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是冬至吃还是提前一天吃?

如题所述

汤圆是冬至吃。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

还有一种解释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围坐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

扩展资料:

我国南北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经过历史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在宁波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没有馅。汤果也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

浙江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节气,在这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祷祖先保佑全家人来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后全家人欢乐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

其中吃“冬至圆”(擂圆,又叫硬擂圆、翻糙圆)是台州的老传统,擂圆取圆圆润润、团圆之意。擂圆是冬至的重头戏,“圆”意味着“团圆”“圆满”,与平日里吃的汤圆相比,临海人的冬至圆不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而且意味深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9

汤圆是冬至吃。

吃冬至团:在一些地区盛行吃冬至团,取其团圆的意思。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用九层糕祭祖: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等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喝羊肉汤: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为图个好兆头。

扩展资料: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大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2-21

根据我的搜索,没有文献规定早上还是晚上,不过可以看出来略多数都是前一晚搓,早上吃。资料包括:

    一般都是早上吃,也可以中午吃,晚上不建议吃。(注:没说明原因) 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夜晚。冬至这一天,天还没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因此,冬至吃汤圆不仅意味着太阳(阳光)逐渐回来,还代表圆润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作圆满的象征。

    冬至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包饺子,包好饺子先祭祖,祭完祖开始吃,吃一批,留一批,留到冬至那天早上再吃一顿。

    潮汕人在冬节的前一晚,会全家老少围坐搓甜圆,而且搓甜圆越是搓得大大小小参差不齐越好,叫“父子公孙圆”,象征一家老少圆圆满满。如果有家人外出不归,那么,一定要为他留下一些糯米粉,归家后做一碗汤圆给他吃。

    (潮汕) 那天早上,妈妈一大早就起来做汤圆,我和姐姐也跟着起来了。妈妈把糯米粉放进盆里,让姐姐把温开水倒进粉里,就开始和糯米团了。妈妈还告诉我,要是太干了,就再加进一些温开水。过了十多分钟后,妈妈把糯米粉揉成了一团,我想拿一点糯米团来搓汤圆。... 汤圆搓好了,妈妈拿到厨房去煮。不一会儿,汤圆煮熟了,妈妈把两颗汤圆放在门的上面。我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妈妈说:“汤圆又甜又圆,表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妈妈舀了几碗汤圆给我们吃,说:“吃了汤圆又长一岁了,你们可要更懂事啊!” 冬至吃汤圆是我们潮汕的民俗 ...

    在冬至前一个晚上,先把糯米浸水,用石磨磨成米浆,压榨水分,然后全家大小一起把它搓成团子,俗称圆仔,在比较富裕的人家,也有搓成数倍大的“圆仔”,里着糖和花生粉,红白各六颗,称为“圆仔母”,不论是“圆仔”或“圆仔母”,都被称为“冬至圆”。吃了冬至圆,就象征团圆及添岁的意思。

    潮汕地区... 在冬节前,农家主妇要纷纷舂糯米粉(今多为机械辗制),等到冬节节的前一晚,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围坐在竹葫或大盘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搅搓成的粉团,以两只手搓成弹珠一样的丸子,俗称“冬节丸”。... 冬节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后,都要吃一碗“冬节丸”,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

    (马来西亚巴生) 我记得以前外婆会在冬至的前一晚搓好糯米粉团。.. 冬至当天一早,外婆和妈妈开始 ... 七手八脚就变出一大盘的汤圆。

    (马来西亚/新加坡) 还记得小时候,在冬至的前一晚,老妈一定会准备糯米团,一家大小围在桌子旁,七手八脚的,不到一会儿就把糯米团揉成小粒团。第二天,一早起身老妈已经把汤圆煮好了。

    (马来西亚)在冬至的前一天,去AEON逛街,看到人人买汤圆,才想起隔一天是冬至。... 就买了花生口味的汤圆。隔一天早上,起来煮汤圆了... 。以前小时候,冬至的前一晚,都会帮妈妈搓好一粒一粒,放着。隔一天妈妈就会煮。妈妈都是煮好糖水搁着,然后把汤圆另外烫好,再过冷水,采放进糖水里。

    福州人到了冬至,既不是吃汤圆也不是吃饺子,而是吃一种叫“米时”的东西,用福州话发音为“细”,代表团圆的意思。冬至节前一晚,一家人要围坐在桌上搓“米时”,米时搓完后,放入锅中煮熟,然后捞起沥干,蘸上米时粉即可食用(福州的米时粉是用黄豆粉、花生粉以及芝麻混合而成的,最后还要加上一点白糖)。在福州的冬至习俗中,当晚搓好的米时,不能全部都吃掉,要留着第二天冬至节当早餐。冬至早上将昨晚赏做好的“米时”用水煮熟,配上芹菜、香菇和白菜等混着汤水一起食用。总之,就是冬至前一晚吃的一般是“甜米时”,冬至早上吃的是“咸米时”。

    莆仙方言有句谚语“冬至夜大过三十夜,冬至早大过初一早”。... 莆田人是从冬至的前一夜就开始过节,凡外出者这天要尽量回家与亲人团聚。在冬至前一晚,全家团聚搓汤圆成为一项重要活动。... “冬至暝”是全年之中黑夜最长的一天,于是莆仙方言中就有了“爱吃汤圆,天不亮”的说法。冬至早上,家人煮好的汤圆要先捞出两小碗用于祭祖,然后另取一些汤圆放凉,贴在自家门楣两侧的春联之上,左右各一颗,祈求家族兴旺发达。吃完汤圆,一家人就出门扫墓去了。

    在我们温州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前一晚,家家户户都要围坐一起,用双手搓汤圆叫“冬节圆”,象征团圆。 冬至早上要吃汤圆,吃过“冬节圆”后,你就又大一岁了。

    关于冬至夜,好像各个地方习惯不同,有不同的说法:

    - 说法一:冬至当天的晚上,因为冬至是有时晨的(一般在下午2点左右),那么冬至夜理所当然是冬至这一天的晚上。

    - 说法二:冬至夜是冬至的前一天晚上,就跟过圣诞节,圣诞夜是24日晚一样。而且有很多老人都说他们一直过的都是冬至前一晚。

    在镇雄,吃汤圆,却是在正月初一早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12-21
冬至吃啊。。
第4个回答  2015-12-21
冬至当天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