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个俗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孩子不因为母亲相貌丑而不满,狗不因为自己的家里穷而不满。意思是说,不嫌弃自己的出身,即不嫌弃自己原生家庭的地位、经济状况,不嫌弃自己的父母,等等。
这句话通常是用来提醒做人不要忘本。

【出处】
宋朝高僧释梵琮在偈颂九十三首写道:世请佛不知有,颠狂普化翻筋斗。狸奴白牯却知有,寒拾相逢开笑口。野干鸣,师子吼。八两半斤,十升一斗。不从他觅,须还自有。犬不择家贫,子不嫌母丑。
后人就流传为“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成了一句俗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6
母亲是个恶魔时、主人是虐待狂时。这句话就很恶心了。因此这句话不是真理。是不折不扣的邪恶歪理。
网友:常言道:“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丑”若指行为而非容貌,“贫”若是品德而非财富。不知樵夫兄有何感想?望不吝赐教。
樵夫:“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误导式引申类比,从一个正确的道德观推导出一个别有用心的错误道德结论。
“子不嫌母丑”是符合自然道义的,因为子与母之间无法割裂的血缘关系使得子母之爱浑然天成,所以“子不嫌母丑”是一种先天道德。
而“狗”与“家”并无必然的先天道德关联,“狗不嫌家贫”只是一种后天的伦理说教属于后天的道德范畴。所以狗嫌不嫌家贫是狗的自由,并不和“子不嫌母丑”一样受到先天道德的约束。
尤其是当好事者继续将狗与家的关系引申到国民和国家的关系而要求国民必须象狗一样无条件忠诚他的国家时,这个依次推进类比的逻辑误导之险恶用心就暴露无遗了。
“子不嫌母丑”,是因为无母就无我,母我本一体;“狗不嫌家贫”,则是因为家虽贫,情不贫,情投意合。如果家贫情也贫,则完全可离家择主(虽然狗的天性决定它们通常不会这么做)。
所以“三纲五常”也说: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不正,民起攻之。
对古代圣贤而言,还别说“狗嫌家贫”这种后天道德的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就是“子嫌母丑”这种先天道德的东西也是有条件肯定的,这也就是您说的““丑”若指行为而非容貌,“贫”若指品德而非财富”的这种情况。
所以“三纲五常”又说:父不慈,子奔他乡。
第2个回答  2016-11-07
这个俗语告诉我们世间的一个普遍规律,那就是对家,对母亲的爱是没有任何条件的。是发自人和物的本性的。我们也常常用这句话来教育那些对父母不孝的人。希望所有的人都做个孝子,爱我们的母亲,引申开来也要爱我们的祖国和身边的人。
第3个回答  2016-11-07
就是说 孩子不会嫌弃自己的母亲的,狗也不会嫌弃自己家有多穷,如果你嫌弃自己的亲人或家庭,你连狗都不如啊
第4个回答  2019-08-30
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本是做人做狗最起码的准则,如果狗能做到,而人不能,则人不如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