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我国高等教育将如何与国际接轨? 详细�0�3

如题所述

1 加入WTO 后,我国高等教育将如何与国际接轨? 唐寻 摘 要:加入 WTO 后,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论述了加入WTO 后给中国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将如何与国际接轨。 关键词:WTO;高等教育;国际接轨 中图分类号:F744;G640 WTO 是具体的,她是建立在一组游戏规则上的一个国际组织,WTO 的创立与发展,表明了经济全球化大势的增进与加深。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亦需要中国。中国加入 WTO,在中国是大事,在世界也是大事。她也许是历史苦苦积蓄到新世纪、新千年来临之际才毅然奉献的丰厚赠礼。加入 WTO 1. 加入WTO,给中国高等教育产生哪些影响? 中国加入 WTO 后,将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产生深远的影响。WTO 将会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对高等教育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来自 WTO“游戏规则”及其所反映出的精神和理念,主要指向高等教育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它涉及知识的创新、知识的传播和知识的转化,而最终集中于人才的培养。加入WTO 后,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WTO 是各国与国际联系与合作的很重要桥梁。对于中国高等教育而言,加入 WTO 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1.1 如今,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高等教育也是一种产业和商品,也可以“出口”。而根据WTO 服务贸易总协定,“教育服务”属于服务贸易范畴。目前已有40 个国家(地区)在开放教育市场协议上签字,要正式建立世界性的大教育市场。这无疑给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非常严峻的挑战。加入WTO 之后,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这块巨大"蛋糕",将会引起国外更多跨国公司和教育机构的垂涎。面对这一新的挑战,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如何迅速做出反应和进行应有的准备,树立应有的市场意识,是摆在中国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面前的紧迫任务。国外各种机构在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抢滩登陆",中国如何与其展开竞争,将现实地提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使命中来。 1.2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基础会得到明显改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到 2005 年的贸易生产总值和社会福利收入将分别比现在提高 1955 亿元和 1595 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5%和1.2%。“入世”后,社会向教育事业投入的渠道将更加多样,数量会持续增长。 1.3 将深化我国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入WTO 后,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以至教育体制结构将进一步面向调整。办学体制进一步面向市场,办学主体更加多元化,民办教育和国际合作办学将进一步得到发展。 1.4 对各级各类人才素质的要求将不断提高。 1.5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进一步迫切。加入WTO 后,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的约束力越来越明显。我国企业家、技术人员亟需更新知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新体系势在必行。 1.6 人才竞争加剧。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培养和开发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扩大知识资本。学生就业将进一步由市场来决定,竞争和人才流动加剧。 1.7 思想品德教育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2 1.8 与教育相关的产业将受到冲击和挑战。 1.9 WTO 对大学生就业有影响。涉外职业需求全面复苏。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的飞速发展,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将大大增加。传统专业面临下岗危机。英语、计算机成为就业门槛。高学历毕业生身价水涨船高。 1.10 对高校教师压力大。加入 WTO 后,高校专业大调整,课程体系大修改,课程内容大更新。教师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教授新的课程和内容,特别是年青教师,要逐步应用外语教授专业课程。 2. 加入WTO后,我国高等教育将如何与国际接轨? 2.1 培养大批创新型和熟悉国际经贸惯例的经营管理型等专业人才。中国加入WTO,国内企业将无一例外地置身于世界的竞争之中。而高等学校势必要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增强中国企业竞争能力的首要任务。但遗憾的是,中国高等教育长期局限于计划管理体制的框框,所培养的人才多表现为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而且更糟的是,中国高等教育长期专业设置、课程结构等变化缓慢,甚至连国际经贸领域的一些新规则和新内容,如国际金融衍生产品,IS09000 系列,国际保险服务等,在很多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内容中至今尚未介绍。因此培养大批熟悉国际经贸惯例的经营管理型人才,是当务之急。 此外,还要大批培养我国最紧缺的专业人才:一是农业、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二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三是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国际竞争需要和能够参与解决国际争端的专门谈判人才;四是了解国际惯例、符合需要的外语人才;五是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2.2 参与国际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面临国际高等教育大市场,中国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不够,在国际高等教育服务市场上的比重过小,因此主动出击,创造条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恐怕也是重中之重。 2.3 坚持以市场主导性原则。多少年来,计划经济一直把持着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严重偏离了市场的轨道。在人们的旧观念中,教育仅仅是增加消费、增加福利投入,而现在教育的功能重新得到认可,即能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有重要的贡献。要坚持以市场主导性原则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思路。首先要规范政府的管制作用,所谓“政府应该管好自己该管的事”。其次,重点建设国家级的大学城和建立高等教育改革特区,可加快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步伐。再次,积极开拓外国留学生教育市场,改变目前小规模接受留学生,自己走出去意识不强的状况,扩大对外的教育服务,把中国高等教育也作为一种服务性的商品予以“出口”,像北大、清华等名牌学校完全可借此提升品牌。 2.4 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社区学院。社区学院具有经济性、实用性、针对性、灵活性等优势。 2.5 强调知识的创新、传播与转化。高等教育的使命之一便是创造知识、传播知识、通过知识的转化来服务社会。加入WTO 后,中国高等教育将在这几方面的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6 加强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 WTO 后,为开展国内外的校际交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将是“世界通用人”:不仅为本地社会和经济服务,也能很好地适应它地、它国、它社会和它文化,具有国际性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2.7 教学和科研内容逐步国际化。加入 WTO 后,我国的高等教育,更应具备全球性和开放性的挑战眼光,具有国际化观念和奋勇当先的意识,在教学科研管理中体现全球意识,对国际性的社会问题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并很好地体现在教学内容和科研内容方面。 2.8 重视外语教学。由于外语在国际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高等教育更要重视外语教学,注重外语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并加大外语教学中国际知识、国际理解和外国文化的比重。各高校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专 3 业,在金融、法律等专业以及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 2.9 转变我们的教育和教学观念。高等学校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而且要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把能力进一步转化为社会现实的生产力。高等学校应成为创业者的熔炉,要转变大学生就业型模式为创业型模式,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合作精神。 2.10 构筑高等教育三大平台,即基础教育大平台,专业教育大平台,发展学生个性教育大平台。基础教育是根本,是重中之重,学生应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专业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大学生在本科阶段时应学会观察自然和社会,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做些科研工作。学生个性不容扼杀,要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即所谓的因材施教。有个性的人格,才能怀疑,才能批判,才能标新立异,最终才能创新。 参考文献 1.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陶郅,陈子坚.人文素质的回归[J].新建筑,2002,(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