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伯雷是如何看待教会的?

如题所述

《巨人传》从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抨击了教会及其意识形态。教会是封建社会的支柱。恩格斯指出,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必然首先把矛头指向教会”。拉伯雷对天主教会深恶痛绝。他批判天主教关于世界起源于“诺亚方舟”等“神圣传说”,他反对禁欲主义、宗教独身、节食斋戒,认为这是“违反自然”的。

《巨人传》是法国作家拉伯雷所写的长篇小说,写于1532~1564年之间,是一部政治性很强的讽刺作品,是反映16世纪上半叶法国封建社会的巨幅画卷,是为新兴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而呐喊的一部新型小说。

拉伯雷在第一部的开场白中明确地说,通过他的作品,可以显示出“在我们的宗教方面以及在政治状况和经济生活方面”的“可怕的秘密”。拉伯雷把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在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斗争作为《巨人传》的首要任务,使这部小说带上强烈的政治色彩。

拉伯雷站在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对法国封建社会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16世纪上半叶法国在一系列对外战争中度过。弗朗索瓦一世因国力渐强,野心勃勃地同查理五世争夺“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同时对意大利进行多次掠夺。在他30余年的统治期间,最长的休战只有6年。因而国库空虚,债务如山,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致使民心思变,暴动频繁。这些在《巨人传》中都有鲜明的反映。

首先是关于战争的描写。拉伯雷反对穷兵黩武和掠夺战争。他通过反面和正面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反面人物毕可肖是一个野心极大的国王,他妄图建立“世界帝国”,对邻国进行掠夺性战争,“所过之处,劫掠一空”。毕可肖的形象中既有查理五世也有弗朗索瓦一世的影子。针对连年战祸的现实,拉伯雷希望有一位贤明君主。

他笔下的格朗古杰就是这样一个国王。面对敌人的入侵,他马上调兵遣将,进行自卫,保护他的臣民,“理智要求这样做,因为我靠他们的劳动而得以维持,我靠他们的汗水而得以温饱,不光我,还有我的孩子们和我的王室。”他从不进行战争挑衅或侵略别国,他派出使者去劝说毕可肖:“现在不是靠征服来获得王国的时代了。”拉伯雷让侵略者遭到惨败,也可说是对穷兵黩武的弗朗索瓦一世的劝谏。

其次,《巨人传》抨击了司法和捐税制度。当时,封建司法机关的腐败是随着司法制度的加强而愈益显露出来的。诉讼程序繁复拖宕,费用浩大,法官徇私舞弊,这就是封建法庭的真实状况。甚至连国王也不得不在1536、1539和1540年接连3次下令缩短审案期限和减少审判费用。拉伯雷挖苦法官是靠掷骰子来定案的,揭露他们巧取豪夺,滥用特权,描写希卡努人“挨打之后可富裕地过4个月”。

第5部关于“穿皮袍的猫”的描绘明显地影射了当时司法机构的黑幕。法官们都被描写成“穿皮袍的猫”,它们身上挂着一个大口袋,“靠贿赂为生”。它们的法律好比蜘蛛网,专捕捉小苍蝇小蝴蝶,不敢惹大牛蝇,就是说,专门糟害老百姓。“它们攫取一切,吞噬一切,它们不分好坏地分尸、砍头、杀戮、关禁、毁灭和破坏一切。因为对它们来说,邪恶被叫做德行,恶毒称之为善良,叛逆取名忠诚,窃盗说成馈赠,抢夺是它们的箴言。”拉伯雷把苛捐杂税形容为“财政压榨机”:“把葡萄压得这样干净,连一点儿汁水也没有剩下。”

由此更进一步,《巨人传》反映了人民不堪压迫起来反抗的景象。

德廉美修道院是作者人文主义理想的体现。它表现了拉伯雷人文主义的政治、社会、宗教主张。这个修道院无论男女随时都可进入,也随时可以退出,里面没有繁琐的宗教仪式,没有任何束缚人的清规戒律,人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愿喝酒就喝酒,愿散步就散步。修道院的唯一院规就是:“做你所愿做的事”。这正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个性解放的口号,在当时具有无可置疑的进步意义。

同时拉伯雷的人文主义理想也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德廉美修道院只接受那种“出身清白、举止高雅、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吃穿讲究,从不为生活奔忙,人人称心如意地发财致富,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可见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在抨击封建特权时,虽也多少反映一些被压迫人民的愿望,而一谈及他们的正面理想,就只能表达资产阶级的愿望了。

创立德廉美修道院的若望修士是体现拉伯雷人文主义理想的人物。他不禁欲,敢于大胆瞧着姑娘们;他不节食,吃喝抵得上四个人;他保护受压迫者;他不怯敌,对敌人十分无情,他战斗时撩起僧袍,挽起袖子,结果把入侵之敌打得落花流水,而别的僧侣却在那里“以唱赞美诗和做祷告来抵抗敌人”。他同中世纪的精神贵族——僧侣阶级迥然不同,是拉伯雷理想的僧侣形象,即符合人文主义者的“人情”标准的形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