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 高等 教育有些什么影响

闲者勿进!!!!!!!!!!!!!!!!!

比如体制上有了些什么变革,对大学生毕业就业有些什么影响
针对当前我国现行体制,入世后带来了什么冲击等等问题

  加入WTO与我国教育改革
  ——中国教育应对入世的基本行动策略
  我国已正式加入WTO,入世将对我国的教育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实质就是促使我国教育更加开放地面向世界,更加主动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改革发展为加入WTO奠定了必备的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种基础和条件主要是国民教育的规模、数量有很大发展,教育的质量、效益有明显提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育体制框架初步形成,教育的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但是,客观存在的种种局限与不足又使我国教育还难以全面适应入世的普遍要求,我国教育将面临着入世的严峻挑战。这种挑战是全方位的,会涉及到教育的不同方面和不同环节,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一点就是由于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教育机会特别是高层次、高质量的教育机会明显欠缺,所以我国教育在国际竞争中将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有可能丢失部分教育市场,流失部分教育资源。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教育发展方针和宏观政策,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其具体的行动策略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一、增加教育投入,创造教育机会,开发抢占教育市场。
  在WTO框架内,教育被列入服务贸易的范畴,要求各成员国普遍遵循自由、公平、开放的基本原则进行国际性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跨国境的教育服务应该得到充分的鼓励。因此,国际资本和外国办学机构更大范围地进入我国教育市场将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现代教育是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的知识产业,所以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加快教育发展,开发创造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力求用国民教育体系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教育需求,就是我们加入WTO必须的并且是符合相关游戏规则的基本行动策略。这一行动策略既是从政治、文化斗争角度看待教育,重视维护国家与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从经济、市场竞争角度看待教育,重视开发抢占教育市场的正确选择。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仍然是目前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国民巨大的教育需求,高层次、高质量教育机会明显不足。如果带着这一问题进入WTO,实际上是为国际资本和国外办学机构抢占我国教育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极大的便利,将会使我国教育在国际竞争中陷于相当的被动。所以说,加入WTO使我们教育投入具有了一种新的意义,使这一问题的解决显得更加紧迫。增加教育投入,首先是要继续加大各级政府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因为政府财政投入是教育经费的主渠道,教育的国际竞争主要是也必须是一种国家行为,并且这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财政状况的逐渐好转也为增加教育投入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合理政策,吸引国内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向教育事业,目前国内巨大的民间资金在寻求投资方向,相当多的资金拥有者也十分看好教育市场,这里欠缺的只是有力的政策引导和对教育投资利益的明确保障。
  总之,发展是硬道理。这个道理指明了我国教育加入WTO的根本方向和基本的行动策略。我们只有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开发创造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更大程度地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先于国外资本和办学机构抢占必要的教育市场,才有可能在愈加激烈的教育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二、进一步放开对教育的计划控制,开发各种潜在的教育资源。
  面对加入WTO的可能影响,地方政府和办学机构普遍期待着教育的宏观管理对此作出及时的政策调整。在这里,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看待目前仍发挥重要作用的计划调控,特别是对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和高等学校招生指标的计划调控。因为高等教育将是国外办学机构谋求进入我国教育市场的主要领域,这一点已有充分的表现。毫无疑问,为了保证国民高等教育有序、规范、按比例的发展,计划调控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有其长期存在的价值。但这种计划调控如果用之失当,施之过紧,就会对高等教育发展活力构成制约,对高等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形成影响。考虑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仍然是一个卖方市场的客观事实,考虑到加入WTO后国外办学机构将更大规模进入我国并且不受我国计划调控的直接制约,从而具有某种竞争优势的可能,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放开对国民高等教育的计划控制,开发各种潜在的教育资源,使地方和高等学校能够更为自主地参与国际性竞争。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理想目标,是要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新体制。这种新体制已初步形成,但还需要经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这里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使政府的宏观管理更多地集中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质量保障和行为规范,而进一步放松对规模与数量的计划调控,特别是适当放开对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控制,使省级政府和高等学校在招生计划的制定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不少发达地区和高等学校在这方面有着很高的积极性,事实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招生计划应该是省级政府对地方高等教育进行有效统筹管理和高等学校自主办学的核心内容。在这方面,省级政府和高等学校还普遍期待着更为充分的自主,而加入WTO则使这种期待变得更为迫切。当然也有人担心,进一步放开招生计划控制必然导致高等教育规模与数量的更快发展,这或许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应该说这种担心有充分的依据,但问题是如果国外办学机构一旦获准大规模进入我国教育市场,国民从国内教育机构得不到的教育机会就会由此得到满足,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也是一种必然。所以,进一步放开中央的对高等学校招生的计划控制,是我国高等教育迎接WTO挑战应该考虑的行动策略之一。
  我们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要求和迎接入世挑战的迫切需要,在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国防建设和某些艰苦行业专门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把地方所属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的统筹权逐渐交给省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中央直属高校在招生计划方面的权限,逐步实现学校招生计划自主。教育主管部门主要通过确定生师比、检查办学条件、规定收费标准、评估办学质量和增减财政拨款等途径对招生计划进行间接调控。
  三、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支持,增强民办教育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这些年来,我国民办教育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体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也应注意到,我国民办教育目前的生存与发展又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其宏观管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我国民办教育在整体上还缺乏足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是不争的事实。而加入WTO意味着民办教育必须直接面对更为广泛深刻的国际性竞争,从而这会进一步加剧民办教育已经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可以预料,我国教育市场一旦大幅度对外开放,民办教育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和影响,相当一部分民办高中和高等教育机构将难以继续生存发展,因为这些学校在国内竞争中就已经处于明显的弱势,还缺乏起码的国际竞争力。有理由认为,施之过紧的政策性限制和缺乏有效的鼓励支持措施是民办教育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第三次全教会所提出的这一科学思想还没有真正全面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因此还没有产生人们所广泛期待的实践效益。加入WTO要求我们要尽快系统思考这一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支持,从整体上增强民办教育的生存能力和国际竞争的能力。
  从基本的政策措施上看,核心的问题是早已明确规定的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的法律地位远没有得到落实。其主要的表现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不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的资格,所以不为公众所认同。显然,在国家文凭的体制下,一所学校如果不具有国家认可的发怔资格,其生存发展就缺乏基础性条件,其招生、毕业生就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因此而受到全面的制约。应该承认,一定的办学水平与质量是获取上述资格的前提。但是否还应该看到,这种资格也是学校发展事业和提高质量水平的极为重要的条件。考虑到WTO带来的严峻挑战,从这个角度思考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支持,维系民办教育的生存发展,使其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增强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确实是一种必要的选择;其二是民办学校还没享有必要的公共性教育资源。按照现有的宏观政策,民办学校基本上得不到政府财政的直接支持,其招生、毕业生就业以及教职工聘用都受到户口指标、职称评审资格等方面的政策性限制,政府开发整合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也极不充分。有理由认为,这一切都还带有某种程度的计划体制的痕迹,对民办学校的生存发展构成了制约。考虑到民办教育也具有社会公益性的客观事实,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民办或私立教育的通常做法与成功经验,我们应该适当调整宏观政策,使民办教育享有必要的公共教育资源,从而提升民办教育的地位,增强民办教育的生存发展的能力,以利于民办教育积极迎接WTO带来的严峻挑战。
  四、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益,增强国民教育的综合实力。
  教育的质量效益是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教育的国际竞争说到底也就是质量效益的竞争。加入WTO以后,各国教育的质量效益就有机会进行直接比较,会按照国际标准受到严格的检验,所谓挑战也主要反映在这里。所以,要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核心内涵予以充分保证,视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目标予以切实落实。如果我们的教育服务是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效益的,则不仅能牢牢地吸引和扩大发展国内的服务对象,并且还有可能进军国外的教育市场。所以说,持续不断地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益,是迎接WTO挑战最基本、最有效的行动策略。明确这一点,对于教育的宏观管理和发展战略,对于学校的内部管理和办学思路都是十分重要的。
  教育质量效益的提高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涉及到生源、课程、教材、师资、教育管理水平和办学条件等广泛的领域。《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两个跨世纪的重要文献,其核心的历史价值,就是使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心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相对宏观的问题转向深入到教育教学过程内部,落实课程、教材、师资等基础性的建设工作,提出了建设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教育的历史任务和发展目标。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也就是说,关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效益的指导思想和系统战略已经明确,目前重要的问题是抓紧落实。针对加入WTO以后我国教育可能面临的挑战,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要直面国际性竞争的格局,我们在全面实施质量效益战略的基础上,要采取措施抓好一些焦点性的专项工作。这里择其要点:一是对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加强。这类学校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都普遍存在,其特点是生源困难、经费短缺、条件落后、师资不稳,已经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如果不采取有力的宏观政策对其加以改造和加强,这些学校不可能经受住国外办学机构的直接冲击。二是真正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这一问题涉及到教育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和教育管理的系统改革,我们为此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收效却不十分理想。学生学得很苦,家长不堪精神重负仍是普遍现象,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家庭送子女到国外接受基础教育,留学低龄化现象的重要原因。应该充分肯定和珍惜我国基础教育的特色和长处,但也切不可低估国外基础教育在某些方面的竞争优势。如果允许国外办学机构进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他们的这种竞争优势将得到更充分的展现,具有极大的冲击力。三是尽快改变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窘迫境地。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这些年来其生存与发展却日益艰难。完不成招生计划已不是个别现象,新生不到校报到就学的比例逐年递升。究其原因,主要是培养规格不明确,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因而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而大量资料表明,北美和欧洲在这方面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竞争优势。所以,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尽快解决,加入WTO后将使我国的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陷于更为困难的境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30
影响:
一、增加教育投入,创造教育机会,开发抢占教育市场.
二、进一步放开对教育的计划控制,开发各种潜在的教育资源.
三、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支持,增强民办教育。

 加入WTO与我国教育改革
  ——中国教育应对入世的基本行动策略
  我国已正式加入WTO,入世将对我国的教育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实质就是促使我国教育更加开放地面向世界,更加主动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改革发展为加入WTO奠定了必备的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种基础和条件主要是国民教育的规模、数量有很大发展,教育的质量、效益有明显提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育体制框架初步形成,教育的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但是,客观存在的种种局限与不足又使我国教育还难以全面适应入世的普遍要求,我国教育将面临着入世的严峻挑战。这种挑战是全方位的,会涉及到教育的不同方面和不同环节,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一点就是由于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教育机会特别是高层次、高质量的教育机会明显欠缺,所以我国教育在国际竞争中将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有可能丢失部分教育市场,流失部分教育资源。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教育发展方针和宏观政策,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其具体的行动策略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一、增加教育投入,创造教育机会,开发抢占教育市场。
  在WTO框架内,教育被列入服务贸易的范畴,要求各成员国普遍遵循自由、公平、开放的基本原则进行国际性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跨国境的教育服务应该得到充分的鼓励。因此,国际资本和外国办学机构更大范围地进入我国教育市场将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现代教育是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的知识产业,所以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加快教育发展,开发创造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力求用国民教育体系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教育需求,就是我们加入WTO必须的并且是符合相关游戏规则的基本行动策略。这一行动策略既是从政治、文化斗争角度看待教育,重视维护国家与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从经济、市场竞争角度看待教育,重视开发抢占教育市场的正确选择。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仍然是目前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国民巨大的教育需求,高层次、高质量教育机会明显不足。如果带着这一问题进入WTO,实际上是为国际资本和国外办学机构抢占我国教育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极大的便利,将会使我国教育在国际竞争中陷于相当的被动。所以说,加入WTO使我们教育投入具有了一种新的意义,使这一问题的解决显得更加紧迫。增加教育投入,首先是要继续加大各级政府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因为政府财政投入是教育经费的主渠道,教育的国际竞争主要是也必须是一种国家行为,并且这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财政状况的逐渐好转也为增加教育投入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合理政策,吸引国内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向教育事业,目前国内巨大的民间资金在寻求投资方向,相当多的资金拥有者也十分看好教育市场,这里欠缺的只是有力的政策引导和对教育投资利益的明确保障。
  总之,发展是硬道理。这个道理指明了我国教育加入WTO的根本方向和基本的行动策略。我们只有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开发创造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更大程度地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先于国外资本和办学机构抢占必要的教育市场,才有可能在愈加激烈的教育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二、进一步放开对教育的计划控制,开发各种潜在的教育资源。
  面对加入WTO的可能影响,地方政府和办学机构普遍期待着教育的宏观管理对此作出及时的政策调整。在这里,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看待目前仍发挥重要作用的计划调控,特别是对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和高等学校招生指标的计划调控。因为高等教育将是国外办学机构谋求进入我国教育市场的主要领域,这一点已有充分的表现。毫无疑问,为了保证国民高等教育有序、规范、按比例的发展,计划调控还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有其长期存在的价值。但这种计划调控如果用之失当,施之过紧,就会对高等教育发展活力构成制约,对高等学校的国际竞争力形成影响。考虑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供求关系仍然是一个卖方市场的客观事实,考虑到加入WTO后国外办学机构将更大规模进入我国并且不受我国计划调控的直接制约,从而具有某种竞争优势的可能,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放开对国民高等教育的计划控制,开发各种潜在的教育资源,使地方和高等学校能够更为自主地参与国际性竞争。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理想目标,是要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新体制。这种新体制已初步形成,但还需要经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这里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使政府的宏观管理更多地集中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质量保障和行为规范,而进一步放松对规模与数量的计划调控,特别是适当放开对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控制,使省级政府和高等学校在招生计划的制定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不少发达地区和高等学校在这方面有着很高的积极性,事实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招生计划应该是省级政府对地方高等教育进行有效统筹管理和高等学校自主办学的核心内容。在这方面,省级政府和高等学校还普遍期待着更为充分的自主,而加入WTO则使这种期待变得更为迫切。当然也有人担心,进一步放开招生计划控制必然导致高等教育规模与数量的更快发展,这或许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应该说这种担心有充分的依据,但问题是如果国外办学机构一旦获准大规模进入我国教育市场,国民从国内教育机构得不到的教育机会就会由此得到满足,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也是一种必然。所以,进一步放开中央的对高等学校招生的计划控制,是我国高等教育迎接WTO挑战应该考虑的行动策略之一。
  我们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则要求和迎接入世挑战的迫切需要,在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国防建设和某些艰苦行业专门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把地方所属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的统筹权逐渐交给省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中央直属高校在招生计划方面的权限,逐步实现学校招生计划自主。教育主管部门主要通过确定生师比、检查办学条件、规定收费标准、评估办学质量和增减财政拨款等途径对招生计划进行间接调控。
  三、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支持,增强民办教育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这些年来,我国民办教育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体系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也应注意到,我国民办教育目前的生存与发展又确实遇到了很多困难,其宏观管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我国民办教育在整体上还缺乏足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是不争的事实。而加入WTO意味着民办教育必须直接面对更为广泛深刻的国际性竞争,从而这会进一步加剧民办教育已经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可以预料,我国教育市场一旦大幅度对外开放,民办教育将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和影响,相当一部分民办高中和高等教育机构将难以继续生存发展,因为这些学校在国内竞争中就已经处于明显的弱势,还缺乏起码的国际竞争力。有理由认为,施之过紧的政策性限制和缺乏有效的鼓励支持措施是民办教育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在发展民办教育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第三次全教会所提出的这一科学思想还没有真正全面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因此还没有产生人们所广泛期待的实践效益。加入WTO要求我们要尽快系统思考这一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支持,从整体上增强民办教育的生存能力和国际竞争的能力。
  从基本的政策措施上看,核心的问题是早已明确规定的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平等的法律地位远没有得到落实。其主要的表现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不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的资格,所以不为公众所认同。显然,在国家文凭的体制下,一所学校如果不具有国家认可的发怔资格,其生存发展就缺乏基础性条件,其招生、毕业生就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因此而受到全面的制约。应该承认,一定的办学水平与质量是获取上述资格的前提。但是否还应该看到,这种资格也是学校发展事业和提高质量水平的极为重要的条件。考虑到WTO带来的严峻挑战,从这个角度思考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支持,维系民办教育的生存发展,使其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增强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确实是一种必要的选择;其二是民办学校还没享有必要的公共性教育资源。按照现有的宏观政策,民办学校基本上得不到政府财政的直接支持,其招生、毕业生就业以及教职工聘用都受到户口指标、职称评审资格等方面的政策性限制,政府开发整合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公共信息资源服务也极不充分。有理由认为,这一切都还带有某种程度的计划体制的痕迹,对民办学校的生存发展构成了制约。考虑到民办教育也具有社会公益性的客观事实,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民办或私立教育的通常做法与成功经验,我们应该适当调整宏观政策,使民办教育享有必要的公共教育资源,从而提升民办教育的地位,增强民办教育的生存发展的能力,以利于民办教育积极迎接WTO带来的严峻挑战。
  四、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益,增强国民教育的综合实力。
  教育的质量效益是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教育的国际竞争说到底也就是质量效益的竞争。加入WTO以后,各国教育的质量效益就有机会进行直接比较,会按照国际标准受到严格的检验,所谓挑战也主要反映在这里。所以,要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核心内涵予以充分保证,视为教育改革的重点目标予以切实落实。如果我们的教育服务是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效益的,则不仅能牢牢地吸引和扩大发展国内的服务对象,并且还有可能进军国外的教育市场。所以说,持续不断地全面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益,是迎接WTO挑战最基本、最有效的行动策略。明确这一点,对于教育的宏观管理和发展战略,对于学校的内部管理和办学思路都是十分重要的。
  教育质量效益的提高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涉及到生源、课程、教材、师资、教育管理水平和办学条件等广泛的领域。《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是两个跨世纪的重要文献,其核心的历史价值,就是使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心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相对宏观的问题转向深入到教育教学过程内部,落实课程、教材、师资等基础性的建设工作,提出了建设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教育的历史任务和发展目标。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也就是说,关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效益的指导思想和系统战略已经明确,目前重要的问题是抓紧落实。针对加入WTO以后我国教育可能面临的挑战,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要直面国际性竞争的格局,我们在全面实施质量效益战略的基础上,要采取措施抓好一些焦点性的专项工作。这里择其要点:一是对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加强。这类学校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都普遍存在,其特点是生源困难、经费短缺、条件落后、师资不稳,已经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如果不采取有力的宏观政策对其加以改造和加强,这些学校不可能经受住国外办学机构的直接冲击。二是真正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这一问题涉及到教育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和教育管理的系统改革,我们为此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收效却不十分理想。学生学得很苦,家长不堪精神重负仍是普遍现象,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家庭送子女到国外接受基础教育,留学低龄化现象的重要原因。应该充分肯定和珍惜我国基础教育的特色和长处,但也切不可低估国外基础教育在某些方面的竞争优势。如果允许国外办学机构进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他们的这种竞争优势将得到更充分的展现,具有极大的冲击力。三是尽快改变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窘迫境地。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这些年来其生存与发展却日益艰难。完不成招生计划已不是个别现象,新生不到校报到就学的比例逐年递升。究其原因,主要是培养规格不明确,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因而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力。而大量资料表明,北美和欧洲在这方面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竞争优势。所以,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尽快解决,加入WTO后将使我国的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陷于更为困难的境地。
第2个回答  2015-12-25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1、中国教育市场对国外封闭的状况将被打破。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各国间在教育领域包括高等教育领域的服务交往会增多,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的数量会大大提高,高等教育的市场将更加开放。
2、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会发生巨大变革。中国加人WTO后,要想参与高端市场竞争,就要靠教育、科技、人才特别是要靠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摇蓝,就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结构。
3、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加入WTO后,外来文化将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大学生尤其是临近毕业的大学生在努力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心理上会产生更多的焦虑和浮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创新的前提下再加强。
第3个回答  2007-11-08
外语的比重会增大,高考的形式将必然会越来越国际化,应试成分应该会变少吧……
第4个回答  2007-11-13
加入世贸 是改革开放影响各个行业深度化加深的问题,并不一定是有什么具体的方面

国际化 开放化 深度加深

则 教材国际化 制度国际化 。。。各个方面

竞争也会加剧 促进人才的出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