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下西周是如何变为东周的??

如题所述

公元前781年,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三年(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繁,周朝统治内外交困。

引致西周灭亡的导火线是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公元前771年,西周覆亡。

幽王死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余臣于携(今地不详),形成两王并立。宜臼为避犬戎,迁都到洛邑,是为周平王。余臣在公元前760年被晋文侯所杀。

西周朝

(公元前1029年-公元前771年),始于文王,终于幽王,共14帝。周朝的始祖名弃,帝喾的后裔,弃曾做过尧,舜的农师。周朝姬姓。

西周朝皇帝谱

1,文王(在位51年),文王姓姬名昌,父名季。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释放。他礼贤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辰辅佐,为以后灭商打下基础。据传文王死时97岁。

2,武王(在位5年),武王姬发,父姬昌。即位后大举伐商,并于牧野,大败商军,纣王自焚,商亡。武王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武王死时54岁。

3,成王(在位30年),成王姬诵,武王子,即位时12岁。由周公旦摄政。之中,平定武更(纣王子)叛乱,并大封诸侯。成王造东都洛邑。成王死时42岁。

4,康王,——康王姬钊,成王子。康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周王,史称“成康盛世”。康王时,周朝较强盛。

5,昭王,在位2年,昭王姬瑕,康王子。“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周国力开始下降,昭王南巡死于楚。

6,穆王,在位55年,穆王姬满,昭王子。穆王时作《吕刑》,是流传下来的我国最早的法典。穆王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7,共王,在位12年,共王姬伊扈,穆王子。

8,懿王,在位25年, 懿王姬囏,共王子。懿王时,周室衰弱,外族入侵已无力抵抗。

9,孝王,在位15年,孝王姬辟方,穆王的儿子,共王的弟弟。

10,夷王(前869-前857),在位12年,夷王姬燮,周懿王的儿子。夷王时,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尖锐化,夷王曾烹杀齐哀公。

11,厉王(前857-前841),在位16年,厉王姬胡,夷王的儿子。厉王是一位暴君,对外战争屡败,国势日危。在位16年,竟被国人放逐。

12,周(前841-前827),召共和,(庚申年),执政14年,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与召穆公共同执政。此二人均为宗周的大贵族。

13,宣王(前827-前781),(甲戎年)在位46年,宣王姬静,厉王的儿子。即位后针对周王室的内忧外患,进行改革。取得成功,史称“宣王中兴”。

14,幽王(前781-前771)年在位,(庚申年),在位11年,幽王,姬宫湦(sheng),宣王的儿子。贪淫无道,为博宠姬褒姒一笑,竟“烽火戏诸侯”,从而亡国被杀。这就是“一笑倾国”的由来。

东周朝

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翌年(即公元前770年),幽王太子宣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周赧王59年(公元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二十五王(哀王和思王列在一起),历时五百一十五年.

在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平王。鉴于镐京残破,又处于犬戎威胁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卫护下,迁都洛邑,建立了东周王朝。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一百四十多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晋、楚、秦、鲁、宋、郑、卫、陈、蔡、吴及越等国.

1,平王(宜臼)元前770年(辛未年)登基,元前720年去位 ,去世:元前720年(在位50年),东迁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而周室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

2,桓王(林)元前719年(壬戊年)登基 ,元前696年去位 ,去世:元前696年(在位23年)平王孙,桓王三年,郑庄公朝,桓王不礼。十三年,伐郑,郑射伤桓王,就是史书说的“箭射王肩”。

3,庄王(佗)元前696年(乙酉年)登基 ,元前681年去位 ,去世:元前681年(在位15年),庄王四年,周公黑肩要杀庄王而要立王子克为王。辛伯告发,庄王杀死周公。王子克逃往燕国。

4,厘王(胡齐)元前681年(庚子年)登基, 元前676年去位,

厘王(胡齐),去世:元前676年(在位5年),庄王子.厘王三年时,齐桓公开始称霸.

5,惠王(阆)元前676年(乙巳年)登基, 元前651年去位,去世:元前651年(在位25年),厘王子.即位初,庄王还有一子叫颓,而且很受宠。及惠王即位,颓联络众大夫边伯等五人作乱,计划召燕国、卫国的军队讨伐惠王。惠王逃至郑国。颓称王。郑国、虢国国君大怒。四年,郑国和虢国发兵讨伐,杀死颓,又立惠王。惠王十年的时候,赐齐桓公为伯。

6,襄王(郑)元前651年(庚午年)登基,元前618年去位,去世:元前619年(在位33年),惠王子.惠王王后生子叔带,很受惠王宠爱,襄王也很畏惧他的势力。三年,叔带勾结戎、翟讨伐襄王,襄王要杀叔带,叔带逃往齐国。齐桓公派管仲平灭威胁周朝的外戎,派隰朋平灭威胁晋国的外戎。襄王以上卿之礼款待管仲。管仲拒绝.于是管仲接受下卿之礼的款待,回国。九年,齐桓公卒。二十四年,晋文公卒。三十一年,秦穆公卒。

7,顷王(壬臣)元前618年(葵卯年)登基,元前612年去位, 去世:元前612年(在位6年),襄王子.

8,匡王(班)元前612年(己酉年)登基,元前606年去位, 去世:元前606年(在位6年),顷王子.

9,定王(瑜)元前606年(乙卯年)登基,元前585年去位,去世:元前585年(在位21年),匡王弟.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陆浑的敌人,第二年经过洛邑,让人问周朝索要九鼎。定王让王孙满出使拒绝,楚兵退去。十年,楚庄王围困郑国,郑伯投降,被放。十六年,楚庄王死。

10,简王(夷)元前585年(丙子年)登基,元前571年去位,去世:元前571年(在位14年),定王子.简王十三年,晋国国君厉公被杀,晋国人迎回在周朝的公子子周,立为悼公。

11,灵王(泄心)元前571年(庚寅年)登基,元前544年去位,

灵王(泄心),去世:元前544年(在位27年),简王子.灵王二十四年,齐国崔杼杀死齐国君庄公。

12,景王(贵)元前544年(丁己年)登基,元前521年去位,死亡:不详(在位23年),灵王子.

13,悼王(猛)元前520年(辛己年)登基,元前519年去位,去世:元前519年(在位1年),景王子.景王喜爱儿子朝,但景王死后.国人立长子猛为王.但被子朝杀死.

14,敬王(丐)元前519年(壬午年)登基,元前475年去位,

敬王(丐),去世:元前475年(在位44年),景王子.子朝杀猛后自立,但是晋国拥立丐为敬王.但是子朝在周自立.四年后,晋国率诸侯拥敬王回朝.三十九年,齐田常杀其君简公这就是有名的"田姓代齐",也就是从这起,齐国的国君不是姜子牙的后裔了,而是田姓,四十一年,楚灭陈。孔子卒。

15,元王(仁)元前475年(丙寅年)登基,元前468年去位,去世:元前468年(在位7年),敬王子.

16,贞定王(介)元前468年(葵酉年)登基,元前441年去位,去世:元前441年(在位27年),元王子.定王十六年,三晋灭智伯,分有其地。这就是有名的"三家分晋".这是春秋和战国划分的标志..

17,哀王(去疾)元前441年(庚子年)登基,元前441年去位,去世:元前441年(在位0年),定王长子.哀王即位三月,弟叔袭杀哀王而自立,就是思王。思王即位五月,少弟嵬攻杀思王而自立,就是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这里就将哀王,思王列在一起 。

18,考王(嵬)元前440年(辛丑年)登基,元前425年去位,去世:元前425年(在位15年),定王之子.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接替周公的官职。桓公死后,儿子威公代立。威公死后,儿子惠公代立,封他的小儿子在巩这个地方,号东周惠公。

19,威烈王(午)元前425年(丙辰年)登基,元前401年去位,去世:元前401年(在位24年),考王子.威烈王二十三年,正式给与韩、魏、赵诸侯的身份.

20,安王(骄)元前401年(庚辰年)登基,元前375年去位,去世:元前375年(在位26年),威烈王子.即位这一年,楚国盗杀楚声王

21,烈王(喜)元前375年(丙午年)登基,元前368年去位,

烈王(喜)去世:元前367年(在位7年),安王子.

22,显王(扁)元前368年(葵丑年)登基,元前320年去位,去世:元前320年(在位48年),烈王弟.显王五年,秦献公称伯。四十四年,秦惠王称王。其后诸侯皆为王。

23,慎靓王(定)元前320年(辛丑年)登基,元前314年去位, 去世:元前314年(在位6年),显王子.

24,赧王(延)元前314年(丁未年)登基,元前256年去位,赧王(延),去世:元前256年(在位58年), 慎靓王子.王赧时东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8-18
元前782年,周幽王即位,他是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奢侈腐朽,内政黑暗,加之严重的天灾人祸,周王朝的统治已无法继续下去了。公元前771年,申侯勾结犬戎和缯侯攻周,杀幽王于骊山之下。平王即位,迁都洛邑,西周结束,东周开始。
关于西周的灭亡,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这就是“烽火戏诸侯”
这个回答不错。
第2个回答  2007-08-18
公元前782年,周幽王即位,他是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奢侈腐朽,内政黑暗,加之严重的天灾人祸,周王朝的统治已无法继续下去了。公元前771年,申侯勾结犬戎和缯侯攻周,杀幽王于骊山之下。平王即位,迁都洛邑,西周结束,东周开始。
关于西周的灭亡,还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这就是“烽火戏诸侯”
http://baike.baidu.com/view/18345.htm

西周:
http://baike.baidu.com/view/27039.html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第3个回答  2007-08-18
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建都于宗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

综述

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宜臼)为国王,平王将京都从宗周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周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在陕甘一带活动,后以岐山之南的周原为主要的根据地。至公元前11世纪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强大。它一面征伐附近小国,扩充实力;一面把它的都邑从周原迁到今天长安县沣水西岸,建成丰京。它不断向东进逼的势态,加剧了与商朝的矛盾。商王帝辛一度将西伯昌(文王)囚于里。周臣用美女、珍宝进献商王,帝辛才放了西伯昌。西伯昌回到国内后,进一步加紧了伐商的准备。此时,商王朝政治腐败,内外矛盾空前尖锐。文王认为伐商条件已成熟,临终前嘱太子发(武王)积极准备伐商。武王即位以后,趁商朝主力征战在外之际,出兵车300乘、士卒4.5万人、虎贲(冲锋兵)3000人,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庸、蜀、羌、鬃、微、卢、彭、濮等许多小国也率兵会合。周武王在牧野誓师,历数商纣之罪。商纣王临时组织奴隶17万与周军对阵,但军士们无心战斗,阵前倒戈,引导周军攻纣。商纣王仓惶逃遁,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遂亡。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周王朝时代。

武王克商以后,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又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但如何牢固控制东方的大片领土,成了武王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于是,他采用「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一个个诸侯国成为对一方土地进行统治的据点,它们对周王室也起到拱卫的作用。武王把商纣之子武庚(禄父)封于商都,借以控制商人;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为侯,监督武庚;又将周公封于鲁、姜尚封于齐、召公封于燕。周武王死后,其子继位。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管叔、蔡叔对周公不满,散布流言,说周公意在谋取王位。不久,武庚与管、蔡串通一起,并联合东方的徐、奄、薄姑等国发动叛乱。周公调大军东征,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平定了武庚与管、蔡之乱,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东征取得全面胜利,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巩固。

武王灭商之后,回到镐京,深感镐京与新征服地区相距太远。他意在夏人活动中心的伊洛河地区建立新的都邑。他的这一想法尚未实现,突然病逝。从宝鸡出土的何尊铭文中看到,成王即位后,继承了武王之遗志,决定在洛阳附近建一新邑,「宅兹中国」。从这里对新征服地区进行统治,可大大缩短距离。为此,成王曾派召公去洛阳附近「相宅」。不久,洛邑(成周)与武王所建的镐京(宗周)一起,成为西周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为彻底铲除殷遗民的复国梦想,成王时还将殷顽民迁至成周。

由于周公旦在宗周摄政,鲁侯之爵由他的长子伯禽就封。鲁的地望在今天的山东曲阜,已发现鲁城遗址;姜尚所封的齐国,在今山东临淄;召公所封的燕国在今北京房山,也已发现城址和燕侯墓地;武庚叛乱被平息后,该地封给武王之弟康叔,为卫侯,已在河南浚县发现卫国遗址;纣的庶兄微子启未参预武庚叛乱,他作为商族的后裔被封为宋侯,其地在今河南商丘;在卫国的西边,还有个晋国,成王攻灭唐国后,以其地封给他的兄弟唐叔虞,在今山西翼城与曲沃交界处已发现其遗址。这些诸侯国的封地往往形成犄角之势,互有联系、互相制约,因而在早期阶段对政治局面的稳定确曾起到一定的作用。文献中所说「成康之际,四十年刑错不用」,正说明成王平定武庚叛乱后,周王朝出现了一段安定的局面。

周人在经过一系列战争之后,控制的地域南到巴、濮、邓、楚;北到肃慎、燕、亳;东边到达滨海;西边直抵甘、青。其范围比商朝的地域还大。周王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家机器,对域内实行有效的统治。制订的刑罚,比商代更系统。常备军的人数比商代还多,在宗周驻有六师,在成周驻有八师。全国的土地与臣民,名义上都属周王所有,即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周王封给诸侯土地与臣民时,要举行授土授民的仪式。所封的诸侯国,要定期朝见周王,有保卫王室的义务。他们还要向周王纳贡服役(包括兵役),如果不纳贡服役,就是侮慢王室,要受到惩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受封者常常擅自割让或交换土地,渐渐将土地变为私有财产。同时,随着新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私田的数量也在增加。私田的出现,对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土地公有制,起到腐蚀和冲击的作用。

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比商代又有发展。大量使用奴隶生产,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劳动产品,促使各种手工行业得到发展。青铜业生产进一步扩大,除王室控制的青铜作坊外,诸侯国也有自己的青铜作坊。青铜产品的数量更多,用途也更广,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青铜业的发展,推动了其它行业的兴盛。文字的使用也更广泛,除了在甲骨上契刻文字外,在上万件铜器上都铸刻有铭文,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件。最多的一件铸有499个字,不亚于当时的一篇文献。农业、畜牧、纺织、冶金、建筑、天文、地理等科学技术也有不少新进展。这些成就促使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变化。考古学家在西周晚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人工冶制的铁器,说明至少在西周晚期,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冶铁技术。这一发现,表明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中,又掌握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到了周厉王时,国内矛盾日趋尖锐。厉王横征暴敛,虐待百姓,还不让国人谈论国家政事。公元前841年,终于发生国人暴动。厉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县),国人推共伯和行天子事。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周宣王继位后,汲取教训,改变政策;为解除戎狄的威胁,还发动了对戎狄的防御战争,取得了胜利。在对荆楚、淮夷的战事中,也取得了一些胜利,因而号称「中兴」。但是社会中各种矛盾依然存在,整个社会仍处于动荡之中。

历史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商周时期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周边的一些地区仍相对落后一些。因此,为财富及利益所驱动,周人与其它国族的战争几乎一直不断。江汉流域是蛮族的根据地。昭王率大军征伐南蛮,遭到蛮族的强烈抵抗,周朝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昭王也死于汉水之中。这是西周早期遭到的一次严重失败,从此失去了对南方各国的控制能力。穆王与宣王也曾南征,均未获得重大战果。东方的夷族也时常侵扰周境,战事不断。噩侯驭方不堪周朝的奴役,「率南淮夷、东夷,广伐南国东国」,一直打到成周附近,震惊朝野。周王派西六师、东八师前往作战,仍无力抵御。后靠同姓诸侯的兵力增援,才取得了胜利。西北方的犬戎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外患。穆王时,犬戎的势力逐渐强大,阻碍了周朝与西北各国的往来,穆王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并将一批犬戎部落迁到太原,打通了周与西北各国的道路。以后,犬戎仍屡次侵犯周境。宣王之子幽王,宠爱褒姒,想杀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做王位继承人。宜臼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申侯勾结犬戎攻打周王,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西周就此灭亡。宜臼靠诸侯的帮助,登上王位,是为平王,翌年迁都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简况

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族的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其它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少数民族。

周文王(昌)长子伯邑考被纣所杀。文王死后,周武王(发)即位。后来,商王纣更加暴虐,商朝矛盾急剧激化。周武王率军东征,渡孟津,与诸侯相会,声讨纣的罪行。在甲子日清晨,周军与纣兵于牧野决战。周军全胜。纣被迫自焚而死,商朝亡。周朝建立。

武王死后,周成王(诵)即位。成王年幼,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与武庚叛周。周公奉成王命东征,平定叛乱。东都成周建成,周公还政成王,周朝进入巩固时期。 史称成康之治。

周康王(钊)死后,子周昭王(瑕)继位。昭王十六年,他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直至江汉地区。南征共经3年,昭王还师渡过汉水时溺死,军队也遭覆灭。继昭王而立的是其子周穆王(满),在位长达55年。他好大喜功,仍想向四方发展。穆王好游行,致使朝政松弛。东方的徐国率九夷侵周。穆王南征,通过联合楚国的力量,才得以平定。

经过昭穆时代,周朝实力削弱。这一时期,西北地区的戎狄逐渐兴盛。周懿王时,出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的局面,周人深为所苦。

到周厉王时期,连年战乱,给民间带来深重的疾苦。与此同时,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将社会财富和资源垄断起来。为压制国人的不满,厉王命卫巫监视,有谤王者即加杀戮。结果人人自危,终于酿成国人起义。前841年,国人大规模暴动,厉王被迫出奔到彘(今山西霍县)。朝中由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两大臣行政,号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伯和摄行政事)。

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厉王死,太子静即位,是为周宣王,在位共46年。宣王励精图治,朝政有明显起色。宣王晚年,周王朝重新出现了衰象。宣王干涉鲁国的君位继承,用武力强立鲁孝公,引起诸侯不睦。三十六年,征伐条戎、奔戎,惨遭败绩。三十九年,与西戎别支姜氏之戎战于千亩(今山西介休南),惨败。

前781年,周幽王继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朝政腐败激起国人怨恨;三年(前779年),伐六济之戎失败;同时天灾频仍,周朝统治内外交困。幽王废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嬖宠美人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盘)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与伯服均被犬戎杀死于戏(今陕西临潼东)。前771年,西周覆亡。

幽王死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于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余臣于携(今地不详),形成两王并立。宜臼为避犬戎,迁都到洛邑,是为周平王。东周建立。余臣在平王十一年,既晋文侯二十一年(前760年)被晋文侯所杀。

* 牧野之战

* 成康之治

* 共和行政

* 三监

* 宗法制

* 分封制

政权

周武王灭众多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强迫奴隶制的小邦国接受周朝的封建制,周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它是按照诸侯与周王室的亲疏关系而划分的。周王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采取了“众建诸侯、裂土为民”的分封制。“井田制”是周朝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也是贵族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农业仍旧是社会经济的主要部门。

礼制和刑罚

周王朝有严格的礼制和刑罚,“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周礼以父系社会体制之下形成的宗法制为基础,用以调解和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关系。刑罚是用来控制、镇压平民和奴隶的,有死刑、墨刑、流刑、鞭刑、罚金等刑罚和一套诉讼审判制度。

商业和交通

青铜农具使用比商代更为广泛,排水与引水技术掌握较好,农作物中桑麻瓜果都有栽培种植。手工业部门多,分工比商代更细,有“百工”之称,商业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在“国”与“都”中,出现了更大的市场。

西周实行井田制。每个男性主要劳动力授田百亩(相当于现在31亩多),每隔3年耕作者之间更换一次分配的田地。当时普遍采用熟荒耕作制,使得农业生产有了很大进步。

西周时期,商业发达,有专门从事贸易活动的商人。海贝、海蚌和占卜用的龟甲等,往往都是从远方贡献和交换来的。海贝当时也作为货币,以朋为单位计算。舟船和马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社会生活

采集是当时平民的主要日常生活来源,而狩猎则是贵族的娱乐活动。

战争与交往

周王朝建立以后,仍不断用兵,常和荆楚、鬼方、严允、东夷、淮夷等邻邦发生战争,互有胜负。与此相反,更多的则是与邻邦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西周君主列表

* 周文王 姬昌(公元前1099年至公元前1050年) 50年

* 周武王 周武王(公元前1049年至公元前1043年) 7年

* 周公旦 姬旦(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1036年) 摄政7年

* 周成王 姬诵(公元前1035年至公元前1006年) 30年

* 周康王 姬钊(公元前1005年至公元前980年) 26年

* 周昭王 姬瑕(公元前979年至公元前961年) 19年

* 周穆王 姬满(公元前960年至公元前923年) 38年

* 周共王 姬繄扈(公元前922年至公元前900年) 23年

* 周懿王 姬囏(公元前899年至公元前875年) 25年

* 周孝王 姬辟方(公元前874年至公元前866年) 9年

* 周夷王 姬燮(公元前865年至公元前858年) 8年

* 周厉王 姬胡(公元前858年至公元前841年) 16年

* 共和 共伯和(公元前841年至公元前828年) 摄政14年

* 周宣王 姬静(公元前828年至公元前782年) 46年

* 周幽王 姬宫涅(公元前782年至公元前771年) 11年

本列表周文王至周厉王在位年代及年数,依据郭伟[夏商周断代工程结论夏商周年表疏证]作了修正。穆王、厉王的在位年数,懿王、孝王、夷王的年数,因无其他资料可查,暂定为25年、9年、8年。

西周都城变更表

朝代 名称 都城位置 所居帝王 建都时间
西周 洛邑、成周 瀍河两岸 成王、康王、昭王、穆王等 前1046年—前771年

奴隶制的强盛时期—西周
1、 周族的早期历史
周族是西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尧时,周族首领稷被举为农师,封于邰(武功),称“后稷”。夏末,不窟失职,弃走戎狄之间。不窟孙公刘迁豳,发展农业,周族开始兴旺起来。《史记》说:“周之兴自此始”(《史记·周本记》)。公刘下传九世,古公亶父迁至周原,《诗经·鲁颂·閟宫》:“后稷之孙,实维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太王孙姬昌继位后,“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史记·殷本纪》),为灭商奠定了基础。
2、 武王伐纣与周公东征
武王姬发继位后积极准备灭商。经孟津之会和牧野之战,纣自焚,商亡。武王回师镐京,正式建立了西周王朝。武王在灭商后的第二年病死,其子成王继位。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摄政,引起了“三监”(武王之弟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的不满,他们与纣子武庚及商朝在东方的残余势力联合起来,发动叛乱。在这种情况下,周公毅然率兵东征,经三年苦战,平定了叛乱。接着在洛水北岸修建了一个陪都,称作雒邑(今河南洛阳),作为周统治者控制东方的政治、经济的中心。
3、 西周的强盛与衰落
周公东征之后,完善了西周的政治制度。通过分封制、宗法制和乐礼制度,加强了王权,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但昭王伐荆楚,使“王道微缺”。到厉王时,实行专制统治,防民之口,与民争利,结果引起了“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国人不堪忍受厉王的高压政策,纷纷暴动。厉王奔彘(今山西霍县),太子静逃至召公家中。这一年是我国有明确纪年的开始。国人暴动平息后,出现“共和行政”的局面,直到宣王即位才告结束。周宣王即位,整顿内政,稳定社会秩序,在对周边的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史称“宣王中兴”。宣王后期,对外战争陷于僵局。宣王死,其子幽王即位。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奢侈腐朽,内政黑暗,加之严重的天灾人祸,周王朝的统治已无法继续下去了。公元前771年,申侯勾结犬戎和缯侯攻周,杀幽王于骊山之下。平王即位,迁都洛邑,西周结束。

西周陶器
西周隐患仍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最多,也有少量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泥质黑陶和白陶,到西周后期已经不见了。西周陶器的器形,作炊器主要有鬲、 甑,作饮器的主要有爵、 觚等。但已经很少,作食器用的重要有豆和簋,作盛器用的主要有勰、罐瓮、盆、盂等等。在造型上,西周陶器以袋状足、圈足、平底为主要特征。纹饰仍以纹理较粗的绳纹为主,另有一些划线纹、篦纹、弦纹、刻划三角纹等。这时附加堆纹已很少使用。
西周时期烧造陶器的窑炉主要还是馒头窑,龙窑的使用还是相当少。
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

翌年(即前770年),王太子宜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
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周赧王59年(BC256年),东周为秦所灭,
共传二十五王,历时五百一十五年.

在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平王。鉴于镐京残破,又处于
犬戎威胁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
等诸侯的卫护下,迁都洛邑,建立了东周王朝。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一百四十多国。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晋、楚、秦、鲁、宋、郑、
卫、陈、蔡、吴及越等国.
春秋时期,牛耕已多有使用。陕西、山西、山东、河南、
河北等地战国铁犁铧冠的出土,说明犁耕在中原已经得到推广。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东周时期,以农田灌溉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高潮逐渐兴起。水利工程有多种类型,如陂塘蓄水、灌溉分洪、渠系灌溉以及多首制引水等。
东周的建筑技术已有很高的水平。著名的鲁班,即鲁国人公输般,是土木工匠中的杰出代表,后人尊称为祖师。

考古发掘所见东周的建筑遗迹,多为宫殿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以瓦当最为常见,还有青铜斗拱、
青铜饰件和青铜屋模型等。由此可以想见东周宫殿建筑的宏伟壮观。东周时期,大国争霸,战乱频繁。各诸侯国
为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需要,在商、西周交通干线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将道路扩展到更为遥远险绝的地方,因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交通的发展。
东周的丝绸西传路线甚至横贯欧亚大陆。当时马车的使用已很普遍。
这时,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
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同时,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
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的摆布。 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
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

======================================================================================================================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商朝之后的周朝京都从镐京东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
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之前周朝国都在镐京之时称为西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两个时期。因此这一时期也称为春秋战国时期。

政治

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这一转变是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东周君主列表

春秋

* 周平王 姬宜臼(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720年)

* 周桓王 姬林(公元前720年至公元前697年)

* 周庄王 姬佗(公元前697年至公元前682年)

* 周厘王 姬胡齐(公元前682年至公元前677年)

* 周惠王 姬阆(公元前677年至公元前652年)

* 周襄王 姬郑(公元前652年至公元前619年)

* 周顷王 姬壬臣(公元前619年至公元前613年)

* 周匡王 姬班(公元前613年至公元前607年)

* 周定王 姬瑜(公元前607年至公元前586年)

* 周简王 姬夷(公元前586年至公元前572年)

* 周灵王 姬泄心(公元前572年至公元前545年)

* 周景王 姬贵(公元前545年至公元前520年)

* 周悼王 姬猛(公元前520年)

* 周敬王 姬丐(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477年)

* 周元王 姬仁(公元前477年至公元前469年)

* 周贞定王 姬介(公元前469年至公元前441年)

* 周哀王 姬去疾(公元前441年)

* 周思王 姬叔(公元前441年)

* 周考王 姬嵬(公元前441年至公元前426年)

* 周威烈王 姬午(公元前426年至公元前402年)

战国

* 周安王 姬骄(公元前402年至公元前376年)

* 周烈王 姬喜(公元前376年至公元前369年)

* 周显王 姬扁(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321年)

* 周慎靓王 姬定(公元前321年至公元前315年)

* 周赧王 姬延(公元前315年至公元前256年)

战国时代另有一小国名东周

参考资料:http://bk.baidu.com/view/26914.htm

相似回答