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贪,老农这话有哲理吗?

如题所述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句话对于懂感恩知足,心态好,内心阳光的人来说,有哲理。但对于虚荣心重,攀比心强,内心阴暗,物欲时尚以及爱面子的人来说,没哲理。因为懂感恩知足的人,他们内心容易满足,容易知足,没有攀比心,没有虚荣心,没有嫉妒心,无能母亲的美与丑,对与错,他们都不会嫌弃理会,放在心上。而欲望高,贪心重,虚荣心强,爱面子的人会在乎这些,生怕母亲的丑,丢了他的脸,失了他的面子和尊严,故而就会嫌弃母亲。但大部分人还是算好的,没有这种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7
“狗不嫌家贫”这句话毋庸置疑,事实已经证明了,“儿不嫌母丑”有待商榷。
三岁之前的孩子,情商和小狗差不多,在他的眼里,母亲做什么都可以仰视,不用说嫌弃。三岁之后,孩子有了自己的判断力,他开始学会抱怨妈妈。
孩子真正开始嫌弃母亲,是在青春期之后。这个阶段的孩子,大都有了攀比心,母亲的穿着举止,面貌言谈都能为孩子嫌弃的理由。但这个阶段的孩子,心智还没有发展成熟,母亲情有可原。
进入成年之后,一个人成家立业,明白了父母的艰辛,无论母亲是什么样子的,都坦然接受,这才是真正的“儿不嫌母丑”。但就有的人,以母为丑,嫌弃父母丢人现眼。这种人,一般过于自卑,或者爱慕虚荣。连生身父母都接受不了的人,也很难在事业上有所建树。
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是不会嫌弃自己的母亲的,是以“儿不嫌母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