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lomb强度准则及回归公式

如题所述

3.1.1 Coulomb 强度准则

常规三轴试验是确定岩石材料力学性质的重要方法。通过作出岩样破坏时主应力Mohr 圆的包络线,就能得到岩石材料的强度准则。目前岩体工程领域内,Coulomb 强度准则在压应力状态下得到了普遍应用,认为岩石承载的最大剪切应力τS由粘聚力c和内摩擦力确定,

τS=c+μσ (3.1)

式中:μ是内摩擦力系数,μ=tanφ;φ是内摩擦角;σ是破坏面上的正应力。从图3-1的Mohr应力圆可以确定,在最大主应力σ1和最小主应力σ3满足

岩石的力学性质

图3-1 Mohr应力圆和Coulomb强度准则适用范围

a—剪切应力的Coulomb准则;b—主应力的Coulomb准则

时,在倾角a=45°+φ/2的截面上,剪切应力和正应力满足Coulomb强度准则(3.1),解得

岩石的力学性质

因而,Coulomb强度准则可以主应力表示为

σS=Q+Kσ3 (3.4)

简记为T(Q,K),式中,Q和K是强度准则参数,与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的关系是

K=tan2a (3.5)

Q=2ctana (3.6)

3.1.2 应力状态

Coulomb强度准则认为在正应力为零时,岩石的抗剪强度是粘聚力c。不过,在正应力为零即图3-1a中虚线圆时,最小主应力是拉应力

σ3=-ccota=-Q/(2K) (3.7)

相应的最大主应力σ1=ctana=Q/2。该应力状态对应于图3-1b中的A点。

一般岩石的围压影响系数K在3~6之间,而岩石的抗拉强度较低,通常低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1/12,因而由公式(3.7)可以知道,岩样在A点将会发生拉伸破坏,而不会出现剪切破坏。即岩石不可能产生纯剪破坏。在第1章1.4节中已经说明,对于双面剪切和直接剪切试验,试样破坏断面承受的载荷并非均匀的剪切应力,因而试样承载的峰值应力与岩石的剪切强度或粘聚力并不相同。这就是说,Coulomb强度准则的粘聚力c是回归公式的外推值,并不是一个直接测量的试验结果。

3.1.3 线性回归公式

对实验室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而言,公式(3.4)的确切含义是,一个给定岩样能够承载的最大轴向应力σS与围压σ3呈线性关系。但岩样强度是破坏试验得到的,每一个岩样只能得到一个围压下的强度。围压变化时,岩样也发生变化。因而尽管公式(3.4)只有两个参数,也需要由多个岩样不同围压下的三轴强度σS回归分析得到。一般规程要求,试样的数量不得少于5个,围压宜按等差级数进行分级,也可按等比级数分级,分级数不得少于5级。为了减少岩样间差异产生的影响,有时也进行重复试验。

线性回归的方法[10]简述如下。

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通过试验得到n对数据(Xi,Yi),以线性关系

Y=Q+KX (3.8)

回归这些数据时,利用最小二乘法

δ=∑[Yi-(Q+KXi)]2

达到最小,即δ关于K、Q的导数为零,可以确定

岩石的力学性质

Q=(∑Yi-K∑Xi)/n(3.9b)

回归的相关系数

岩石的力学性质

上述各式中的Σ都是对下标i从1到n求和。

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围压下重复试验的次数不同时,不能先求出每一围压下岩样强度的平均值再线性回归确定T(Q,K),而应将每个岩样的强度都作为独立的参数进行回归,以体现每个岩样所表现的材料非均质性。此外,相关系数的高低并不能完全证明回归参数反映了岩石的力学性质。这将在后面第3章3.7节予以说明。

3.1.4 过度拟合必将失真

现在,计算机的普及以及Excel、Matlab等分析软件的便利,对试验数据可以迅速进行多种计算、绘图和曲线拟合,给出各种形式的公式。这在二三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不过,有时对拟合公式本身缺乏研究和理解,没有明确其物理含义和适用范围;或为了追求拟合精度选用参数过多的复杂公式;或对同组试验的各个曲线进行一一拟合,得到多组拟合参数。由此得到的拟合公式可能失去应用价值乃至完全不符合事实。

假设利用直径D=45mm、50mm、55mm,长径比为2的三组试样进行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得到不同围压σ3下试样轴向极限载荷F(图3-2)。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数据并非真正的试验结果,而是利用公式F=0.25πD2(η+50+3.5σ3)产生的,式中η是-10~10之间的随机数,表示试样之间的差异对承载能力的影响。就岩石力学实验而言,图3-2中数据的离散性是相当低的。这里试样直径D是参变量;围压σ3是自变量,极限载荷 F 是因变量,两者大致呈线性关系,具体关系受到参变量 D 的影响。如果利用Coulomb准则来描述岩石的强度特性,则有

σ1=F/(0.25πD2)=Q+Kσ3 (3.10)

式中Q和K是模型参数。图3-2的数据也相应转换为图3-3的强度与围压关系,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数据的离散程度。

图3-2 不同直径试样承载的最大轴向荷载与围压的关系(假想数据)

图3-3 不同直径试样强度与围压的关系及2次多项式拟合

利用公式(3.10)分别对三组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的线性回归,得到的模型参数Q和K在表3-1 给出。尽管实验数据具有明显的离散性,但回归得到的模型参数差别不大。如果将全部数据作为一组进行联合回归,得到的参数Q=49.0和K=3.608,与生成数据的50和3.5差距不大。毫无疑问,Coulomb准则可以适用于不同直径试样的强度与围压的关系。至于模型参数Q和K随参变量D的变化,可能是参变量的作用,也可能是试验误差引起的,目前无法判断,需要进行更多、更仔细的试验。就实际应用而言,完全可以利用所有数据确定的Q=49.0和K=3.608来预测不同直径试样的强度。

表3-1 不同回归方式得到的试验结果的拟合参数

如果认为利用线性关系没有充分拟合试验数据,而利用二次多项式

岩石的力学性质

来拟合,相关参数也在表3-1 给出。显然,线性公式只是二次多项式的特殊形式,后者肯定对试验数据具有更好的拟合精度,但3组数据得到的参数差别增大,且二次项的系数正负不同,具有定性的差别。具体地说,对于没有进行试验的参变量D,其强度与围压的关系即公式(3.11)完全不能了解。我们不能认为公式(3.11)是一个力学模型,更不能说表3-1 中参数a0、a1、a2随参变量D的变化是岩石强度的体积效应。从图3-3给出的D=45mm和50mm两组数据的回归曲线可以看出,拟合曲线只是在试验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精度,并不能外推到试验范围之外。

增加拟合公式中的待定参数可以提高拟合精度。n对数据(xi,yi)即平面上的n个点,有n-1次多项式完全通过,具体形式可以用公式(3.12)表示。图3-2 中给出一个通过7个试验点的6次多项式。

岩石的力学性质

如果要求拟合公式或曲线完全通过给定数据或过分接近给定数据,拟合公式可能出现病态,所谓“过度拟合必将失真”。这是因为试验结果或因变量y并不完全是由单一的试验控制参数或自变量x决定,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试验控制参数是试验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那么拟合公式应该反映整体变化规律,与试验结果的差异是其他因素,通常是一些不可控制的试验条件引起的。试验结果y的变化不完全由试验参数x引起的,拟合公式也应该体现这一物理事实。更为详细的论述参见拙稿“试验结果的数学拟合与力学模型”。

拟合公式应该具有物理基础,公式中待定参数最好能够表示材料的某种力学性质。Coulomb准则是处理试验结果的典范:以粘聚力和摩擦力构成的剪切承载力在特定倾角的截面达到极值,据此解释岩样强度与围压之间的线性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