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讲讲革命时期西路军的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1

西路军,指1936年10月由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四方面军主力约6000人,刀棍队7000人,非战斗人员9000人,遵照中央和军委命令,西渡黄河作战,在河西走廊,西路军孤军奋战,伏尸盈雪,由于兵力悬殊、粮绝弹尽,穿着单衣草鞋的西路军健儿无后勤、无弹药补助,无任何救援,视死如归,与飞机、重炮、骑兵组成的强悍火力的二三十余万敌军,顽强战斗半年,完成上级给予的所有任务后,宁死不屈,战死7000人,歼敌5.5万人,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篇章。

1936年11月10日, *** 中央电令渡过黄河的红军组成“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李特,政治部主任李卓然,政治保卫局局长曾传六。

下辖三个军:五军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参谋长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杨克明,辖2师4个团,3000余人,枪1000余支,平均每枪子弹5发;九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参谋长陈伯稚,政治部主任曾日三,辖2师6个团,6500余人,枪2500余支,平均每枪子弹15发;叁十军军长程世才,政委 *** ,参谋长黄鹄显,政治部主任李天焕,辖2师6个团,7000余人,枪3200余支,平均每枪子弹25发;另有骑兵师,200人马,200支枪,平均每枪子弹25发。

全军计21800人,机关、医院、伤病员及勤杂人员占40%左右。

西路军

西路军政委陈昌浩(1906—1967)

原为实现《平(番)大(靖)古(浪)凉(州)战役计划》,单独西进,接通新疆,但在古浪一役中,虽然歼敌5000余人,但自身伤亡2000余人,参谋长陈伯稚、一个师长、一个师政委以及大部分排以上干部牺牲。

军长孙玉清被撤职,由一方面军将领李聚奎接任。

但却在此时,中央军委要求西路军停止西进,就地在永昌、凉州一带建立根据地。

中央原计划以此造成河东红军将与西路军在河西会合的假象,调动蒋军,以便河东红军主力转移,但此意图中央却不明告西路军,只是命其不进不退、困守不毛之地,陷于民族不同、文化不通的危险境地。

而西路军的领导人陈昌浩由于在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及红四方面军长征时,忠实执行过“左”倾错误,并形成与张国焘的特殊关系。

由此,西路军就在该地点进行大规模的惨烈战斗,部队严重损耗,由21000余人锐减至15000余人,渐渐陷入绝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