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与瓷的区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原料的不同
在自然界黏土的种类繁多,因其所含的物质和组成要素不同,在矿物学上的称呼也各不相同。但工匠们因其制作的产品不同,故将制作陶器的的黏土称为陶土,把制作瓷器用的黏土称为瓷土。 陶土中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由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石英及长石所组成的粉砂一砂质粘土。化学成分与一般粘土相似。与高岭土、膨润土相比,Al2O3含量较低,SiO2、Fe2O3含量较高。常呈浅灰色、黄色、紫色。其吸水性、吸附性、加水后可塑性中等,干燥和烧结性能较好。瓷土是由云母和长石变质,其中的钠、钾、钙、铁等流失,加上水变化而成的,主要成分是SiO2 46.51%,Al2O3 39.54%,H2O 13.95%。一般瓷土多产于温泉附近或石灰层周围,可能就是这个原因。瓷土的熔点约在1780℃左右,实际上因为多少含有不纯物质,所以它的熔点略为降低。
二、概念不同
陶:用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物品。瓷: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经混炼,成形,煅烧而成的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
三、出现年代不同
陶器与瓷器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原始的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我国在距今约一万年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在使用陶器了,而现今发现的最早的瓷器碎片则出自于商代。陶器与瓷器的烧制方法亦有相同之处,瓷器的出现要比陶器晚几千年。
四、烧成温度不同
陶:在正常情况下烧制温度约在1000至1200℃之间;瓷:约在1200至1400℃之间。但陶瓷器在窑的烧成方式除了受达至的最高温度影响外,亦受到烧制时间的长度影响。
五、气孔率不同
陶:气孔率约为12%-38%,透气性好,质地疏松。瓷:气孔率约为2%-8%,透气性差,质地致密。
六、吸水性不同
陶:吸水性强,容易吸水。瓷:吸水性弱,基本上不会吸水。
七、风格不同
陶:造型一般比较简单,看起来粗犷、古朴。瓷:造型精致,看起来细腻光洁、优雅。
八、釉料不同
陶:有施釉或不施釉,表面略粗,透气性好,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九、重量不同
瓷的密度高,陶的密度低。同样大小、厚度的陶瓷,放在手里掂量,明显感到瓷器比较重实,而陶器比较轻飘。
十、声音不同
用手指或笔轻轻敲击陶瓷,如果声音沉闷是陶器,声音清脆则是瓷器,且烧成温度越高,声音越清脆。
十一、透光性不同
陶器很难做到很薄,而我们常常用“薄如纸”来形容一些高级的瓷器。由于瓷器具有半透明的特性,用电筒照射可以透光,而陶器即使做到再薄也不透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4

1.陶主要成分是黏土,烧成温度在800到1000度;瓷的主要成分是高岭土,颜色偏白,烧成温度最低是1200度;2.陶的声音较闷,回音较短,不透光;瓷的声音清脆洪亮,回音较长,透光性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