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穷是因为我不努力吗

如题所述

买不起房是因为太穷,这好像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但是,经不起推敲。

一个从三线小城来北上广深打拼的小白领,加入职业大军就几年,那么,他买不起北京的房子,但他在北京的收入买得起老家的房。你说这回答没意思,买得起房应该指的是买得起工作地的房。那么一个从三线小城来北上广深打拼的小白领,上班已经上了10年以上呢?他现在可能买不起北京的房,但他曾经买得起,10年前的他,只要有一份正常的收入,凑个首付,背个贷款,他一直都是买得起房的,如果他的确已经买了一套房,那么他现在要感慨的只是换不起大房,买不起学区房。

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买不买得起房,从来都不是只和收入相关的事,倒是和他愿意不愿意承担风险有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从来买房都是一件紧张的事,按揭买房从来都是一个常态。买不买房,买多大的房,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实话实说这么多年来,无非就是愿不愿意承担房价下跌的风险,愿不愿意当房奴的选择。

要知道在我们的记忆里,十年前房奴是一个热门词汇,但现在还有人提房奴吗?所有从前的房奴都成了房东。因此,买不买得起房,从过去到现在,都不是收入问题,而是如何看待资产和风险的问题。所以,第一,房价上涨是有内在趋势的,第二,赶不赶得上趋势是要有运气的,但更多是要有风险承担意识。

那么现在呢?房价已经涨了这么多年,已经快涨到天上去了,我们怎么来看待未来的房价呢?现在有两种声音在争论,一种认为房价高是因为钱太多,一种认为房价这么高是因为地太少。

解读不一样,对房价走势的认识也不一样。如果房价高是因为钱多,那么钱少的时候房价自然要崩盘;如果房价高是因为地少,那么房价就算钱少了也还会上涨,因为地不够。个人倒觉得这两种解释都过于简单,因为如果时间拉回到十年前,我们会看到对“高房价”的解读和预测同样还是基于这两个准则,十年前,我们觉得房价高,同样是说钱多地少。

我们很少去关注的恰恰是我们自己,作为北上广深的买房人,从10年前到现在是多了还是少了,未来十年是多还是少呢?最终最需要买房的还是新进城市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6岁那年,父母离异,

只因父亲把茶水倒进母亲的呵护的花草。

警告无果,母亲忍忍无可忍,

亲友得知后,纷纷劝说母亲,

母亲只说了一句:“过不到一块去。”

父亲气急败坏:“还不是因为我穷吗?”

其实,父亲不穷,但也不富。

但父亲最喜欢说两句话:

“没钱想什么都别……”

“我要是有钱,也能……”

父亲眼中,有钱钱才有快乐。

“过得不好,就是因为没钱。”

有钱,生活一定会有品质吗?

一位朋友,买了豪宅,

请日本设计师装潢。

一日,去做客,

发现住了两年,厨具的胶膜仍在。

朋友纵情炫耀:

“这是欧式家具。”

“这是Italy最贵的床。”

家中尽是奢华之物,

唯独少了家的气息!

这是有钱的生活,真的好吗?

摆设而已!

李开复很有钱,但他过得并不快乐。

刚过半百,查出癌症,

治疗期间,他做客朋友家中。

“你家的桂花真香!”

“一直这样啊。”

“你家布置的好漂亮!”

“一直这样啊。”

……

他来过三次,

只是从未留意这些美好的事物。

当生活慢下来,恍然大悟:

“以前,只是一台运转的机器。”

钱,能做很多事。

生活的品质,并非钱能解决的。

一位作家,儿时家里很穷。

但她有位位心灵手巧的母亲,

能把让穷日子充满惊喜。

“房子虽然破,但总是干净整洁。”

“母亲在屋外种上各种花草,一年四季有花可赏。”

“母亲能把亲戚给的旧衣服,设计成时尚的款式。”

“母亲能把便宜的青菜,烹饪成色香味俱全美食。”

那时候,最喜欢炫耀:

“看,这是我妈做的。”

在小朋友的眼中,满是羡慕。

那时家里很穷,东西很“便宜”,

但依旧过的是生活。

谁说穷人就没有生活?

谁说穷人就活不出美妙?

一直偏爱林清玄的这段话:

如果说有钱满足就叫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富人都有生活品质,而穷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受教育就会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大学生都有生活品质,而没受教育的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都市才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都市人都有生活品质,而乡下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工匠把一把椅子做到无懈可击,是生活品质。农夫把稻田种出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可见生活品质并不是某一阶层、某一地区,甚至某一时代的专利。

过得不好,真的不是因缺钱,缺少的是享受生活的心!

第2个回答  2017-12-18
不是 。。。阶级固化
第3个回答  2017-12-1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