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欧洲面积差不多,为什么人口却比欧洲多了将近一倍?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呢?

如题所述

欧洲的气候不适合农作物生长

中国比欧洲的人口多可不是近些年的事,早在公元前400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口就要略多于欧洲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关键正是气候。

欧洲的大陆虽大多较为平坦,但其海陆轮廓破碎,山脉分布还呈东西走向(造成西风容易深入),又地处中纬度常年受西风控制,这就形成了温带海洋气候。

什么是温带海洋气候呢?说白了就是冬暖夏凉,常年温和多雨的气候。

这种气候听起来倒是挺好,很适合人类居住,但却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我们说万物生长靠太阳。这种常年温和多雨的气候人住着是挺舒服,可光照不足却是发展农耕的致命弱点。不过这种气候还是很适合多汁牧草生长的,适宜发展畜牧业,可畜牧业能养活的人数当然没有农业多。

▲米勒《拾穗者》,1857年作。

你就想想看,食草动物的数量一般都是要比食肉动物数量要多的。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地中海沿岸还分布着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东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可这两种气候也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我们知道,农作物生长是同时依靠光照和降水的,而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无法大规模种植农作物。

不过这种气候倒是适合水果园艺业,那里的柑橘和葡萄倒是还蛮不错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虽可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但降水少却是其致命弱点。

相比较而言,中国多是温带季风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少雨),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这种雨热同期的气候就更适宜农作生长。

当然,粮食多了,人口自然也就多了。

此外,中国气候的多样性也是对其人口数量的一种保障。

也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中国兼有热带(少部分地区),亚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等多种类型,所以在面对自然变迁和灾害的时候也有较强的承受或应变能力。

由此可见,气候是影响人口数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12
中国人传宗接待的思想比那边要严重啊
第2个回答  2017-06-12
不能看面积,还要看气候。欧洲虽然大点,却地处高纬度,获得的热量不够。看地图就知道,即使是南欧,也和中国北方大概河北,山东一带一个维度。而德国一类,则超过了东北。幸亏欧洲整个像个大半岛插入海洋,深受海洋气候影响,还不冷。
中国自古是农耕社会,农耕比放牧效率更高,更能养活大量人口,中国有世界面积最大的温带季风气候,华南是亚热带季风,华北东北是温带季风,适合种植,中国人口也大部分集中在这个地带。
在古代科技不发达情况下,光热地区意味着产值更高,能养活大量人口。还有开发早晚的问题,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随便拉出来一个城市,除了上海这种,上千年,甚至2000年历史的比比皆是,而欧洲文明起源于希腊,开发的晚。早开发的地区人口密度都大,比如印度,埃及尼罗河三角洲。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