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进矿井义马组主采煤层瓦斯地质图

如题所述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跃进矿井瓦斯地质简介

一、矿井概况

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跃进煤矿地处义马市南部,井田面积约22.3km2

井田开拓方式为斜井多水平上下山分区式开拓;开采方法为走向长壁式。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为150×104t/a。

本井田义马组含煤四层,分为两组。煤层总厚平均13.95m,含煤系数18.3%。一煤组有1-1煤、1-2煤两层;1-1、1-2煤不可采;二煤组主要由2-1煤和2-3煤组成,2-1煤厚0.85~21.91m,平均3.78m,除局部不可采外,全区可采,2-3煤厚0.88~10.02m,平均6.45m,大面积可采。2-1煤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大体呈北薄南厚、西薄东厚的变化趋势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2000~2006年鉴定结果见下表。

河南省煤矿瓦斯地质图图集

二、井田地质构造及控制特征

跃进井田位于渑池—义马向斜的核部,区内地层为一宽缓的单斜,走向275°~300°,倾向185°~210°,倾角4°~25°。F2-3断层以西,岩层倾角自浅至深变大;F2-3至F8断层之间岩层倾角变化较大,在1-1、1-2采区下部形成一小型膝形褶皱,褶皱核部最大倾角达25°,向浅部变缓为4°~9°,向深部变到13。左右。

区内所见断层均为正断层,多在浅部发育,各断层在中深部延伸尖灭的过程中,延伸距离与断层落差成正比。从断层分布规律看,自东向西,断层呈阶梯状分布(东升西降),近于南北向的大中型断层表现为每两条一组,形成规模较大的正断层。组与组之间均保持一定的距离,且自东向西逐渐远离F16断层,规模也逐渐变小。小断层主要发育在每两组断层之间,小范围及总体上均表现为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多呈NE向展布,倾向常表现为相向或相反。第一组为F8和F8-1,规模最大;第二组为F2-4和F2-3,距第一组1950m;第三组为F2-16和F2-15,规模较小,距第二组约1650m。断层均向西倾,每组中的两条断层倾角均为西大东小。

井田内小型褶皱构造多形成于成煤早期和成煤期,是主要的控煤因素。后期形成的褶皱仅为一膝形小褶皱,位于1-1、1-2采区下部,呈NWW向展布。在浅部因扭压力的作用形成一系列张性小断层。

三、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跃进井田内主要地质构造为断层,近SN 方向的有3组4条,NE方向的1条;大中型断层则很少,地层产状单一,很少有波状起伏,局部有1~2m的褶皱。不存在闭合的倾伏背斜或穹隆,不具备形成圈闭瓦斯的构造与致密难透气的岩层相配合的封闭条件。

煤层厚度和煤质是决定瓦斯涌出量的主要因素。井田内西部煤质比东部差,厚度薄;浅部煤质比深度差,厚度薄。矿井的东南部,2-1煤与2-3煤合并,厚层较大,煤质相对较好,地质构造较少,瓦斯涌出量相对较大。跃进矿井浅部瓦斯含量小,深部瓦斯含量大;随煤层增厚处瓦斯含量增大;地质构造带附近瓦斯含量不稳定;深部大型地质构造较少,但煤层瓦斯含量增大;煤层灰分含量较大,瓦斯含量较小;煤层夹矸层较多,瓦斯含量较小。总的来说,矿井由西到东,由浅至深,瓦斯含量逐渐增大,但井田内煤层瓦斯含量普遍较低。

四、瓦斯含量分布

在延深勘探区,采取2-1煤和2-3煤瓦斯样25个,甲烷含量0.03~1.35cm3/g,可燃质一般低于1cm3/g;甲烷成分占0.25%~64.33%,属瓦斯风化带。在2-1煤和2-3煤的合并区,厚煤带,井田深部及断层附近,瓦斯含量均会增大,特别是三者汇集处瓦斯含量明显增大。

五、瓦斯涌出特征

根据井田煤层埋藏情况、地质构造、煤层特征等因素以及实际瓦斯涌出量,表明井田内瓦斯涌出量普遍较小,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0.85~7.2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0.5~2.4m3/t;由西至东、由浅到深,瓦斯涌出量逐渐增大。在2-1煤和2-3煤的合并区,厚煤带,断层附近,瓦斯涌出量增大。2-1煤层和2-3煤层瓦斯涌出量具有向深部增大的整体趋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