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向自己的弱点让步?

如题所述

即使是最成功的人也有缺点,其实人生应该是积极的,乐观向上的。所以我们必须明白指出,在你正视自己弱点的同时,你已经接受了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人——有优点,也有缺点。在充分了解了你的优缺点之后,你就可以很乐观地策划你的日子,接受你的缺点,然后超越它们,以获得充分的力量;容忍你的失败,然后忘掉失败,向着你每天的生活目标前进——这一切都是避开平庸和成大事的过程。

前美国总统尼克松以前在怀特尔学院就读时,曾参加橄榄球校队。他负责抱住、并绊倒奔跑中的对方球员,由于他的体重太轻,所以只是候补球员而已。他很少出场比赛,但他仍然参加每一次的练习,而且在赛季球赛中,每场必到,他坐在场边的板凳上,努力替队友加油。尼克松能够接受自己的短处,因此赢得了校队教练的敬佩,而且他的表现也有助于提高球队的士气。

一个人能够接受自己的缺点,并且克服这些缺点,而获得成功,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林肯。在《活生生的林肯》一书中,两位作者保罗·安格和迈尔斯谈到关于林肯和道格拉斯辩论的故事:

“选民看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虽然道格拉斯的身高只有五英尺多一点,但他的肩膀宽阔,胸膛饱满,声音低沉如音乐一般,给人一种坚强有力的感觉。林肯瘦长、全身皮包骨,个性羞怯——站起来足足比他的对手高了一英尺左右,他在开始演讲时,声音高而尖,充满鼻音,然而等他进入状态后,他的声音就降低下来,使成千的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在1859年1月5日,伊利诺州州议会已经证实了秋季的大选结果,使得道格拉斯再度回到美国参议院。在这时候,林肯也忘掉了他的失败,再度埋头执行他的律师业务——一方面是为了弥补他在前六个月所损失的时间以及金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把失败的记忆从脑中予以消除……

“但是林肯再也无法全心全意执行律师业务。他和道格拉斯的辩论,经过报纸的报导,已经传遍全国。6个月之前,林肯的姓名很少被伊利诺州以外的人提到,但是现在已有数以百万计的人知道他的大名。有很多陌生人写信给林肯,就政治问题请教林肯的观点;有的则邀请他前去演讲。尽管他遭遇了失败,却反而使他成为全国性的重要人物了。”

林肯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内在力量经由他的失败而显现出来——因为他承认自己的缺点,并且专心于从事手头的工作;因为他相信自己;因为他善待自己。

跟你我一样,他只是一个人,向且是在后来才成为重要的政治人物的。他对自己的观点如何,你也可以办得到——这完全决定于你对自己的评价。也许你无法成为总统,但你至少可以成为一名成大事人士。你身上有缺点,也一定会有弱点。如果你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弱点,将可加强你的自我形象。你只有停止批评你自己,才能强调你个性中“正”的一面,并在自己身上找到喜欢的东西。

以下这些暗示可以帮助你:

(1)了解你的极限

人人都有崩溃点,不管是在肉体上或心理上的。这些崩溃点因人而异;有些人可以承受某种压力,却承受不了其他种类的压力,而另外一些人则相反。因此,不要再批评自己“脆弱”,你要养成承认自己的极限的习惯。

(2)尊重你的极限

一旦知道了自己的崩溃点,就要用它来协助你自己。不要逼迫自己超越极限,不要为了向别人证明你很勇敢,就超越自己的极限。为你自己作决定是需要勇气的——即使有些冷酷无情的人可能会讥笑你。

(3)不充“硬汉”

男人不应该认为自己一定得是一名超级男子汉式的英雄。这种所谓的超级男子汉其实只是作家想像出来的虚构人物。真实生活中的男士既有失败,也有成大事。有时困难和阻碍会接二连三的来,使你绝望得想放声大哭。男子汉不能哭,这是荒谬的说法,不要让你自己受制于这种荒谬。

(4)价值重估

女性的美德很多,并不是只有在镜中看到的容貌而已,其他的美德比容貌更有价值。摆脱那些在你的自我形象中留下疤痕的肤浅想法。你承受不了这些疤痕的。

(5)永远真诚地对待自己

没有人喜欢这种朋友:在我们富裕时对我们媚笑;当我们一贫如洗时,他们却逃得无影尢踪。对你自己也是一样,如果你羡慕自己的长处,痛恨自己的短处,那么你对自己就很虚伪了。你的自我形象将永远无法获得稳定,你也将永远无法获得幸福。接受你自己的一切现状吧。即使你跌到最低处,仍然还有成长的基础。

如果你正视自己的弱点,然后努力摆脱失败,走向成功,那么你的力量将凶此而建立、成长。请记住:正视你的弱点,并不是要你永远退缩在自己的弱点中。

每个人都有缺点和弱点,但有的人能够治疗它们,有的人则在它们面前无能为力。成大事者的习惯是碰到缺点和弱点,就立即进行自我反省,分析其中的弊害,防止把一个缺点和弱点带入到行动的过程中去。这就叫明智!

要做立刻做去!

获得卓越欲望仍然不够,因为获得欲望只占整个解决问题过程的1/10,其余9/10则是对欲望的善后工作,立即对欲望进行加工。欲望只有与行动结合,才会走向成功。

凡是晓得自己需要什么,晓得从目前所处的地位达到内心所想要的地位要经过什么路程,而且不易觉得自满,那么,这样的人就可成就事业。那么一个人怎么晓得他需要什么呢?那些大人物的伟大志愿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是根据许多经验,以及留心别人所未见到的,而造就出来的;他们是因为不满足现在,自我觉悟出来的。

每天有每天的事。今天的事是新鲜的,与昨日的事不同,明天也有明天的事。今天之事应该就在今天做完,千万不要拖延到明天,拖延的习惯有碍于人做事。

过度郑重与缺乏自信是做事的大忌。在兴趣热忱浓厚的时候做一件事,与在兴趣热忱消失了以后做一件事,其间的难易、苦乐真不知相差多少!在兴趣热忱浓厚时,做事是一种喜悦;兴趣热忱消失时,做事是一种痛苦。

搁着今天的事不做而想留着明天做,就在这个拖延中所耗去的时间、精力,实际上能够将那件事做好。做以前积压下来的事,会觉得多么的不愉快而讨厌!在当初可以很愉快容易地做好的事,拖延了数日数星期之后,就会显得厌烦与困难了。接到信件,应该立刻作复,最为容易。因此有的机关、公司中订下规则,不准任何来函隔夜不复。

命运无常,良缘难再!在我们一生中,每人都有良机佳遇的到来,但总是一瞬即逝。我们当时不把它抓住,以后就永远失掉了。

有计划而不去执行,使之烟消云散,这对于我们的品格力量会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有计划而努力执行,这就能增强我们的品格力量。有计划不算稀奇,能执行订下的计划才算可贵。

一个生动而强烈的意象、观念闪入一位作家的脑海,生出一种不可阻遏的冲动——要想提起笔来,将那美丽生动的意象、观念移向白纸。但那时他或许有些不方便,所以没立刻去写。那个意象不断地在他脑海中活跃、催促,然而他还是拖延。后来那意象便逐渐地模糊、暗淡了,最终整个消失!

一个神奇美妙的印象突然闪电一般地袭入一位艺术家的心胸,但是他不想立刻提起画笔将那不朽的印象绘在画布上。这个印象占领了他全部的心灵,然而他总是不立即跑进画室埋首挥毫。最后这幅神奇的图画,会渐渐地从他的心版上淡去。

为什么这些印象、冲动是那样的来去无踪?其来时,是那样的强烈而生动?其去时,是那样的迅速而飘忽?

就是因为这些印象之来,原是要我们在当初新鲜灵活时,立刻就去利用它们的,拖延往往会生出悲惨的结局。凯撒因为接到了报告没有立刻展读,遂至一到议会便丧失了生命;拉尔大佐正在玩牌,忽然有人送来一个报告,说华盛顿的军队,已经进展到拉华威,他将来件塞入衣袋中,牌局完结他才展开那报告,他立刻调集部下、出发应战,但时间已经太迟了,结果全军被掳,而他本人也以身殉国。仅仅是几分钟的延迟,使他丧失了尊荣、自由与生命!

应该就医而拖延着不去就医,以致病情严重而不能再被医治,这样的人为数不少吧!习惯之中最误人的无过于拖延的习惯,世间有许多人都是为此种习惯所累而至陷入悲境。拖延的习惯,最能损害及减低人们做事的能力。

你应该极力避免拖延的习惯,像避免一种罪恶的引诱一样。

假使对某一件事,你发觉自己有着拖延的倾向,你应该直跳起来,不管那事怎样的困难,立刻动手去做不要畏难、不要偷安。这样久而久之,你自能改变那拖延的倾向。

应该将“拖延”当作你最可怕的敌人,因为他要窃去你的时间、品格、能力、财富与自由,而使你成为他的奴隶。

要医治拖延的习惯,其惟一方法,就是事务当前,立刻动手去做。多拖延一分,就足以使那事难做一分。

“要做立刻做去!”这是成功人士的格言。凡是将这句格言作为座右铭的青年,永不会有悲惨的结局。

以前日军侵占马尼拉时,菲律宾海军的一名文职雇员被捕了。他被关进一个旅馆,两天后又被送往一个集中营,他叫哈蒙。就在到达集中营的第一大,哈蒙看见一个难友的枕头底下有一本书。他向难友借了这本书。这本书叫做《人人都能成功》。在哈蒙阅读本书之前,他的情绪很坏。他恐惧地望着在那个集中营里可能遭受的折磨,甚至死亡。但是,当他读了这本书时,他就被希望所鼓舞了。他渴望拥有这本书,让它同自己一起去迎接前面那些可怕的日子。哈蒙在同难友讨论《人人都能成功》中的问题时,认识到这本书是他自己一笔巨大财富。

“让我抄这本书吧!”他说。

“当然可以。你开始抄吧!”这是回答。

哈蒙立即开始抄书。一字又一字,一页又一页,一章义一章,他紧张地抄着。他时刻感到有可能随时失去这本书的苦恼;这本书会在任何时候被拿走,这种苦恼激励他日夜工作。真是幸运,哈蒙在抄完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后不久,他就被转移到臭名昭著的圣多·托玛斯城集中营。哈蒙之所以能及时完成抄书工作,乃是因为他及时开始这项工作。哈蒙在三年零一个月的囚犯生活中随时都带着这本书,把它读了又读。这本书给他丰富的精神食粮;鼓舞他产生勇气,制订未来计划,保持和增进心理和生理上的健康。

圣多·托玛斯监狱的囚徒在生理和心理上受着永远的伤害——他们恐惧现在,恐惧未来。

“但是,我在离开圣多·托玛斯时觉得好多了。在那儿我更好地为生活作了准备,心理上也更活跃些。”哈蒙说。

在他的谈话中,你可感受到他的主要思想: “成功必须不断地实践,否则它会长上翅膀,远走高飞。”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思考致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