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线城市打拼,怎么安排家乡的父母和子女读书?

如题所述


关于家乡的父母,我就引用几千年前孔老夫子的一句话: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这句话里,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而前提就是,告知父母去的“方向”,让父母安心。


麋鹿是个“小镇青年”,从西北边陲小城,来到魔都深造、读书,毕业后,通过考试进入“体制内”,在魔都工作、安家。麋鹿同时也是独生女,父母亲目前在陕西已经退休,偶尔过来给我带带小孩。我就谈谈自己的情况,供题主参考:


首先,为了替父母排解女儿长期不在身边、外孙难得承欢膝下的孤寂,我每年都至少回两次陕西。其中一次是过年,这不,2017年的春节又要来了,每当同事问我:“你今年过年回家吗?”我都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回啊!不和父母在一起,还过什么年?”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尽量与父母亲团圆;还有一次是年休假,说实话,最近几年我都没有出去旅游过,到现在还没有出过国,原因就是,一有年休假我就回老家了。除了父母,还有个80多岁的老外公尚且健在,多陪陪老人、常回家看看,没有什么比这样更能尽到孝道的啦。


其次,经常接父母来上海短住。经过近10年的奋斗,麋鹿在上海也勉强站住了脚,所以一年有几个月的时间,麋鹿都会把父母接来团聚;再利用周末的时间陪他们在江浙沪一些风景名胜之地散散心,这样的话,我爸妈都挺开心的。


第三,全力支持老人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孝敬老人,也要“投其所好”。以前我也有误区,每年过年回家都花很多钱,买一些我自以为他们会喜欢的礼物;后来通过多次与我爸交流,我才明白“投其所好”的道理。其实老人们并不在乎多么贵的衣服和保健品。我爸爸很爱好书法,我就全力支持他;经常主动去结识书法方面的名家,并介绍给爸爸认识,这样,他的退休生活也可以更加有意义了。我妈妈的爱好则是打太极拳、跳广场舞;于是,每当她来上海,我就介绍她与小区里的居民们一起去跳舞,一来锻炼身体,二来可以结识很多新朋友。


关于子女,那肯定是带在身边啊!自己在一线城市打拼,难道把孩子放在老家?我想绝大部分人都不会这样做。至于育儿理念方面,我坚信一句话:育儿路漫漫,请先育好自己。


很多年轻的家长,过度迷信于那种天价“补习班”、“私立名校”,认为上越贵的补习班越好。在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生活本来就压力很大,很多人一个月的工资几乎有70%都给孩子补课了;钱舍不得给自己花,更舍不得给老人花,而是全部都给孩子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去了。


他们整天告诫孩子“好好读书”,自己却几乎从不读书;所谓的阅读,也只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拿起手机看看爆文看看小说;陪孩子去上辅导班的时候,他们在外面拿着iPad看剧打发时间;将孩子关在房间学习的时候,他们在客厅看着肥皂剧,在手机上打各种“消消乐”游戏。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教育子女这条漫漫长路上,我想,同样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身为父母,做好自己、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一个优秀的榜样,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



供题主参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