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页岩地质特征

如题所述

我国地质构造具有多块体、多旋回、多层次特征,受复杂地质背景和多阶段演化过程的影响,我国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3种沉积类型,平面上可划分为5个大区,垂向上发育10套泥页岩气潜力层系,目前已在主要层系中获得了页岩气发现,初步证实了我国的泥页岩气资源潜力。

(1)3种沉积类型

在从元古宙到第四纪的地质时期内,中国连续形成了从海相、海陆过渡相到湖相等多种沉积环境下的多套页岩层系(李景明,2006;金之钧,2007)。

海相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发育在南方和西部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和泥盆系,具有分布面积大、沉积厚度稳定、热演化程度高等特点,以扬子克拉通地区最为典型。另外,青藏地区古生界和中生界海相页岩发育,热演化程度适中。

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页岩分布广泛,有机质类型复杂、热演化程度适中。北方地区石炭-二叠系富有机质页岩的单层厚度较薄,且含多套煤层,其中沼泽相碳质页岩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混合型、腐殖型。南方地区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页岩夹煤层,上二叠统页岩在滇黔桂地区、四川盆地及其外围均有分布(表4.7)。

从晚古生代开始,我国陆续开始发育陆相页岩。尤其在中新生代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普遍发育了陆相富有机质页岩,如鄂尔多斯、松辽盆地等中生界,准噶尔盆地二叠系,渤海湾盆地古近系等。四川盆地及周缘的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类型复杂、热演化程度适中。总体上,陆相富有机质页岩的地层时代较新、热演化程度普遍不高,局部地区以泥页岩油为主。

表4.7 我国富有机质泥页岩类型和特点

(2)五大分区

我国泥页岩层系、分布、类型及地层组合特征分区特征明显(图4.3)。

图4.3 典型盆地富有机质泥页岩柱状图

下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以海相沉积为主,主要发育在南方和西部地区的寒武系、奥陶系及志留系,其中上扬子及滇黔桂区海相泥页岩分布面积大,厚度稳定,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高;上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以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主,石炭-二叠系富有机质页岩分布广泛,在鄂尔多斯盆地、南华北和滇黔桂地区最为发育,页岩单层厚度较小,常与砂岩、煤层等其他岩性频繁互层;中—新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以陆相沉积为主,主要分布在北方鄂尔多斯、渤海湾、松辽、塔里木、准噶尔等盆地和南方四川盆地部分地区,表现为巨厚的泥页岩层系,泥页岩与砂质薄层韵律发育,单层厚度薄、夹层数量多、累计厚度大、侧向变化快,热演化程度普遍不高等特点。

依据泥页岩发育地质基础、区域构造特点、泥页岩气富集背景以及地表开发条件,可将我国的泥页岩气分布区域划分为上扬子及滇黔桂区、中下扬子及东南区、华北及东北区、西北区、青藏区5个大区(图4.4),各区泥页岩气地质条件和特点差异明显(表4.8)。

图4.4 中国陆域富有机质泥页岩分布图

(据张金川2011,修改)

表4.8 中国泥页岩分区特征表

(3)10个重要层系

中国泥页岩气资源潜力层系主要包括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新生界古近系,共10个层系(表4.9)。

表4.9 中国10套主要富有机质泥页岩层系基本特点

1)下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发育在南方和西部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和泥盆系,具有分布面积大、沉积厚度稳定、热演化程度高等特点,以扬子克拉通地区最为典型。另外,青藏地区古生界和中生界海相泥页岩发育,热演化程度适中。下寒武统海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在中上扬子区发育较好,有机质类型为腐泥型-混合型。从区域沉积环境看,川东-鄂西、川南及湘黔3个深水陆棚区页岩最发育,有机碳含量高,一般为2%~8%。在上扬子地区,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一般为30~80m,量在1.0%~6.0%之间,有机质为腐泥型,热演化参数镜质组反射率(RO)主体介于2.0%~4.0%之间;在中下扬子地区,有机碳含量相对降低,有机质为腐泥型,RO一般为2.0%~3.5%。

下志留统海相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分布在上扬子地区,川南至鄂西渝东和渝东北地区分布稳定,厚度30~100m,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为主,有机碳含量一般在1%~5%之间,热演化参数RO介于2.0%~3.5%之间。中下扬子地区也有分布,相关指标略差。

2)上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页岩分布广泛,有机质类型复杂、热演化程度适中,但南北略有差异。其中,北方地区石炭,二叠系富有机质页岩的单层厚度较薄,且含多套煤层。有机碳含量一般介于0.5%~10%之间,变化较大。其中沼泽相碳质页岩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页岩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混合型一腐殖型,RO一般介于0.5%~3.0%之间,少部分超过3.0%。

南方地区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页岩发育间夹煤层,上二叠统页岩在滇黔桂地区、四川盆地及其外围均有分布。页岩厚度变化介于10~25m之间,一般为20~60m,有机质以腐殖型为主,有机碳含量介于0.5%~12.55%之间,平均2.91%,RO一般介于1.0%~3.0%之间。

总体上,中国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富有机质页岩,除上扬子及滇黔桂区之外,其它地区单层厚度不大,且多与煤、致密砂岩互层。

3)上古及中-新生界富有机质页岩。从晚古生代开始,中国陆续开始发育湖相页岩。尤其在中新生代时期,中国北方地区普遍发育了湖相富有机质页岩,如鄂尔多斯、松辽盆地等中生界,准噶尔盆地二叠系,渤海湾盆地古近系等。

在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页岩累计厚度超过200m,有机碳含量为4.0%~10.0%,有机质类型为偏腐泥混合型,RO介于0.5%~1.0%之间。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湖相页岩发育,一般厚度在50m~120m之间,有机碳含量介于0.5%~6.0%之间,RO主要介于0.7%~1.5%之间。松辽盆地白垩系富有机质页岩分布稳定,厚度100~300m,有机质以腐泥型和混合型为主,有机碳含量介于0.7%~2.5%,RO介于0.7%~2.0%。在渤海湾盆地,古近系富有机质页岩分布受坳陷控制,局部累计厚度逾1000m。有机质类型多样,但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四川盆地及周缘的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类型复杂、热演化程度适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