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1、《边城》写作背景
《边城》成书于1931年,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2、出处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
3、主题思想
《边城》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边城》写以歌求婚、兄弟让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
4、《边城》对后世的影响
(1)《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2)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09
『边城』一书是沈从文先生极著名的一本小说,他自己曾说,他创作『边城』的目的,不是为了描绘一幅与现实隔绝的世外桃源图,而是要表现一种人生形式!并在这个人生形式里,注入了自己在三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所体验到的人生哀乐沈先生想表现的意涵,是一种健康、优美、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在『边城』一书中,借重桃源上行七百哩酉水流域一个小地方的几个单纯的凡夫俗子,被一些普通的人事因缘际会的牵连在一起时,个人应有的一份体认和思绪,为人类的『爱』字做了恰如其份的说明!

『边城』反映的是湘西一个边远的小城茶峒在二十世纪初叶的社会人生风貌。这是一个原始民性与封建宗法关系交织的社会『边城』将文字寄予如同风俗画的描绘:待人以诚,乐於助人,受人之惠必以物回赠,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就连吊脚楼的妓女,也有著如村民般淳厚朴实的性格等等。一群生活在未受现代文明污染的村民交织成的故事,就是本书的背景。而全文以翠翠的内心感情世界为主线,引出全文,,在平实的文字中,深刻点出在物化的人格力量(碾坊)和爱情(渡船)的选择和取舍中,生为个中人物的无奈和悲哀。以一个人在精神上的对爱情的追求和
这种在客观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矛盾为本文的主旨,隐隐著揭露著人性的丑恶与贪婪。
第2个回答  2018-03-09
首先表示这纯属个人观点,这是我对沈老这么多年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边城》成书于1931年,那正是沈从文先生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1931年社会虽然动荡不安,但总体上还是稍显和平,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人生需要皈依自然的本性。
《边城》一书完成中间有过一段时间暂停,这是因为沈从文母亲病危,他从北京千里迢迢赶回湘西,陪伴了母亲一段时间。当时的交通远没有现在发达,从桃源上行至凤凰,山路很崎岖,于是他选择坐船。沿途的风土人情,让他有回到故里的感觉,途中他每天给妻子张兆和写信,后面以此编成《湘行散记》。但是时代在改变,他本人也从那个懵懂少年变成知识青年,所得的领悟有了变化。于是,沈从文把原本完美的边城改成了一个悲剧,时代的变迁,现代文明的冲击,湘西的白塔倒塌了,于是沈从文同样希望通过人性的回归来重建湘西文明,重建变成白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