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家堂的风俗来历

如题所述

所谓请家堂,即年三十的下午,人们将备好的各种美酒佳肴摆满堂屋的八仙桌作为供品(供品的丰盛,展示着生活的富足,体现对先辈的恭敬), 请已亡故的列祖列宗回家过年。沂源县 1944 年建县时由临朐、沂水、蒙阴等周边几个县的部分区域区划组合而成,风俗习惯自然受到不同区域习俗的交织与影响,许多的过年讲究有所不同。

在供品制作的理念上,沂源县东部的人家,筹办供品讲究“不动青”——满桌的供品不用青菜。

鸡鸭鱼肉,煎煮烹炸蒸,用最丰盛的席面作为供奉,以示敬重。西部的人家筹备供品不忌讳绿色出现在供桌,摆上八仙桌还必须两样青菜——油菜、芹菜。油菜谐音“有财”,芹菜则可延伸出“勤来财”寓意。满满一桌的美酒佳肴,是一个家族里不同家庭的共同手笔,为的是让请回家的先人享用整个家族里孝子贤孙那满满的敬意。

八仙桌最为尊贵的一方,供奉的是列祖列宗名讳簿籍,也称家堂轴(如丈夫在世,妻已亡故的不能单独写进家堂轴, 需另写一牌位供于桌一侧) 。 

八仙桌下面摆香案。四柱香(神三鬼四)燃起,族人们虔诚跪下,主持者将家堂轴上的列祖列宗回家过年的意愿口述一遍,烟雾袅袅里,请家堂仪式隆重上演。

而每当四柱香燃尽前,再点燃四柱香接续,寓意家族香火不断。有家族请家堂,则从祖坟处点燃四柱香,捧在胸前,虔诚的默诵先人名讳后,引导着列祖列宗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0
请家堂(又叫“请老”)就是将祖宗和已去逝亲人的亡灵请回家来,与家人一起过年。请家堂共分三个步骤,一是迎家堂,二是守家堂,三是送家堂。
每年过年的时候,请家堂是山东大部分地区(尤其以泰安、莱芜、济南、临沂、潍坊、宁阳、新泰、日照等地为盛)的风俗习惯。大凡是家里有老人的都是要很严肃很神圣的要举行这个仪式的。当然对这项风俗习惯现在的年轻人是无论在感情上还是仪式上都越来越淡了。毕竟是都讲究新年新形式,过洋节的气候也越来越盛了,更或者是对于那些个老黄历年轻人是越来越不懂了。请家堂是很讲究的。年三十上午一家人就按照分配好的工作开始有条不紊的准备了。首先家里的男爷们开始贴对联,屋里屋外,大门,圈门,家里的水缸,米缸,床头等等,到处都贴上喜庆和吉祥的祝福。贴完对联后就要去用纸幄子打火纸(就是我们说的纸钱)。然后女眷们便下厨房准备供养的供品了,供品一般就是鸡、鱼、豆腐、青菜和水果。鸡当然是全鸡了,要盘的很好看,鸡头要高高在上,然后将盘好的鸡下锅蒸熟,这样用的时候光拿出来用就好了。当然鱼也是要事先做好的。青菜呢,到摆供桌前现炒也是来得及的。
等把所有的 老人都请回来以后,所有家里的人就都围坐在老人 身边,开始在一起包 饺子,吃团圆饭了。这时候一家人开开心心,热热闹闹,共庆丰收也祁福来年。年三十的晚上是大人孩子都不睡觉的。我们俗称“熬五更”。当然孩子们一般都熬不到,大人也在过了十二点后就督促着我们去睡觉了,因为年初一还要到村里家庭关系都比较近的亲戚家里去磕头。主要是给请回来的老人磕头,以表示对老人的尊敬。
年初一的早上,孩子们或三五成群或两个一伙,小点的孩子便有大人领着到近份的亲戚家里去磕头了。有大人在旁边孩子们磕头都很认真,很虔诚。但是当大人不在身边的时候,玩闹起来的孩子便忘了规矩,随便的坐在了桌子一旁的凳子上。一般是屁股刚落座,便见家里的老人扎煞着双手一脸严肃和无奈的样子,嘴里说着“那是给请来的老人坐的!”,象哄小鸡一样把“不懂事”的孩子哄走,然后虔诚的双手合十对着家堂桌子为孩子们“请罪”。孩子们一哄而散,个别调皮的边跑边不忘来一句“老人揽着我们呢。”虔诚的大人们也就一笑而过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