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在林丹汗和努尔哈赤中间的内喀尔喀五部后来为何消失了?

如题所述

明朝后期,蒙古逐渐形成三大块,即漠西厄鲁特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南蒙古。而漠南蒙古又有鄂尔多斯、归化城土默特、喀喇沁、察哈尔、内喀尔喀、科尔沁等部。

在晚明的历史舞台上,经常露脸的就是察哈尔、内喀尔喀、科尔沁三大部,而这三大部最早消失在历史中的就是内喀尔喀五部。



01,曾经威风一时的内喀尔喀五部

内喀尔喀五部,又叫旧喀尔喀五部、山南喀尔喀、山阳喀尔喀,即旧喀尔喀五个鄂托克,鄂托克是蒙古兀鲁思(万户)下小领地名称单位,十七世纪演变成旗。

雄起的达延汗为了进一步削弱异姓贵族的权利,就分封自己的儿孙,其中第五个儿子阿尔楚博罗特和第十一子格埒博罗扎被封到喀尔喀万户。

阿尔楚博罗特领喀尔喀万户左翼,格埒博罗扎领喀尔喀右翼,后来左翼南迁,从喀尔喀万户中分离出来,就此形成内喀尔喀五个鄂托克。

这五个鄂托克都是阿尔楚博罗特的儿子和尔朔齐哈萨尔、即虎喇哈赤的五个儿子所属,分别是老大乌巴什(兀把赛),领扎鲁特部;老二苏巴海(速巴亥),领巴林部;老三兀班(乌班贝穆多克新),领翁吉剌特部(弘吉剌部);老四歹青(答补,伯要儿),领巴岳忒部(巴岳特部);老五炒花(舒哈克卓里克图),领乌济叶特部(乌齐叶特部)。

虽然内喀尔喀在名义上归大汗统领,实际上是独立的封建主,图们汗时期,喀尔喀五部就迅速壮大,巴林部和乌齐叶特部有二十多营,扎鲁特、翁吉剌特和巴岳特有二十四营,势力相当强盛。

其中巴林部和乌齐叶特部位于西辽河和辽河之间,实际上占据了原来泰宁卫的领地,所以,在汉地史籍中,经常把巴林部的苏巴海和乌齐叶特部的炒花兄弟称为泰宁部长。而扎鲁特、翁吉剌特、巴岳特三部位于西辽河以北,实际上占据了原来福余卫的领地。

明隆庆时期,蒙古右翼的封建主和明廷建立了和平互市的贸易关系,可以解决基本需求,因而结束了双方几十年的军事对峙局面。



以蒙古大汗为首的左翼封建主们,也曾多次向明廷提出互市要求,但都遭到拒绝,因此双方的军事活动一直都没有中断,身为内喀尔喀五部盟主的是剽悍的巴林部领主苏巴海,就没少率军进攻明朝辽东的广宁卫、义州卫、锦州卫、沈阳卫、辽阳卫等地。

简单说就是蒙古左翼的封建主们请求互市,被明廷拒绝后就率军侵边,要么暴打明军,要么被明军暴打,这就是万历初年的辽东边境日常,侵边主力基本以内喀尔喀的封建主们为主。

万历十年(1582),苏巴海在镇夷堡被李成梁的伏兵击毙后,内喀尔喀五部的盟主由他的弟弟翁吉剌特部兀班之子伯言(奇塔特)担任,继续率领部众不断的侵扰明边境,为苏巴海复仇。

万历二十二年(1594),伯言在镇武堡中伏,被名将董一元、李化龙射死,他的儿子斋赛(就是那个觊觎叶赫老女的介赛)成了内喀尔喀的大领主之一,继承父志不断侵扰明边。

可以这么说,在林丹汗和努尔哈赤崛起之前,经常露脸的就是内喀尔喀的大小封建主们,譬如:

扎鲁特部的钟嫩贝勒、昂安贝勒兄弟;

巴林部的卜言兔、卜言顾、把兔儿兄弟们;

翁吉剌特部的暖兔(巴哈达尔汉)、斋赛叔侄;

巴岳忒部的达尔汉贝勒卜儿亥、老萨兄弟,卜儿亥的儿子恩格德尔(后金第一位蒙古额驸)、莽古尔岱(叶赫老女的丈夫)兄弟;

乌齐叶特部的炒花,即舒哈克卓里克图。

伯言死后,虽然他的叔叔乌齐叶特部的炒花,成了内喀尔喀名义上的盟主,但他并不能辖制伯言的儿子斋赛。而这时,女真人努尔哈赤已经统一建州,并在古勒山击败海西女真纠集的九部联军,气势磅礴的登上东北争霸的舞台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