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草又名回头草,它在中药里有什么功效?

如题所述

【药名】:狗尾草 【拼音】:GOUWEICAO 【英文名】:Green Bristlegrass Herb 【别名】:莠(《诗经》)、光明草、阿罗汉草(《纲目》)、狗尾半支(《纲目拾遗》)、谷莠子(《植物名汇》)、洗草(《贵州民间方药集》)、犬尾草、犬尾曲(《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狗尾草的全草。 【功效】:解毒消肿,清肝明目,除热,去湿,消肿。祛风明目,清热利尿。用于风热感冒,砂眼,目赤疼痛,黄疸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 开脾、助小儿发育、利水、杀虫、补气。 小儿发育不良、蛔虫、一切骨病、劳热咳血、真气亏损。 ①《纲目》:治疣目,贯发,穿之即干灭也。 凡赤眼拳毛倒睫者,翻转目险,以一、二茎蘸水戛去恶血。 ②《纲目拾遗》:治疔痈癣。 面上生癣,取草效茎揉软,不时搓之。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治目疾。 又用治麻(疣)子。 ④《陆川本草》:去湿,消肿。 治黄水疮。 ⑤《重庆草药》:治目疾流泪起雾。 狗尾草,味甘、性平或温,主入脾、胃二经,兼顾肝、除积,能开脾健胃,为原始除虫药,民间食疗,主要也用于杀虫、小儿发育不良「转骨」之用,因具驱虫效果,烹调「狗尾鸡」以外,还有「狗尾水鸡(田蛙)」、「狗尾猪脚」,都是除虫顾胃、治小儿发育不良的食补佳肴,而民间所谓「囝仔转骨」,是因狗尾草的健胃除虫去疳积功能,尤其在早期尚无驱虫西药时,狗尾草即为驱虫至宝,猪小肠炖狗尾草,为最原始的小儿驱虫良方,但其除虫功效对蛔虫较有效 【主治】:治痈肿,疮癣,赤眼。 【性味归经】:①《陆川本草》:“凉,淡。”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淡,无毒。”入心、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选方】①治远年眼目不明:狗尾草研末,蒸羊肝服。 (《分类草药性》) ②治羊毛癍(一名羊毛痧):以狗尾草煎汤内服,外用银针挑破红瘰,用麻线挤出瘰中白丝如羊毛状者,否则胀死。 (《周益生家宝方》)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纲目》:“莠草,秀而不实,故字从秀。穗形象狗尾,故俗名狗尾。其茎治目痛,故方士称为光明草,阿罗汉草。”“原野垣墙多生之。苗叶似粟而小,其穗亦似粟,黄白色而无实,采茎筒盛,以治目病。恶莠之乱苗,即此也。” 【生药材鉴定】:西藏地区使用的狗尾草,为金狗尾草 Setaria glauca(L.)Beauv.的全草。 【中药化学成分】:鲜叶含草酸镁,开花时(8月)全草含戊聚糖约20%,未成熟种子含休眠酸(abscisic acid)。 【处方名】:狗尾草 【商品名】:狗尾草:为植物狗尾草的全草。使用于全国各地。为狗尾草正品。以色绿、肥壮者为佳。金狗尾草:为同属植物金狗尾草S.glauca (L.)Beauv.的全草。使用于西藏地区。为狗尾草副品。 【动植物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秋采收,晒干。 【拉丁名】:药材Herba Setariae Viridis原植物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Beauv.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狗尾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狗尾草一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根须状,秆直立或基部膝曲,通常较细弱。 叶鞘较松弛,无毛或具柔毛;叶舌具长1~2毫米的纤毛;叶片扁平,长5~30厘米,宽2~15毫米,顶端渐尖,基部略呈圆形或渐窄,通常无毛。 圆锥花序紧密呈圆柱形,长2~15厘米,微弯垂或直立,绿色、黄色或变紫色;小穗椭圆形,先端钝,长2~2.5毫米;第一颖卵形,具3脉,第二颖具5脉;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具5~7脉,有一窄狭的内稃。 谷粒长圆形,顶端钝,具细点状皱纹。 花果期夏秋间。 生长于荒野、道旁。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西藏地区使用的狗尾草,为金狗尾草的全草。 【采集】夏、秋采收,晒干。 有利必有弊 狗尾草俗称毛毛狗,为果园杂草的优势种之、全国各个产区均有分布,繁殖力强,危害严重。 发生规律 狗尾草为一年生晚春性杂草。以种子繁殖,一般4月中旬至5月份种子发芽出苗,发芽适温为15~30℃,5月上、中旬大发生高峰期,8~10月份为结实期。种子可借风、流水与粪肥传播,经越冬休眠后萌发。 综合防除 1.人工除草 狗尾草适生范围广,传播途径多,因此,对苹果园四周及果园内要适时中耕2~3次,把杂草消灭在幼苗阶段。 2.药剂防除可用克芜踪,拉索、扑草净、敌草隆等除草剂防除。
采纳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