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该怎么治疗?

痛风该怎么治疗

目前据统计我们国家痛风的患者大概有超过两千万,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有接近两个亿了,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一个疾病,为什么会出现现在这样一个情况呢,主要是原因跟大家的饮食结构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就是高嘌呤食物太多,也就是我们从以前的比较偏向于清淡的饮食向嘌呤含量比较高的、高嘌呤饮食过度,比如说肉类,比如说动物内脏、煲的汤这一系列的食物,我们吃的太多有一定的关系。只要通过饮食控制、喝嗞凤草茶调理等手段,长期把血尿酸水平控制在达标范围内,沉积在关节腔内的尿酸盐结晶就会渐渐溶解,当它溶解完后,如果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控制仍然很好,不再产生新的结晶,痛风几乎不再发作。这时,就可以认为痛风断根了,被治愈了。
当然还跟一些遗传因素、基因、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所以痛风的诱因,就是诱发尿酸升高的原因还是比较复杂,我们知道的原因肯定是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有一些基因有一定的关系,但具体每个原因起到多少作用,目前我们很难回答,那我们只能说在饮食上面、在生活习惯上面,我们严加控制,这样就能够减少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一个发作和发生。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它是由血尿酸增高引起。痛风不能吃以下几种类型的食物:
第一、患者不能过度地摄入高嘌呤食物,如果患者的肾脏不能及时处理高尿酸,就会造成血尿酸急剧升高,长期升高就会造成尿酸在关节中形成结晶,从而引发痛风。患者要需要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比如动物内脏,海鲜,蛋白质类食物,包括牛肉、羊肉,以及火锅的肉汤。
第二、患者要多饮水,肾脏是唯一能够排出一些尿酸的器官,多饮水能够改善尿酸的排泄。
第三、痛风患者忌酒,不论是白酒还是啤酒都会引起尿酸的排泄障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0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随着人类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这样的问题。痛风是尿酸结晶引起的问题,原因有尿酸生成增多和排泄减少。部分人因为体内酶缺少,嘌呤代谢减少引起。有些可能是因为其它的问题引起,比如病人往往合并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甚至高脂血症。其处理方法如下:
1、改变生活方式,适当运动,减少体重;
2、饮食结构改变,尽量进行低嘌呤饮食,减少动物内脏、豆制品摄取,减少饮酒,包括啤酒、白酒;
3、药物治疗,部分药物可以减少尿酸生成或增加尿酸排泄。急性期的疼痛处理会应用秋水仙碱,因为副作用较大,现在推荐小剂量应用,同时可以合并使用非甾体消炎药,即非甾体镇痛药一起使用;
4、特别严重者,关节沉降后尿酸结石非常多,而且巨大,需要外科操作,即外科切排,把痛风石切排。
第2个回答  2020-10-10
轻度痛风患者暂时不需要服药,可以通过改变他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来治疗。闭嘴,保持双腿张开,每天吃清淡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高嘌呤食物、酒精和烟草、浓茶、咖啡等。不要吃太甜的食物。每天多喝水,通过加快排尿来促进尿酸排泄。多锻炼,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体抵抗力。鞋子和袜子必须对脚舒适,以避免关节肌肉损伤。
痛风严重这个要分两个方面:
一方面、痛风表现为急性的发作。急性发作的时候,有时疼痛是很剧烈的,还伴有肿胀、发红。关节的局部不敢触碰,病人感觉非常痛苦,这个时候医生一般会给消炎止痛药或者秋水仙碱或者皮质激素(比如强地松等等)。这些药物可以综合的使用,这就是急性痛风的治疗。
另外一个方面、有的病人痛风反复发作,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关节可能变形,里面可能有关节积液,还有痛风石,这是比较长时间尿酸结晶积累造成的,这时治疗的关键是要降尿酸。慢性痛风的治疗,最重要的是降尿酸。
第3个回答  2022-04-02
:痛风的治疗,它主要是以预防以及药物治疗为主。首先、需要控制高尿酸血症,预防尿酸盐沉积,防止表现出关节肾脏病变。第二、是迅速地控制急性关节炎发作,减轻病人的痛苦。第三、是防止尿酸结石形成以及肾功能损害,这是痛风治疗的总原则。具体用药:在急性通风关节炎期可以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及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而到了关节炎的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主要是维持血尿酸的正常水平,一般要使血尿酸控制在360微摩尔每升以下,这样可以减少和清除体内沉积的尿酸盐结晶。此外,还要注意伴发疾病的治疗,比如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肥胖以及糖尿病,需要把这些疾病控制在正常的水平。此外,病人还需要注意生活方式,因为适当的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是痛风长时间治疗的基础,比如防止高嘌呤饮食,保持在理想体重范围,每日饮水在2000毫升以上。
第4个回答  2020-10-10
轻度痛风患者暂时不需要服药,可以通过改变他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来治疗。闭嘴,保持双腿张开,每天吃清淡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高嘌呤食物、酒精和烟草、浓茶、咖啡等。不要吃太甜的食物。每天多喝水,通过加快排尿来促进尿酸排泄。多锻炼,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体抵抗力。鞋子和袜子必须对脚舒适,以避免关节肌肉损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