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帝逃亡的意思

如题所述

向上帝逃亡,是指列夫·托尔斯泰晚年离家出走的一次自我成全。逃离后的他”单独与他的上帝同在“,此次逃亡,是托尔斯泰奔向自己的上帝的逃亡。

他厌倦了家庭的牵扯和纠纷,终于在妻子最后一次搜查他的房间的时候,毅然决定离家出走,此时的他已经八十三岁了。 

托尔斯泰刚开始的婚姻是非常美满的,可是经过48年后,他已无法忍受再看到自己妻子一眼。82岁的时候,托尔斯泰再也忍受不住家庭折磨的痛苦,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脱离他的妻子而逃出家门——逃向酷寒、黑暗,不知去向。

他有信仰,有着最真诚的内心。他本人过着贵族式的老爷生活,但他的信仰是受难,是农民,是阶级的鸿沟。现实与理论让他觉得自己反反复复自我伪装,自我隐藏,永远活在虚假的世界里。

所以为了这个信仰,最后的他,躺在一个站长的简陋的卧室里的硬板床上,安详去世。没有痛苦,仿佛那一刻是他一生中最舒心的时候。如他所说的“他单独与他的上帝同在”。

一切不作为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一个胆怯的灵魂,人们必须清楚而真诚。这是人类的闪耀时刻,是一个小我放弃一切融入到全人类,并去寻找信仰的高光故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06

出自列夫托尔斯泰,大多数人的婚姻一开始都很美好,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彼此前进的步伐不同,渐行渐远。如果不能相互宽容、相互尊重,只会让对方想逃。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托尔斯泰,世界文学泰斗,俄国现实文学批判主义家,这么个伟人却在婚姻生活中活的痛苦不堪,他的文学作品就是他真实生活写照。

托尔斯泰与妻子索菲亚育有13个孩子,婚姻初始两人琴瑟和鸣,妻子打理庄园,他安心创作,也曾为妻子写过很多诗歌。

到了19世纪60年代中期,托尔斯泰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增强了,但他又是一个贵族地主农庄主,他厌烦自己的高贵身份,他不断挣扎一直想摆脱,与贫苦大众融入一体。

可他的家人不愿放弃这种富裕优渥的生活,婚后三观价值的不同造成夫妻之间产生越来越大的隔阂,渐行渐远,感情越来越糟。妻子一直想探寻他内心深处的隐私,掌控他,摆布他,丝毫不信任他,经常偷偷摸摸乱翻他的文稿,导致他越来越厌恶婚姻。

他越来越感到窒息,迫切地想要离开,离开妻子,摆脱贵族身份的枷锁,离开社会舆论的绑架。但却又无法狠下决心抛弃家人。毕竟妻子是贤妻良母,只是精神无法契合。



托尔斯泰被这种矛盾的痛苦生活持续折磨了他将近二十年。

直到风烛残年,经过几番斗争,在妻子的再次疑神疑鬼下毅然决然地悄悄离家出走了,他只穿了皮袄和靴子,没有带任何财物。陪伴他的是挚友兼医生马科维茨基和他的小女儿。

当他离开庄园的时候,心情无比舒畅,终于不用再扮演伯爵,终于不用再面对周围人的谄媚讨好,现在的他才是自由的。

以为出逃便能摆脱,却没想到家人不愿放过他,通电全世界查找他的行踪。警局还在托尔斯泰可能坐的每趟列车都安插了密探,耀眼的荣誉让他无处可躲,无处可藏。

旅途的一路奔波让这位83岁的老人疲惫不堪,以至于高烧不退,被迫从阿斯塔波沃车站下车,在站长的家休息。

此时的他意识不清,却仍不愿家里的人前来看望,陌生简朴的小屋,让他的心宁静了下来,他走得平和,安详,在此处长眠。也算得偿所愿,走得安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