜任一份工作,前期只能以打杂为主。

其实,大学和职场脱节的地方都是围绕做人做事方面,大学生并不知道人情世故;关于如何做事,他们也不太会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做事考虑不全面、执行力差等等。


我是一名连续创业者,熟悉运营和职场问题,有任何职场问题都可以和我交流。

如果我的回答帮助到你,并不需要感谢我,给我点个赞就好了,这样我们就两不相欠了,哈哈!

第3个回答  2020-09-20

知乎上曾看到这么一句话,如果大学是游乐场的话,那职场就是斗兽场。大学以玩乐为主,但职场却更加真实,充满了残酷和斗争。

仔细想来,这句话确实有道理,大学和职场其实已经严重脱节了。而这种脱节,并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脱节。以下,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大学和职场的脱节进行一下解释。

1)知识的脱节

正如刚才所说,大学和职场的知识是脱节的。而这种脱节,反映出来的就是大学所教的与职场所需的是不匹配的,这点在应届生上尤为常见。每当应届生刚进入职场时,就会发现自己在大学所学的,是远远不够职场上需要的。只有在职场中度过一段时间,自我实践自我学习后,才会真正的将一些职场上的知识融会贯通。

2)心态的脱节

大学生常常抱有天之骄子的心态,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但恰恰相反,大学生由于大学里知识的脱节,其实在进入职场时,往往什么都做不好。而正是这种心态,往往让大学生在进入职场时,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够高大上,不足以匹配自己的身份。

另一方面,大学是非常悠闲的,逃课、早退往往是大学生的家常便饭。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四年大学生,在进入职场后,常常会保持惯性。要么喜欢迟到、早退,要么喜欢上班打电话、拖延任务。而这些行为,在有严格规定的职场中是非常扎眼的。

第4个回答  2020-09-20

有人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而职场不用多说它就是社会。很多人在刚步入职场的刚开始都会多少有一些迷茫的感觉。毕竟很多大学生往往存在着重理论而少实践的情况,很多人都把生活想的太理想化,等到遇到现实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彼此之间竟有那么大的差异。

那么大学和职场的脱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大家进行简单的总结。

1、“学生思维”VS“职场思维”

学生时代,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填鸭式教育,太多的被动教育。这便让很多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觉,那便是学习这件事儿就算是自己不太上心,自然会有人提醒督促自己。于是便很多人一直处于“学生思维”而不是“职场思维”。何为“学生思维”?典型的特点便是“要我学”何为“职场思维”?典型的特点便是“我要学”。

一个被动,一个主动,很多人短时间内没有实现完美的过渡,这便是刚到职场容易犯的初级错误。

2、努力与回报关系的认识

在学生时代,我们的付出和回报是很容易看到的。分数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只要你这次努力了,那么下次你的成绩便会有所提高。考试成绩可以很方便的衡量你的付出,也同时能够快速地给予你反馈。而职场则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东西的回报并不是那么地明显。

比如你目前是市场专员,难道你以为自己做了几次成功的活动之后,就可以理所当然的升职么?职场环境比较复杂,并不是你做的最好就一定能够排到第一,同时也不是你做的越多回报的便越快。职场中,更需要的是长线思维和统筹规划。这也是大学和职场比较脱节的地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