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语言发育迟缓,有语言障碍,家庭应该怎么做?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2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项技能,语言在生活实践中反复学习和练习而获得,是文化传承,思想交流的重要媒介。阳光语言矫正学校专家提示说,人类语言的发展萌芽期和准备期是在幼儿时期,因此儿童语言障碍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天敌,其中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是一种高发病率的语言障碍类型,需要父母重视起来,提早发现,尽早矫正治疗。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是儿童整体发育迟缓其中一个主要现象,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的发育水平。语言迟缓不仅会影响到儿童认知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儿童情绪、个性及人际关系的发展,甚至会导致儿童心理异常。那么,究竟有哪些什么原因,会让这些宝宝的语言发育比同龄的小朋友要落后了呢?
听觉器官是否异常
小儿学话, 首先必须要能听到外界的声音, 才能逐渐模仿并学会说话。如果听觉器官异常, 听不到外界的声音, 那就无法模仿说话了, 最终也就不会说话了,这就成为所谓的聋哑儿。
很多聋宝宝在刚出生时都是看起来很健康的,但其实很可能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存在有听力障碍的问题了,这些宝宝多数到了2~3岁还不会说话,才引起家长的注意,但这个时候已经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
因此,做好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非常重要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聋宝宝,发现后如果能给予早期干预和康复,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语言和认知发育的影响,甚至可使语言的发展接近正常儿童。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种通过简单、客观、快捷的方法,将可能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宝宝筛查出来,并进一步确诊和追踪观察。按规定,新生儿初筛未通过者,42天内均应进行双耳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出生3个月龄内转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但是当告知宝宝听力筛查没有通过时,家长也不必太过于慌乱阵脚,应该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复筛、转诊和干预治疗。
除了先天耳聋外,后天的一些因素如药物损伤(链霉素)、炎症(中耳炎)等,也有可能会导致宝宝听力障碍,最终妨碍儿童早期的语言发育。
大脑发育是否正常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如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常伴有语言和智能障碍。过去认为脑瘫是不治之症,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 发现其实脑瘫是可治的, 尤其是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治疗可使很多脑瘫患儿正常化。小儿在3岁前的脑组织发育还不完全, 还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 大脑的可塑性极强,恢复能力快,在这一时期如能及时应用早期康复及早期干预的方法, 促进可能发展为脑损伤后遗症的高危新生儿的潜能发挥, 预防或减轻其伤残的发生, 使其发育赶上正常儿童。
而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多胎、高龄产妇初产、先兆流产、感染、新生儿惊厥、颅内出血等是引起脑组织损伤的高危因素。因此, 要积极做好母亲孕期、围生期保健, 预防早产、难产、窒息,是减少小儿脑部损伤的重要措施。
是否有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一个人会说话, 不是生来就有的。语言的形成,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语言刺激,这是儿童语言发育的重要条件。小儿缺乏真正有效的语言刺激, 或没有反复的语言强化,学说话自然就会比别人慢一步了,因此家长要把握好宝宝语言刺激的几个重要环节:
首先, 在婴儿2 、3 个月“咿呀学语”时期,一开始,婴儿会无意识地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如果大人们也能给他一点回应, 婴儿就会感到兴奋, 就会重复发音,这些声音的刺激, 可以锻炼婴儿的语言听觉能力。
在婴儿7、8个月时,婴儿已经能够听懂大人说的某些词的声音。因此父母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在与婴儿交流的同时, 把说话中的某个词和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由于大人用词时总是伴随自己的动作, 婴儿也就随着模仿大人动作而逐步开始模仿大人的词音, 在经过不断强化、刺激后, 婴儿就会从单纯的模仿性发音, 逐步学会自己能够说出词音。
最后, 在1周岁后, 宝宝就开始进入正式的语言学习阶段了,在这个时期父母应多点创造给孩子学习训练的机会,特别是要让孩子多接触生活, 多接触社会,见多识广了, 自然就有想表达意思和有说话的要求,且乐意同父母、家人、同伴说话, 交流他们的所见所闻。另外,父母在倾听时, 还要不失时机地帮助他掌握语言词汇和语言表达技巧,在这个交流过程中,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到很快的发展了。
构音器官是否正常
构音器官包括肺、喉、面部、口部肌肉, 硬腭、腭咽肌、舌、下颌等,由于构音器官发生异常,也可能会造成语言的发育障碍。其特点是宝宝可以发音,但是会表现为语言很不清楚, 如鼻音过重或过轻, 儿童腭裂、黏膜下腭裂会造成鼻音过重等。
几乎所有构音障碍的患者都存在一定的舌唇运动不良, 舌唇运动不良会使所发出的音歪曲、置换或难以理解。而正常发育的儿童在6岁左右就完成了构音的发育,因此如果是存在有构音器官异常的患儿,应尽早手术,并及时到正规的康复训练机构进行系统规范的舌唇运动训练、发音训练及辨音训练等,以便及早纠正构音错误。
还有一些小孩在小时候会出现口吃,一般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改善或消失, 只有少数可持续至成年。部分口吃儿童是因为语迟造成其语言流畅性差, 词与词之间运用能力差, 而出现上一个词的重复、延长, 这些一般会随着语言能力的提高而逐渐修正的,不必太过于担心。但是如果家长的过分关注及紧张反而会给儿童很大心理负担, 从而加重了口吃或延长修正过程。因此要正确对待口吃儿童, 不要过分纠正讲话, 避免惩罚、歧视、戏弄、嘲笑或故意模仿儿童的口吃,应该鼓励患儿多点参与集体活动和锻炼,另外,有节奏的唱歌、朗诵对儿童语言训练有一定的帮助。
生长发育迟缓的原因多种多样:
1.正常的生长变异
占80%~90%,如家族性矮身材、体质性发育延迟以及低出生体重性矮小,这些与先天遗传因素或宫内的发育不良有关,其生长速度基本正常,不需要特殊治疗。
2.病理性原因
如染色体异常(唐氏综合征、特纳综合征)、代谢性疾病、骨骼疾病(骨软骨发育不全)、慢性疾病、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引起的生长迟缓。
临床表现
1.体格发育落后;
2.运动发育落后;
3.语言发育落后;
4.智力发育落后;
5.心理发展落后等。
生长发育迟缓表现往往是多方面的,多有体格发育、运动发育及智力发育落后但也可以某一方面为突出表现。如果身高、体重、头围的测量值全部都偏低的话那就表示孩子的发育出现了全面的迟缓,应该向小儿科医师做详细咨询,以确认是否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如果只是身高、体重、头围的某一项指标出现偏低,那就表示孩子可能出现了部分的发育迟缓,可进一步检查脑神经或内分泌等项目以了解孩子的生理发展是否受到了影响。
检查
检测血常规、肝功能、内分泌系统(如生长激素、甲状腺功能)、微量元素(全血、血清、头发、尿中镉、铅、铜、锌、铁、钙、镁、锰、碘、硒、磷等),X线检查了解骨骼发育情况等。
诊断
1.体格生长评价
按照原卫生部建议采用1995年中国九大城市儿童的体格生长数据为中国儿童参照人群值。儿童体格生长评价包括发育水平、生长速度以及匀称程度三个方面。
(1)发育水平将某一年龄时点所获得的某一项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值(横断面测量)与参考人群值比较,得到该儿童在同质人群中所处的位置,即为此儿童该项体格生长指标在此年龄的生长水平,通常以等级表示其结果。生长水平包括所有单项体格生长指标,如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等,可用于个体或群体儿童的评价。
有些单项测量,如骨龄代表发育成熟度,也反映发育水平。同样,体格测量值也可以生长的年龄来代表发育水平或成熟度。如一个2岁男孩身高76cm,身高生长水平为下等,其身高的生长年龄相当1岁。
(2)生长速度是对某一单项体格生长指标定期连续测量(纵向观察),将获得的该项指标在某一年龄阶段的增长值与参照人群值比较,得到该儿童该项体格生长指标的生长速度。以生长曲线表示生长速度最简单、直观,定期体检是生长速度评价的关键。儿童年龄小,生长较快,定期检查间隔时间不宜太长。生长速度的评价较发育水平更能真实了解儿童生长状况。生长速度正常的儿童生长基本正常。
(3)匀称程度是对体格生长指标之间关系的评价。①体型匀称度表示体型(形态)生长的比例关系。实际工作中常选用身高的体重表示一定身高的相应体重增长范围,间接反映身体的密度与充实度。将实际测量与参照人群值比较,结果常以等级表示。②身材匀称以坐高(顶臀高)/身高(长)的比值反映下肢生长状况。按实际测量计算结果与参照人群值计算结果比较。结果以匀称、不匀称表示。
2.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水平表现在儿童在感知、运动、语言和心理等过程中的各种能力,对这些能力的评价称为心理测试。心理测试仅能判断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水平,没有诊断疾病的意义。心理测试需由经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根据实际需要选用,不可滥用。包括能力测试和适应性行为测试,
(1)能力测试1)筛查性测验①丹佛发育筛查法(DDST)DDST主要用于6岁以下儿童的发育筛查。②绘人测试适用于5~9.5岁儿童。③图片词汇测试(PPVT)适用于4~9岁儿童的一般智能筛查。2)诊断测验①Gesell发育量表适用于4周至3岁的婴幼儿,从大运动、细动作、个人—社会、语言和适应性行为五个方面测试,结果以发育商(DQ)表示。②Bayley婴儿发育量表适用于2~30个月婴幼儿,包括精神发育量表、运动量表和婴儿行为记录。③Standford—Binet智能量表适用2~18岁儿童。④Wechsler学前及初小儿童智能量表(WPPSl)适用于4—6.5岁儿童。⑤Wechsler儿童智能量表修订版(WISC—R)适用于6~16岁儿童,内容与评分方法同WPPSI。
(2)适应性行为测试智力低下的诊断与分级必须结合适应性行为的评定结果。国内现多采用日本S—M社会生活能力检查,即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此量表适用于6月~15岁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评定。
治疗
婴儿出生后早期,各系统尚处于生长发育中,对于出现异常情况年龄越小,早期干预康复治疗效果越好。首先通过病史、体格和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判断引起儿童发育迟缓的原因,来确定治疗原则。
1.体格发育迟缓的治疗
(1)营养不足应合理营养、全面均衡饮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食欲等。
(2)全身疾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3)家族性矮小、特发性矮小和体质性生长发育迟缓通过各种调养,充分发挥生长潜力,可酌情使用生长激素。
(4)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如甲低、垂体性侏儒、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小于胎龄儿等进行相应特殊治疗及对症治疗。
2.语言发育迟缓的防治对策
(1)孩子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就是模仿。因此,成人要多和小儿说话,训练小儿模仿成人的语言发音,要鼓励小儿敢说话,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
(2)多给予刺激促使孩子讲话:比如,开始要孩子喊“妈妈”,如孩子不喊妈妈,妈妈应微笑点点头,如再不喊妈妈仍用微笑点头以示意,最后,孩子突然喊“妈妈”了,就应热情地拥抱或亲吻孩子。这样,就会使孩子体验到喊“妈妈”得到的疼爱,调动起说话的兴趣和积极性。
(3)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和大自然,多接触社会和大自然会使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眼界开阔了,见识广了,自然就有说话的要求了。如果再配合语言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相应地得到很好发展。
(4)精神因素引起:改善生活环境,使儿童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
第2个回答  2020-08-12
晨茜语 言矫正指出,很多孩子的语言问题多是受家庭教育和语言环境等因素影响。因此,在孩子语言发育期,尽量由父母亲自照料和教育,如果条件不允许,由老人帮忙照顾,也要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加强亲子交流。平时在家,要多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欲望,鼓励孩子多说,家长要做一个倾听者和引导者。此外,由于孩子年龄小,缺乏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很容易养成不正确的语言习惯。这就要求父母要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避免过多家人都参与其中,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要培养孩子安坐的能力,耐心等待的能力,正确表达自身需求的能力,通过正面的引导,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说话的欲望。
第3个回答  2019-08-27
研究指出,孩子在五岁以前,多透过与生活中亲近者(尤为父母)的生活互动来学习语言。当孩子使用手势、声音或是词汇、句子表达讯息时,父母的反应会强化和刺激孩子更多的渴望交流。
反之,随着孩子的发展,缺乏适当的激发,孩子主动性互动不足,这时孩子的呈现的情况多为:『孩子不说话』、『仅会叠词』、『无意义发音』、『得不到即用哭闹解决』,在这样情况下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次数相对会更少。孩子在活动、谈话期无法在环境中有适当的语言输入及输出来建构沟通力的发展,导致与同龄发展孩童拉大差距。
同时研究也发现,当一个有语言迟缓的孩子,若可以即时重获亲近者予以足够支持时,孩子可以在语言发展上有效获益。当父母以鼓励孩子沟通的方式与孩子互动时,他们可以对孩子的社交和沟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显明了孩子在语言发展上与亲近者互动环境密不可分的连结。
所以,如果照顾者能够学习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孩子练习发音以及语言表达,对孩子的帮助非常大。这边提供几个居家锻炼的活动给您参考看看。

✿下颌操作:狼来了!
操作方式:让宝宝扮演大野狼的角色,然后当爸妈说:“狼来了!”的时候,要宝宝发出“啊~呜”的声音,然后爸妈可以跑到左边,让宝宝顺着你的方向把下颌移动到左边,接着再让他发出“啊~呜”的声音,接着再换到右边,做出相应的动作。良好的下颌稳定度,可以有助于吞咽、将食物形成食团,以及控制语言动作哦!
✿心情故事点滴:
试着回应你在孩子脸上看到的各种表情。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可以在他回家之后,问问他:“你脸上有个大笑容呢,跟我说说怎么了?”或是说:“你皱眉了,今天发生什么让你难过的事了吗?”
第4个回答  2018-11-06

    语言障碍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定义,大体在表现上一般分为发音的障碍和理解的障碍,而在原因上一般分为器质性的或功能性的。

    先看发音,首先如果是发音的问题,那发音主要体现在清晰度及流利度的异常上,而且这种异常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会被明显感知。

    再看理解,实际上更确切地说是对语言的理解和语义的表达,大体上说是对于语言文字在听说读写上都有困难,即任何文字符号系统都会出现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