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备好一堂课

如题所述

在《》的学习中,我听了一节五年级的语文课-《蜀僧》,接着又听了执教教师的课后谈备课和专家的点评,使我认识到备课的重要性和备课要备些什么,再联系自己多年的备课实践,我认为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也就是要写好教案。教案就是教学预案。根据专家的讲座和自己的实践,总结起来课时教学预案的编写包括六个内容: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考虑,但这三维目标是一体的,不可割裂的。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要三维一体的体现在教学目标当中。教学目标要明确,要具体,要恰当。2.教学重点、难点。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有的是一致的,有时教学重点不一定是难点,有时教学难点不一定是重点,所以教学重点难点有时要分开写。3.课前准备。就是课前需要做哪些准备,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要准备什么,我们都应该把它写在教案上,这样可以备忘。4.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最主体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方式的设计是在设计教案时很重要的思考内容。学习方式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凭借教学资源、关注学生发展,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来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5.板书设计。教学板书设计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也体现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同时也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但板书不是死板的,僵化的,只因为这是预案,因此它有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适当的调整。6.教学反思(课后小结)。尽量做到每节课一小结,不断总结经验。同样反思的书写也不可流于形式,而应该结合授课内容和授课流程以及学生的课堂反映,总结出本节课的得失,并标明今后要加强的要点。教案有详案和简案。写详案、简案要因人而异,贵在认真思考和精心设计,不要为了写教案而写教案。《秋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秋游》是一篇情景交融、富有童趣的散文。本课教学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和音像组合手段,通过创设情境、驰骋想像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努力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以及给人带来的欢乐,激发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教学难点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色,体悟文中蕴含的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 小朋友,上一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还学会了许多生字新词,(出示黑板:白兔农田追逐一望无边郊外草地开心笑着喊着蚂蚱棉花几只)这些生字、新词还认识吗? (1)、指读词语 (2)、找一找轻声音节的词,多音字 (3)、选择其中的一个说句话二、精读课文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一下秋天的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好吗?。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朋友秋游时看到了什么?玩了些什么? (一)、第二自然段 1、你觉得秋天的天空怎么样?(美)美在哪里呢?我们读读课文好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师生讨论:抓住“蓝蓝的、一望无边、有时像……有时像……” “蓝蓝的”对呀,秋天的天空真美,颜色是蓝蓝的,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再美一点; “一望无边”哦,原来天空是多么广阔啊,真大呀,真是一眼望不到边,谁能读好这个词?指读,真不错,你吧天空的广阔无边给读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试试; “有时像……有时像……”嗯,秋天的天空真美,美在天上的白云真有趣,小朋友,你们看,这天上的云朵就只像白兔,绵羊吗?这些飘动的云变化真多啊!在这一望无际的天空中,这些云朵还在不断的变化着呢?请小朋友看看图,也可以联系平时所看到的来说说天上的云还像什么? 4、句式练习(学生说到有时……完成这个句子练习) 出示句子: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 小结:的确,秋天的天空多美呀!美在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多神奇!秋天的天空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多么广阔啊!那谁能通过朗读把秋天天空的美丽读出来呢?(指读课文)你读得真美,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试一下好吗?(齐读) (二)、第三自然段 过渡:我们刚才感受到了秋天的天空很美,秋天还有什么也很美呢?(田野) 1、分小组读课文自己学习讨论,用一句话来说说田野的景色。 2、学生交流 (1)、田野里,稻子成熟了。(对呀,田野里稻子金黄金黄的,这就告诉我们稻子是成熟了。) (2)、田野里,高粱火红火红的。(你看到了火红火红的高粱,秋天到了,高粱涨红了脸朝我们笑呢!那高粱也成熟了。) (3)、田野里,棉花白了。(棉花白白的,如果你看到一团团雪白的棉花,那你一定会替农民伯伯高兴,因为棉花成熟了,获得了大丰收。) 3、谁愿意来读读呢?(指读)你能想象一下稻田里这丰收的景象吗? 田野里稻子黄了,黄得怎样?高粱红了,红得怎样?棉花白了,白得怎样?可以说一种,也可以说两种,能说三种就更好了。 4、出示:田野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5、是啊,秋天的田野五彩斑斓,确实很美。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老师还觉得,这些颜色不光美,还说明了庄稼成熟了,就要丰收了,大家肯定很高兴,所以读的时候还要——高兴点。真好,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第四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秋天的天空是那么的美,秋天的田野是那么的美,在这么美丽的季节里,小朋友来到郊外游玩,玩了些什么呢?谁来读读课文? 1、指读第4自然段,思考:共有几句话? 2、指读第一句: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1)、读得不错!圈点“有的”读读体会,“亮开了嗓子”在干什么呢? (2)、引导学生看看图,小朋友还玩些什么? (3)、用上“有的”来说说笑朋友还玩了些什么。 3、小朋友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尽情欢笑,大家(引读):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 4、那就让我们开开心心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了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秋游,秋天的天空和田野都很美丽,大家玩得很开心。让我们随着音乐再一起把课文美美的读一读好吗?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喊、追、逐 (1)、指读 (2)、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字型 (3)交流方法 2、指导书写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 3、课外找一找、读一读描写秋天的诗歌。 板书: 天空 美 秋游 田野 游玩 乐教学反思:2.专题二《怎样上好一堂课》中提到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请你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该从哪些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在《怎样上好一堂课》中提到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师在新课改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实现师生多项的互动,因此我认为要上好一堂课,关注学生学习可以从以下方面:一、关注学生的参与感1、创设情境,激发参与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的动机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尤其是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情境,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学生的参与愿望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学习源自于疑问,问题情境往往能造成悬念,让儿童因好奇而要学,因此结合课文,在导入中提问,让学生在渴望答案的情境中学习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如教学《半截蜡烛》一文时,蜡烛为什么会有半截?这半截蜡烛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让学生带着求解疑问的心理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2、树立自信,鼓励敢参与心理学认为:学生的潜能你想有多大,就有多大。我们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记得在一次课堂上,我点到一名同学读书,当他出现结巴的现象时,很多同学高举右手想代替他回答。我看到了他怯生生的眼睛,那是一双渴望理解和寻求帮助的眼睛,于是我带着他读了前两句之后,在我目光的鼓励下他读完了一整段,我给了他一个灿烂的微笑作为奖励。从此,课堂上再也没有人讥笑他结巴了,他也自信了很多,乐意举手发言了。可见,只有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才能使他们大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3、获得成功,享受参与乐在学习活动中,我们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使每一个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因此要为“学困生”多创造机会,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使全体师生共享成功的喜悦,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再去体验更大的成功。二、鼓励大胆质疑,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不满足课本中的方法、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的现象,质疑的提问不同于其他定向回答的设问,问题不是预先定向的,而是必须经过深入思考才能“发现”的,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也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大好时机。因此,教师应适时地对学生的质疑加以鼓励、引导,促使学生不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才能启发学生探索,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制造悬念、巧设疑问,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感,培养他们质疑和答疑的能力,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大问题,因此,应做好工作以下几个方面:(1).订出目标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2).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进步和快乐;(3).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更加渴望学习;(4).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善于引导。四、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小学新课程的学科模块评价建立在学习过程评价基础之上,过程评价是近代课程发展的主要理念,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强调在评价过程中进行调控的重要性。教师日常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表现,做好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引导。五、质疑---点燃创造的火花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对篇章中的详略安排,叙述顺序的变化,标点符号运用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一课时,首先提出问题,谁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他是怎样进步的?他都有哪些进步?等等,带着这些疑问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学生们又冒出许多新奇的想法:“下一次再去看的时候,还会有进步吗?”“我要怎样做才能像小燕子一样进步呢?”等等,思路如泉涌般展开来。课堂是属于孩子们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能探求知识的过程,才能孕育学生创造的能量,点燃创造的火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